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里,灯火通明。
陈言音隨手从架子上拿下一个木盒:“谢芸,把镜头对准標籤,大家看清楚,盒子上是有名称的。”
“和田白玉手鐲。”
说著,直接打开木盒,拿出一支白玉手鐲:“看到了吧?就是和田玉,里边还有收据。”
將收据取出,对著镜头:“京城玉器厂, 1981年的,这支鐲子当年售价 780元,几乎是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
“收据上都是带公章的,是当年购买时,特意要求盖上的。”
把盒子放好,陈言音往里边走,不断地打开木盒:“这是和田玉摆件,魔都玉雕厂的, 1982年收的。”
“苏扬玉石雕刻厂的,一个平安扣,材料非常好,羊脂玉级別。”
“还有翡翠。”
冰种的、玻璃种的,各种顏色都有……陈言音就这样,炫富一样开了一个小时的盲盒。
直播间的弹幕就没断过。
经过这一个小时,人数已经突破百万,无不惊呼陈家的收藏,隨便拿出一件也价值不菲。
看到人数过百万,陈言音停下开盲盒:“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翡翠、和田玉的来歷?是怎么到我们家的?”
“四姐,大家都想知道。”谢芸看著弹幕,代替网友传话。
陈言音微微点头:“那就说说。”
“ 1981年时,我爸还在京大读书,也是读经济学,但在香江那边有关係,已经在香江投资做生意。”
“当时算刚起步,有点小钱。”
“ 1981年,大家应该了解过,国內非常缺外匯,想要从国外引入技术、设备,都需要用到外匯。”
“当时他的一位师兄在外贸部上班,因为缺外匯,原本要引入的设备迟迟不能解决,就找到我爸。”
“我们叫他孙伯伯。”
“孙伯伯当时提出,要用『元』兑换 500万港幣,我爸当时就说可以给 1000万港幣。”
“但不能兑换,当时內地这边,买东西都要票据,再多的钱也不出去,而且还在上学,也没精力投资。”
“最后商量决定,就用这笔钱购买翡翠、和田玉,都是从各个玉器厂拉过来的。”
“ 1982年时,又缺外匯。”
“当时我爸已经很有钱,香江那边正逢房地產崩盘,社会治安非常不好,於是我爸提出新的条件。”
“除了用外匯购买翡翠、和田玉,让孙伯伯给他介绍保鏢,就要上头那些人的保鏢。”
“介绍一个保鏢,就买 500万美刀的货,最后一共介绍 6名保鏢,买了 3000万美刀的翡翠、和田玉。”
“知道这笔交易的意义吗?”
“ 1983年时,我爸妈去香江参加土地拍卖会,回去的路上碰上绑匪,十几个绑匪。”
“每个绑匪手上都拿著枪,手枪、 ak47,对著他们的车就疯狂地扫射,防弹车的玻璃都被打碎。”
“好在保鏢足够强大,当场击毙 6名绑匪,重伤 1人,剩余 5名劫匪仓惶逃走,后来被警方全部击毙。”
“没有这笔交易,我爸妈的下场可想而知,也不会有我,这样的事情, 98年又发生过一次。”
“能活下来,全靠保鏢给力。”
闻言,弹幕都安静下来,被十几名劫匪用枪扫射是什么体验?
会被嚇尿的!
难怪陈家这么低调,几乎不宣传,原来是被劫匪盯上过两次,还都被枪扫射,换谁不怕?
“故事就到这,接下来讲讲,为什么要开直播,因为接下来我要干一件大事,先卖个关子,等会再讲。”
“先说这些和田玉。”
“当时收的和田玉,几乎都是西域的料子,因为数量庞大,不可能全部是籽料,里边也有山料。”
“当时的籽料都是不带皮的,石皮被认为是瑕疵,现在人玩籽料,都要带皮,或者玩原石。”
“很多商家都刻意宣传,去皮的籽料就是山料,根本分不出是山料,还是籽料。”
“事实真是这样吗?”
“真正的老玩家,用肉眼就能区分籽料、山料,一块石头泡到河里几百、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结构能没区別?”
“很多仪器也能够分辨。”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连稀土是哪个地方產的都能区分,鑑定不了和田玉籽料?那就是忽悠。”
“只是玉石行里没有人愿意干这个事,如果能出籽料证书,还怎么把山料、俄料做个假皮当籽料卖给你?”
“市场上有那么多籽料吗?”
“我们家收籽料时, 1995年產量就非常稀少,尤其是高品质的籽料,现在哪来那么多籽料?”
“你买的是真的吗?”
“接下来我要乾的大事,就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在陈老四石头铺旁边,新开一家陈老四和田玉籽料鑑定中心。”
“大家手上的籽料都可以拿过来鑑定,但要有心里准备,我敢说 90%的玩家手上,都是假的。”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
“接下来我会发布视频,怎么鑑定是不是籽料,以及怎么给籽料分级,只要鑑定是真的,品质达到中高標准,我都可以回收。”
话音一落,直播间很多从事和田玉的观眾为之一颤,陈老四的报復来了,也真够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