第900章 君不配,分而食之
反正让卫东心里只有尽快退出地产界的打算。
再把自己推到国资民营的地产大鳄身份上,那就太恐怖了。
他可不想当皮带哥。
所以眼前更加坚壁清野:“没有,我本来就没打算做地产项目,沪海更是龙腾虎跃的水深着呢,我都在外围发展……哦对,我刚审批下来的除了篮球馆,就是在郊区外围建设华东地区最大的深水港集装箱码头,你有兴趣参与,可以算你一份。”
德二哥马上眼睛一亮:“华东地区最大?”
让卫东确认:“应该是全国最大,鹏圳那个西区码头周围就有东区码头,hk码头,不可能大到哪里去,这里是沪海……晓得不啦!”
在这边呆了个把月,让卫东也会这种口吻了。
德二哥居然能说沪海话:“阿拉沪海宁,父亲就是从沪海去的hk,我当然知道这种地位,在哪,长江口吗?”
让卫东把那效果图翻过来,随手抓点餐铅笔勾画:
“其实沪海外面,只有两道海底深槽,这就决定了要建深水港的可选余地很小,因为整个沪海就是因为长江冲积泥沙出来堆积而成,那么所有长江口都不行,吨位在两万多就上不去,就这未来每年的疏浚成本也很高,他们一直打这个主意,想在长江口修,可未来是大吨位集装箱船的世界,只能在这!”
作为税务大院的老保安,让卫东绝对不知道沪海的深水港在哪。
但基于一定是大船,那就一定要深水港的思路。
让卫东才不辞辛劳的跟着勘察地形,一直在劝说不要只为了眼前就耗费巨资去长江口修码头,等大船时代来了肯定没辙,又得默默的换地方修。
所以跟专家们讨论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是顺着长江口外翻出去后,甚至要内折到浙州湾那边。
让卫东画得似模似样:“这边有沪海最大的新建石化基地,旁边就有条天然深槽,而且还有一大两小三座岛屿,初步打算是依托这三座小岛建设深水港码头。”
这座国内目前最大的石化基地就搞了些小型码头,对应普通货轮、石化船没问题。
实际上让卫东记得好像后来南丽那边特有那种大型天然气石化船吧,吹得神乎其神的什么行业明珠好像后来也被国内造船业攻克了。
总之这会儿谁都没想到未来国际主流船那么,更没想到国内二三十年后就要成为国际航运、造船业的中流砥柱。
所有码头标准都得按照越大越好来。
“三座小岛自己相互总宽三公里,肯定要顺势把这片都填平成巨大的货场,然后这里到岸4.5公里修长桥,岸上再来片更大的货场,全自动化吊装系统,甚至连岸场到岛上货场的中转都用无人车……玛德!”
说到这,又猛然省起,没准儿就是在筹建委员会,自己鼓动大家“放开思想”,再“抛砖引玉”的把这座码头宣扬得太先进太醒目。
懂码头的没他懂船,懂船的没他懂岸桥机,懂装卸的没他懂无人车,懂无人车……这会儿还没有吧。
这才成了国资民营的最佳投资老板选择。
都是自己作的下场。
所以现在引入港资方来参与更多是技术支撑,分担点资金压力也不是不行。
德二哥果然陷入新的纠结:“我想发展商业中心啊!集装箱码头……码头当然是很诱人,你觉得沪海港码头的未来能到什么地步,能到hk的一半吗?”
让卫东嗤笑出声:“你是真的没有听我之前跟大佬们交流啊,鹏圳这边的西区集装箱码头,李半城在搞东区深水港,都说明粤东地区有巨大的集装箱外贸运输量,这俩搞起来后会极大削弱hk,但那也是三座大型集装箱码头承担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外贸,这里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准确的说是整条长江的货运都会汇集到这里,未来……这里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港口码头你信不信?”
光是江浙沪的外贸出口就不得了,更别提长江沿岸运送过来堆积,连三峡工程都搞得出来,可见江州等地外运的量有多大。
更凸显了标准集装箱的优势。
这下把德二哥搞得更加纠结。
作为祖籍沪海的亿二代,他对沪海肯定很看好。
尤其他执掌的五星级酒店作为电子产业园周边现在唯一的高档酒店,是无数外资、港台商人、企业落脚的最佳选择。
上次东升销售大会占用两三百个房间,都造成好多商务人士措手不及。
秦志明说连他的卡拉ok包间,都被订满了过夜!
所以潜力是真的亲眼所见。
让卫东倒也不是下套:“春节我们的国际社区要开盘了,现在完工的部分主要街道,有一座中心大厦,每层两千多平米,七层裙楼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租给你做商厦。”
那也是郊区,但在电子产业园到市区之间的城郊边上,而且也在机场到市区的必经路上。
而且让卫东很笃定,以沪海的发展趋势,十年二十年后电子产业园都肯定算市区,郊区不晓得要扩张到哪里去了。
所以国际社区未来肯定算繁华闹市区。
德二哥他们几家都是看着这里开建,马上下狠手:“我买,整栋楼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