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虎贲郎 > 第393章 白马之誓

刘勋身为琅琊人,水淹彭城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张昭已率青州四部黄巾军家眷迁入琅琊,就迫不及待的写信来劝刘勋及时反正,不要做令祖宗蒙羞、乡党愤怒的事情。

徐州各地的大姓、豪杰、旧交也陆续写信给刘勋,如果刘勋决议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那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陈国兵可以心安理得执行水攻计划,可刘勋以及亲族、乡党压力极大。

张昭是个暴脾气,言辞激烈,就差指着刘勋鼻子威胁要挖刘勋祖坟。

而现在,曹操分析了西线战场的劣势后,又为刘勋指出东线战场的隐患。

这些隐患爆发之前,就是刘勋举兵参与护国的最后机会。

刘勋难以决定,于是午餐之际,招来侄子、堂弟一同商议。

他出示曹操的书信,为难说:“今乡人失望,曹孟德又以高祖白马之誓说我,应该何去何从?”

袁术派他来徐州,就是许诺了青徐之地。

可看现在这样的舆情,就算刘备、关羽迫于水攻投降,徐州乡党也不会当他的羽翼。

没有徐州乡党的协助,他又怎么可能快速稳定徐州?

一样负责水攻,就乡党目前的情绪来说,战后宁肯帮汝南人张勋,也不想帮他这个引外人祸害家乡的同乡。

其弟刘偕思索再三,就开口:“兄长岂不见袁公路失信于孙策之事乎?”

袁术的许诺,是事前的许诺;真定徐州,又要重新商议。

刘勋就占过孙策的便宜,如果换别人来占他便宜,自绝于乡党,又被袁术放鸽子,那就成了内外皆知的笑柄了。

刘勋又看向侄子刘威,刘威沉吟不语,他的父亲刘彰目前就待在寿春当九卿,算是人质。

刘威为难不已,还是艰难开口:“高祖白马之誓,叔父不可不慎。”

刘勋在徐州有朋友,刘偕、刘威也有,刘威的朋友甚至跑到军中当面指责,刘威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刘勋听了缓缓点头,就说:“既如此,我这就发书大司马。”

至于曹操,他才不想搭理,不到万不得已,谁想跟朝廷公认的曹建德走一条路?

这个姓曹的害死父亲兄弟,缺德至极,就连李傕都不齿其人,弄了个杂号建德将军,曹操也能若无其事使用这个将军号。

只要他肯依附、重返朝廷序列……只要他这里不小心决堤,下游的张勋准备不足,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赵基就很有信用,明明才打完关中李郭二贼,军队来不及休养,军资储蓄也不足,更是冒着酷暑率先举兵来中原讨袁。

对陈王、刘备践行了盟友之义,大概率也不会失信于他。

今年中原旱灾不如前几年,但依旧是旱灾。

这么多军队集结,各方都有迫切结束战争的强烈意愿。

他若反戈,赵基肯定不会吝啬赏赐。

至于大将军吕布,刘勋根本不会拿正眼看他,吕布是什么出身,赵基又是什么出身?

既然已经拿定主意,刘勋就看向堂弟刘偕:“此事关乎兄长性命,不宜见于书信。子同即刻动身,前往许都拜谒大司马。我家与大司马世代乡邻,不宜交恶。我见大司马使者,就举兵讨袁!”

迟疑片刻,又说:“大司马人中龙凤,他若不嫌弃我家被迫从贼,我愿以独女妻之,合秦晋之好。”

他只有一个女儿,虽然只有八岁,但等个七八年再出嫁,也不是不可以。

就这样的乱世里,女儿嫁给赵基也不算吃亏。

刘偕、刘威闻言俱是大喜,刘偕拱手昂声:“喏。”

随即,刘偕又提议:“彭城水淹,就恐关云长迫于城中男女生存请降。还请兄长派遣使者,夜中泅渡送信,以固其志。”

彭城如果投降,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会让徐州形势大变。

那个时候刘偕又在赵基麾下做人质,极有可能被泄愤砍掉。

既然都做出了选择,刘偕就要为自己的性命做考虑。

刘勋点头:“子同宽心,我本就不满袁术,就恐受其加害,这才隐忍至今。既然决心讨逆,就无反复之理。”

有侄子刘威做见证,刘偕也就姑且相信了。

刘勋显然也有其他心思,又说:“陈王遇害,朝廷失中原强藩。若是能说服大司马,我家愿为朝廷守卫豫州。若是大司马有意,我也能出面游说沛国刘馥。”

趁着能索要回报,自然就该坦然开价。

否则遮遮掩掩,那事后赵基也能朦胧敷衍。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