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之后就彻底不管事,哪个孩子多问一句,难免被喷一顿,按照他的话说:“老子还要给你们操心一辈子?”
由他们折腾去吧!
我也不想管,老娘辛苦一辈子干慈善,给孩子们套上一层厚厚的保护壳,再要作死,谁也拦不住。
且年纪大了,就想过清閒日子。
2030年,我的母校北师大找上门,说是要给我立雕像,对此,我受宠若惊,也有些惭愧。
许今秋慈善基金会从八十年代成立至今,砸出去的钱財无算,却从未给母校捐过款。
钱在刀刃上。
基层更需要钱,不仅是我,陈凡也没给京大捐过钱。
所以,我是惭愧的。
母校的人认为,我有这个资格,坚持要给我立雕像,我想了一下,最后还是拿出两个亿捐给母校。
“立雕像可以。”
“立我们一家四口,我负责钱,他们三个负责赚钱。”
挺无理的要求,母校却同意。
为此,我没少瑟:“陈凡、曾阿黎、赵园园三位同志,姐们让你们沾一回光。”
她们三的回应是三对白眼。
“哟,还挺傲娇的。”
然后,我被他们三好一顿收拾,日子嘛,就是这样过来的。
年轻时下乡,要苦中作乐,上了年纪,一样要找乐子,真要没了乐子,生命也就走到头了。
孙子、孙女爷们陆续长大。
尤其是结婚之后,家里已经住不下,陆陆续续都搬出去,反正家里四合院多,不愁没地方去。
也有些孩子喜欢住楼房。
隨他们自己去。
我反正是不管,现在的日子多好,科技日新月异,生活不说一天一个样,一年一个样总是有的。
儘管年纪大了,一样能体会。
尤其是咱们华夏,熬过那几年,终於把大佬美从第一的位置上拉下来,自己坐了上去。
从那之后,生活又不一样。
局势明朗之后,老二又开始折腾,重新杀入金融市场,也在全世界投资,有国家背书,投资一直很稳当。
但继承人这一块还是出了问题老二有四个孩子,二子二女,都培养得不错,却没有一个能像老二一样出色,能把控那么多家业。
这是必然的。
反正我是看开了,陈凡更无所谓,他总是说:“老子给你们打下来的基业,要能败光,算你们有本事。”
嘴上这么说,陈凡对孙子辈的,其实非常疼爱,对子女也一样,他总是慈父、慈祖的形象。
陈凡手上留著很多钱。
还有地下室里,一大堆的玉石、翡翠成品。
这些没又有留给子女,到最后都分给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还有陈意和晓溪的子女们。
老二风光十几年,看到继承人能力跟不上就开始收缩,保住核心產业,其它的,都使劲往外卖。
最后跟他父亲一样,使劲地囤积避险资產,並交代几个孩子,你们这代人就別折腾了。
守著老子给你们的產业就行。
老二对下一代人,也让人无话可说,无论是侄子、侄女,还是外甥、外甥女,只要经商,都会给一份產业。
分散资產,家族收缩。
我和陈凡就看著,一句话也没说,无论再怎么收缩,陈家依旧无比辉煌,且存下大量家底。
单单黄金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未来几代人是败不完的。
陈凡选择的路子也很对,不以富贵传家,坚持道德传家。
家里始终坚持慈善,孩子们懂得疾苦,十二个孙子辈的,愣是没出一个败家子,也不喜欢奢华。
往后也要坚持这样的教育。
年轻时,我曾开过一个玩笑,说我们姐妹三能把陈凡熬走。
没想到一语成。
陈凡真没我们能熬,在八十五岁时闭上眼晴,那一日央妈、日报发了讣告,归纳了陈凡的一生我是想跟他一起去的。
这辈子就跟著他,习惯陪在他身边,可这王八蛋竟然看出我的心思,临死前还拉著我的手交代。
“好好活著,替我看著孩子们。”
“尤其是老二,不是个省心的,就怕他那一天突然飘了。”
“往后的好日子还多著,科技日新月异的,替我多看看,以后下来跟我说,也让我涨涨见识。”
这混蛋就这么走了。
往后的日子里总忍不住想他,想想这一辈子,从十八岁开始,陈凡就宠著、惯著自己一辈子。
每当这时候,我就看老二不顺眼。
看到老二就鸡蛋里挑骨头,逮著就要骂上几句,骂急眼,还得抽几下,都是这不省心的害的。
要是他省心,自己眼睛一闭,跟著去多好。
我知道这样不对,就是忍不住。
如此过了三年才从悲伤中走出来,母子关係开始缓和,我又开始折腾,想把年轻时去过的地方再走一遍。
沿途再看看如今的生活。
就像陈凡说的,以后下去了,好跟他说说,也让他涨涨见识。
我又折腾了很多年。
有一次回来,上头安排我做一次电视专访,主持人是陌生的,认识的主持人,大多去世、退休。
不过我跟这孩子有缘。
她的爷爷奶奶都是大山里的,拿著许今秋助学金,读星火希望小学走出大山,最终改变命运。
“许奶奶,听说您近几年一直在外边,在走年轻时的路。”
对此,我笑了下。
“是啊,人老了,就念旧。”
“我家老头子,临死前说了,科技日新月异,让我多看看,以后下去了,好跟他说。”
主持人:“您觉得变化大吗?”
“能不大吗?八十年代开始,每年都往山里跑,那会儿到处都是泥巴路,很多地方还用驴子、
骤子。”
“到2010年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世界。”
“再到现在,变化更大,每过几年,就有全新的变化,要不是我心態好,可能都无法適应。”
“真的,变化太快了。”
“我都想早点下去,跟我家老头子嶗嶗,也让他涨涨见识,以前都是他带我涨见识的。”
“可是啊,我总是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