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绥慢慢解开系绳,打开油纸包,发现栗子皮都剥干净了,金黄饱满的果仁,油亮喷香,犹带温热,炒得恰到好处……
小昭忍不住小声嘀咕。
“殿下倒是有心,还记着姑娘爱吃这个。”
如意探头看了一眼,“我也爱吃……”
寻常她要吃什么,薛绥多半会笑着分她一些。
可今日薛绥像是没听见似的,指尖捻着那颗剥好的栗子,对着光看了看它饱满的形态,然后才送入口中,细细咀嚼……
两个丫头对视一眼,默契地不再多言。
-
今日恰逢休沐,薛府几位公子都在府中,内院也比平日热闹几分。
薛绥回府前已着人递了消息。
马车刚在角门停稳,钱氏便牵着粉雕玉琢的十姑娘薛月桢迎了上来,身旁还站着一个眉眼伶俐的小郎君薛驿。
薛绥下车,目光扫过,便发现了站在稍后些的雪姬。
她今日穿了件崭新的杏子色绫衫,头发梳得格外齐整,双手绞着一条湖蓝帕子,眼神怯怯又期盼地望过来。
从前她总是极力回避府里的热闹,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几乎不见身影……
果然不同。
薛绥浅浅笑着,依礼而拜。
“可算是回来了,快快进来,无须多礼……”
钱氏笑容满面,亲热地拉住薛绥的手,目光意有所指地往雪姬身上一溜,笑得眼角都堆起了细纹。
“你姨娘念着你,一大早就眼巴巴地在这儿守着了。我说日头晒,让她进去等偏不肯,这心啊,都拴在你身上呢。”
她声音敞亮,带着真心实意的欢喜。
“瞧见没?你姨娘这气色,红润了好些。可见这人逢喜事精神爽,一点不假……”
雪姬被说得脸一红,慌忙垂下头,嗫嚅道:“三夫人说笑了……六姐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她像从前一样说不出什么话来。
却不像从前那般畏缩躲闪,目光里盛满小心翼翼的欢喜,又不敢十分用力。
薛绥看着她拘谨的笑容,心头微涩,颔首一笑。
没听她说话,雪姬当即便紧张起来。
钱氏察言观色,立刻笑道:
“快都别在日头底下站着了。六姐儿一路辛苦,进屋说话……你祖母今日精神头好,刚还问起你呢……”
她一边说,一边亲昵地挽着薛绥往里走。
“你是不知道,你父亲这些日子,对你姨娘……换了个人似的。又是送料子又是添首饰,连吃食都亲自过问,昨儿又拨了两个伶俐的小丫头过去伺候……你姨娘这福分啊,说来就来了……”
薛绥看雪姬一眼,没有搭话。
雪姬走得极慢,头略略垂低,不知在想什么。
-
许久不见,自是一番热闹。
午膳摆在梨香院里,钱氏张罗得格外尽心,满满一桌子菜,比平日丰盛许多。
令人意外的是,薛庆治竟也罕见地过来了。
他穿着家常的直裰,端坐主位,气色瞧着不错,神情也较往日和缓不少。
席间,除了对雪姬温言软语,竟破天荒地主动询问薛绥在庵中的起居。
语气不算热络,却在努力维持表面的平和。
“水月庵清静,你身子将养得如何了?”
“托父亲福,尚好。”薛绥答得简洁。
薛庆治听出她话里的冷淡,目光掠过低头小口喝汤的雪姬,语气意味不明,“你姨娘身子弱,你既懂些医术,回来了便替她瞧瞧,开些温补的方子。”
薛绥眼风平静地扫过他的脸,没什么多余的表情。
“我这次回来,除了照料祖母,也是想接姨娘去庵中小住些时日……”
薛庆治眉头微蹙,厉眼看来。
见状,雪姬握着汤匙的手便是一抖,汤汁险些溅出。
薛绥一笑,“姨娘素来喜静。这时季,山间草木青翠,空气也清爽,利于养病……”
雪姬刚想点头称好,看着薛庆治,嘴唇又闭合起来。
薛庆治没有料到她会突然提这事,沉吟着。
“你刚回来,此事不急,歇两日再说吧。”
“嗯。”薛绥应着,眼神淡然如常,没什么表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