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袁树就能放开手脚,好好儿的和檀石槐过过招了。
他要看看这个打的汉帝国两代帝王颜面尽丧的家伙到底有几分实力。
八月上旬的时候,袁树便把整军备战的命令传到了整个并州,尤其是北部五郡,让北部五郡的城池、农庄立刻进入战备状态。
农庄里不需要担心存粮不够吃,每个县城都要按照两个月的储备量来储备粮食,避免出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
城市里的青壮要动员起来,开始发放兵器,由所在县驻军负责临时操练,开始执行坚壁清野的策略。
农庄里的防卫队也要动员起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且因为秋收已经准备展开,为了不耽误秋收,袁树下令给天雄军,令天雄军抽调三十个曲的军队分散进入北部五郡的农庄里协助进行防御工作。
另外,袁树又下令给南匈奴单于屠特和度辽将军张泉,令屠特整顿一万匈奴骑兵听从张泉的指挥,作为机动作战力量,一旦朔方郡、五原郡有危险,立刻前往驰援。
袁树自己则整顿天雄军三万骑兵与剩下来的一万四千步军,做好了战斗准备。
他召开了军事参谋会议,让自己的军事参谋们进行商议,根据现有情报判断此次鲜卑人南下的规模和战略目标。
一阵头脑风暴之后,荀攸领衔的参谋团队得出了结论,即鲜卑人此次南下的规模会非常之大,很有可能会超过之前十数年间的所有记录,且鲜卑人会首次出动具有攻城能力的步军。
简而言之,他们将面对的是一个和过去全然不同的对手。
这个对手的战术战法和装备都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这是一场硬仗。
说是这么说。
但是在袁树的领导下,没有谁觉得这一战他们会输,没有人觉得这一战汉军打不赢,袁树的整个参谋团队里也没有失败主义谋士出现,大家都是坚定的汉军必胜主义者。
谁叫这支军队的领袖是袁树呢?
所以这一战看起来是防守反击战,但是更直接一点来说,每个人都是把这一战当成歼灭战来打的。
大家都期待就是能够把鲜卑人引到防线里头,然后关起门来聚歼鲜卑人,他们来的人越多越好,来的越多,消灭得越多,对这个部落联盟的打击就越大。
一个数十万人的部落联盟,要是一战被打掉五六万青壮,也就差不多可以出殡了。
对袁树非常信任、敬仰的钟繇更是放出狂言,说要【一战而定北疆数十年之安宁】。
袁树觉得也是。
第一次交手之后,已经过去了三年多,檀石槐有所准备,袁树也不是原地踏步,他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檀石槐错就错在不该给袁树那么多的时间去整顿并州。
现在并州被他经营成了铁桶,以檀石槐的体量,想要战而胜之实在是有些难度。
而且檀石槐没有意识到的是,双方的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之间是存在代差的。
所以,袁树期待着战争。
而檀石槐也没有辜负袁树的期待。
延德元年,西元176年,八月二十九日,鲜卑部落联盟领袖檀石槐正式在弹汗山王庭誓师出征。
此番,他一共出动了六万鲜卑骑兵,外加两万人的扶余、高句丽仆从军,携带大量缴获、自制的攻城器械大举南下,总兵力超过了八万人,算是一次超大规模的出征。
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一次国运之战了。
檀石槐一共兵分四路。
一路由西部鲜卑大人之一的郁健率领,骑兵人数在八千人左右,另外有两千仆从军跟随,侵入朔方郡。
一路由中部鲜卑大人之一的多罗率领,骑兵人数在七千人左右,也有两千仆从军跟随,主攻五原郡。
一路由檀石槐的儿子和连统领,人数在一万人左右,六千仆从军跟随,负责云中郡。
剩下的三万五千左右的骑兵和一万步兵则是檀石槐亲自率领,向着雁门郡强袭而来。
九月六日,郁健统领的八千鲜卑骑兵最先入侵至朔方郡沃野县,担任朔方郡太守的廉达很早就得到了消息,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他在沃野县安排了五百郡兵,加上沃野县原本的县中青壮,防守力量达到一千余人,人数上是足以守城的。
另外因为沃野县身处河套平原地带,是袁树重点建设农庄的地方,沃野县周边有三个农庄,各自都有相对应的武装力量守卫,所以综合来看,足够鲜卑人喝一壶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