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唯从职田收入里面给对方补贴了7000元,同时把之前成功育种的奖励发放到王松林的手上,这笔钱也有6000多元。
王松林的困难暂时解决了,各单位也正式迎来了夏收夏种工作。
这是瑶岭农业乃至集团公司的头等大事,包括方唯、蔡桐和林炳坤等人,都在一线生產单位巡视,以確保“双抢工作”的顺利进行。
方唯没有去江淮基地,他不久前才去过,没必要多此一举。
他还是按照老习惯在衡州生產基地开始巡视,最后回到了社里。瑶岭合作社、新林农场和育种中心是稻种的主要產地,也是瑶岭农业的根本所在。
赵金生这些天一直都是乐呵呵的,这一季又是大丰收,看著颗粒饱满的稻种陆续被收入粮仓,那种满足感是城里人很难体会的。
“老赵,夏种工作都安排好了?”
夏收夏种之所以叫“双抢”,其实就是抢收抢种的意思。要抢时间嘛,否则就有可能会耽误农时。
所以方唯见到赵金生,首先就问这件事。
“都安排好了,夏收和夏种同步进行,这边收割完那边就翻田,一点都不会耽搁。”
赵金生信心满满,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在农业方面绝对是个行家。
无论是育种还是种植,在他的领导下都不会出错,大小问题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就行!你忙你的,我自己隨便转转。”
方唯点点头,他对於赵金生还是很信任的,对方说没问题那就肯定没问题。
隨后他在各大队转了一圈,便结束了这一季的巡视工作。
这一季的收益绝对有保障,对於接下来的销售工作他倒不发愁,林炳坤等人早就做好了安排。
过了好一段时间,江淮基地那边传来了消息,【南丰麦327】的育种工作很顺利,而且这一季的生取得了大丰收,正在源源不断的运往榨油厂。
运输费用虽然有所上升,但食用油的利润足以涵盖这部分的成本。
如今的榨油厂主打菜籽油、茶油和生油,菜籽油和和茶油都有稳定的原材料来源,而共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生种植基地,原材料主要以外购为主。
县里也有不少农户种植生,使用的种子也是公司培育的,品质还算不错。
不过和江淮基地出產的生比起来就要差一些,江淮基地出產的生,无论是品质还是出油率都要略胜一筹。
只可惜江淮基地仅仅是过渡时期种植了一季生,到了秋天就会全面种植冬小麦,不会再种植生。
“支书,公司应该建立自己的生种植基地。如今的生油很畅销,外购的原材料哪有咱们自己种植的好啊?”
上午。
方唯正在办公室处理公务,张楚突然找上门来。
张楚也是坐不住的性格,你让他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他就浑身难受。
“你说的轻巧,公司现在哪有那么大的精力?这事儿缓缓再说。”
方唯知道张楚的性格很急躁,所以就直接按住了对方的想法。
他暂时没有考虑生种植基地的事情,这两年,瑶岭农业的发展太快,稍微缓缓也是对的。
“支书,缓缓是可以的,问题是要缓到啥时候?”
张楚还不死心,又追问了一句。
方唯懒得搭理他,自顾自的忙著自己的事情,不想和对方扯閒篇。
等处理完手头上的文件,一抬头,看到张楚还坐在那里喝茶。
“你还没完了啊?这事儿等明年下半年再说,走,去榨油厂转转。”
方唯不禁笑了起来,然后拉著张楚去了工业园区。
来到榨油厂,他就看到运输的车辆进进出出,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支书,现在厂里的食用油很抢手,尤其是在中南五省,咱们可是销量冠军。”
张楚注意到了方唯的眼神,就很得意的说道。
公司深耕农產品的深加工,至今已有不少年头了。食用油和辣椒酱等產品,选料讲究、品质上乘、性价比很高,这些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和方唯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他从来都认为一个企业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做產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走的长远。
事实证明,经过多年的发展,像【瑶岭大米】、【瑶岭辣椒酱】、【瑶岭牌食用油】等產品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公司这些年的gg宣传费用並不高,但销量依然很好。
方唯在工业园区转了一圈,最后来到了竹器厂,拉著盘莲一起去县里吃了午餐。
阿姐不在家,两口子经常懒得做饭,特別是方唯,很多时候都在食堂解决午饭问题。想当改善生活的时候,就会到临河饭店吃一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