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80章 阳嘉新政

“再者说,自家的事,还是用自家的人放心一些。”

“若上下之间,没有依存的关係,治者与被治者,没有可以信任的凭证,那让外人来治理国家,又怎么能够放心呢?”

除非那原本的统治者,本就不与国民一条心。

站不到一起,坐不到一起,

嘴里念叨著外面的事,

举止也倾向於外面的人,

如此,

自然也不介意大肆启用外来者,来压迫治下的国人。

皇帝想起自己近来读到的辽东燕国故事,便心生些许感慨。

六十年的国祚,

能够养育三代人的光阴,

地跨万里的疆土,

结果覆灭了也就覆灭了,

没有一个想要恢復它的国人,也没有一个想要恢復它的旧日统治者。

那位末代燕公在洛阳养老时,还曾满是真情实感的说,“比较乐,不思燕也。”

以大汉的角度看,

这样的做派,自然是值得大加讚赏的。

但以统治者的角度看,

燕国的旧事,却是需要警惕的。

生长在甘棠之下,受国人推举选拔而登上朝堂的燕人公卿,都能做出那样的行为,

若大汉连做事的官吏,都变成了外来者,只怕覆灭的时日一到,要比燕国还要丑陋悽惨。

梁妠听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所以说,亲近的人才值得信任。”

皇帝也不跟她再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手,留下身后小树,又转去了其他地方。

隨后不久,

皇帝採纳了自己认可的建议,推行起了新的政令:

他对察举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制,只允许四十岁以上的人得以选入,並禁止宫廷近侍的亲友参选。

这些人的富贵,本就沐浴到了家族子弟身上,若是再加以延伸,那只会缔造出新的世家大族。

这违背了光武架空三公职权,改用地位较低的尚书之臣主持中枢的本意。

也会给怀抱著削弱世家力量的皇帝,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尚书、中常侍这样的近臣,

只需要紧紧的依赖於皇帝身边,为其贡献力量就好。

对於选拔官员的考试,

皇帝也进一步提高了要求,並增设了策论、经济、明算等科。

除此之外,

皇帝又下令清缴起了违法之臣的家財,將抄家得到的土地、財產,拿去賑济地方贫困之民。

而那些被收缴惩治的人中,不仅有与当年阎氏勾结的人,还有帮助皇帝登位夺权的山阳君宋娥。

当宋娥走上王圣老路,也收取官员贿赂,为之谋利的消息传来时,皇帝相继流露出大惊、悲痛、失望、决绝的神情,才宣布了对宋娥的抄家和流放。

他隨后对著大臣感慨:

“宋娥,是朕的保姆,与朕极为亲近。”

“这样的人,竟然也会违背朝廷的政令,做出让朕厌恶的事情,那与朕更加疏远的其他官员呢?”

他趁势又下达了考核吏政的命令,並派出使者前往地方,对那些疏忽政务、腐朽无能的官员进行惩处。

当然,

最让天下人推崇的,还是皇帝要求在地方增设学校,並推广新的印刷术的政令。

前者,

秉持了大汉向来对教育的重视,可以用来歌颂君主的德行,但还不至於让士人为之欢呼雀跃。

只有那能印刷出更多书册,让知识变得更加廉价、容易得到的技艺,才值得寒门士子泪流满面,面朝洛阳的位置,向皇帝送上感激。

由张衡研製出来的,通过泥木雕刻,模仿印章的刻印,可以灵活组合,最后復刻出许多书册的印刷术,

是皇帝用来证明格物之学的美好,以及收买苦於经学世家长期垄断,难以购得书籍,增长自身知识,进而提升自身地位的寒门学子的。

原本,

这样的技艺,张衡在几年前,便已经研製了出来。

但当时他要管理的事务繁杂,民间还有水旱的灾祸,需要通过修缮水利去缓解,

他只能先將这技艺放去了一边。

毕竟知识即便束之高阁,也不能消除其存在。

腐朽虫蛀,也需要一定时间。

等到腾出精力,收拾收拾,还能呈现在世人面前,启迪后者。

但农田遭到伤害,不能收穫粮食,却是能在一年之內,决定一家数口命运的。

张衡不愿意苦一苦百姓,

便只能让天下有志於学的读书人等上一等。

毕竟士人的前途重要,

黎庶的生命难道就不重要了吗?

……

“就是印出来的书,还是有些糊,不够精细。”

新办的县学之中,

师长们刚刚从朝廷手中,拿到批发而来的书册,还没来得及自己欣赏学习一下,便被无处不在的上帝偷摸了出来。

“看上去距离咱们的小报,还是有些差距的。”

书里面的內容,

何博是早已看过的,甚至就连某些书籍的作者,也正在他的麾下拉磨。

所以何博只是简单翻阅了一下,感受张衡“活字印刷术”的成果,隨后便將书本放回了原位。

当然,

一向嘴碎的上帝,並没有忘记对此做出评价。

旁边的王景跟张衡关係亲近,早已將之视为弟子,便忍不住说道:

“忙成那样,还能研究出这样的技艺,已经很好了。”

“活人哪有死鬼的悠閒?”

张衡有著足够的能力,又有著足够的品行,因此得到了皇帝的倚重。

而领导的重视,

往往与大量的工作相伴。

等坐上户曹尚书这种需要算明白整个国家帐的位置后,

张衡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在这种隨时可能过劳死的情况下,张衡还能点出“活字印刷”的技术,难道不应该鼓励吗?

“你说得对。”

上帝从善如流,当即改口说道,“那等他死下来,我再跟他细说这些东西。”

王景摆了摆手说,“这还是算了,让这小子好好休息一下吧!”

汉和帝的时候,

年轻的张衡在洛阳做土木。

邓太后的时候,

壮年的张衡在江南做土木。

现在虽说不用再去太阳下拋头露面了,

可还是做了文书牛马。

一点都没閒过。

王景当年治完了河水,还在家中侍奉了好一阵老祖母呢!

何博见他“前倨后恭”的模样,直接笑了起来。

转而他又说:

“可惜这些书,还不能让天下人翻阅畅读。”

还是那个道理——

耕读,並非容易之事。

普通百姓一辈子的精力费在耕耘上,尚且不能保证腹饱衣暖,

更別说拿出一半精力去读书了。

寒门固然被士族鄙夷,

可好歹是有个“门”的。

他们家中的土地,还有宅院的宽阔,仍旧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慢慢来就好。”

同样跟著上帝出来,逛一逛这县学风景的孙恩笑道,“水流向下,先是世家,再是寒门,以后自然会轮到百姓的。”

“那还有得等呢!”

何博想起西门豹这个“寒门”,费了多少功夫,等待了多少年,才当上了个连子孙富贵都未能保全的魏国大夫,便砸吧了下嘴。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