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5卷) > 第168章 魏惠王石潭求鲲三英才炫技逐相(3)

“英才是时势造出来的。天下大势走到这儿,自有英才应运而出。依草民之见,君上缺的不是英才,而是识别英才的慧眼!”

“前辈之言,如开茅塞。”嬴驷拱手,“前辈在上,驷有一请!”

寒泉子拱手:“君上不必客气,有话请讲!”“前辈慧眼千里,驷不胜叹服。嬴驷不才,欲拜先生为国师,早晚聆听先生教诲,敬请先生允准!”

“草民谢君上器重。只是,草民久居山林,早已不习驱驰,还望君上见谅!”

“这……”

“君上勿忧。草民有徒二人,一个姓竹,一个姓贾,皆在山中修行多年,可以识人。君上如若需要,草民就使二人下山,为君上识才。”

惠文公大喜,起身长揖:“驷谢先生相助!”

寒泉子起身,回揖:“草民顺天应命而已,君上不必言谢!”

寒泉之行令惠文公眼界大开。寒泉子所言,也与先君梦中所示契合。

从寒泉归来,惠文公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走进复兴殿密室,抱出那只他从枯井里用一条人命换回来的石匣子。

说实在的,从内心深处讲,惠文公不止一次怀疑过这只石匣子的真伪,认为是先君使人事先埋起来的。今日看来,这种怀疑不仅可笑,且也是对上天的不敬。

惠文公将石匣子恭敬地摆好,燃过香烛,拜过石匣,面匣而坐,陷入深思。

惠文公的耳边再次响起先君孝公的声音:“天下列国,能够取代周室的非我大秦莫属。此非我愿,实为天意!”

孝公的声音刚刚淡去,寒泉子的声音又强起来:“楚人口众多,地大物博,腹地广阔,当有大成;齐有渔盐之利,桑麻之富,教化之治,当为秦之劲敌……三国角力,势均力敌,只可智取,不可急图……恃力者亡,恃智者昌……伐交为上,伐国次之。”

惠文公沉思良久,慢慢收起匣子,复藏于密室,反身回到御书房,站在列国形势图前,聚精会神地凝视由烙铁在木板上烙成的情势标志。

看有一时,惠文公的眉头微微皱起:“是的,恃力者亡,恃智者昌……伐交为上,伐国次之……伐交?”

惠文公正在沉思,内臣趋进:“君上,上大夫求见!”

惠文公睁眼:“宣!”

公子疾趋进,叩道:“启禀君兄,西戎进献宝马二十匹,义渠进献宝马三十匹,已于昨日抵达军马场!”

马也是惠文公的最爱。

“太好了,看看去!”惠文公起身,走有两步,转问内臣道,“竹先生、贾先生可都安顿好了?”

内臣拱手:“安顿好了,暂住驿馆。”

“请二位先生和国尉也到军马场,看看寡人的宝马。”

“臣领旨!”

惠文公等兴师动众地赶到马场时,内臣已与竹远、贾舍人等在那儿等候了。

在大司马的陪同下,一行几人缓步走过排排马厩。见有人来,这些战马无不蹬蹄喷鼻,兴奋异常。

惠文公甚是满意,指着它们笑问竹远:“竹先生,你看它们如何?”

竹远拱手应道:“回禀君上,匹匹都是良马!”

惠文公似吃一惊:“难道没有一匹堪称宝马的?”

“那就要看君上如何看待这个‘宝’字了!”

“请先生详解!”

“君上若以驾车游乐、骑射田猎为宝,它们匹匹可称宝马。君上若以日行千里、驰骋天下为宝,它们也就最多配称作良马了。”

“说得好哇!”惠文公朝竹远深深一揖,感慨道,“不瞒先生,寡人请二位来此观马,等的就是先生这句话。寡人新立,矢志振作,可惜胯下马力不济,难以图远。寡人为求千里之马,夜不成寐。此番进山,请到二位先生,实乃寡人洪福。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今有二位伯乐在侧,寡人复何忧哉!”

竹远还礼:“君上寄此厚望,实让草民惶惶然!”

“寡人诚意求马,但寡人愚拙,既不知马,也不识马。今请先生来此,就是请教求马之途,敬请先生赐教!”

“求马之途,无外乎二。一曰劳师动众,遍访天下;二曰修好马厩,备足草场,使马无拘束之感,有驰骋之所,坐等千里马上门。”

“劳师动众,寡人力不能及。”惠文公略一思忖,“先生,你看这样如何,寡人这就诏告天下,列国士子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赴秦一展抱负。凡来秦士子,寡人必虚位以待,量才重用。寡人另将列国驿馆辟出一方,扩建为士子街,增设馆驿,专门款待天下士子!”

“君上诚意若此,天下宝马必定接踵而至。”

“寡人所求,不是良马,是千里宝马。至于能否求得,这就仰仗二位的慧眼了。”

竹远拱手:“君上求贤若此,修长敢不效力?”

惠文公转对甘茂:“甘茂,修马厩、建草场的事就交给你了,自今日起,你须听命于先生,为千里宝马备足驰聘之所!”

甘茂拱手:“臣领旨!”

从马场返回,惠文公叫住公子疾,吩咐道:“疾弟,你得出趟远门,出使安邑!”

公子疾略显惊讶:“出使安邑?”

“呵呵呵,”惠文公笑道,“先君薨天,魏王不计前嫌,特使陈轸吊唁,寡人甚为感怀。有来无往非礼也,寡人这让疾弟使魏,一代寡人答谢魏王盛情,二向魏王转达寡人问候,就说寡人愿与魏王尽释前嫌,缔结睦邻盟约,互通关贸,惠泽两国。”

公子疾拱手:“臣受命!”

“此行还有一个使命。”

“臣弟愿闻。”

“公孙衍!”

公子疾略一思忖:“劝说公孙衍赴秦吗?”

“不是劝,是请。记住,明请不行,暗请;软请不行,硬请。言而总之,此行只能有一个结局,不惜代价,使公孙衍离魏赴秦!”

公子疾朗声:“臣受命!”

“还有,陈轸是个人才,可以成全他的梦想。”

“他的梦想是做魏国的相国!”

“成全他。”惠文公转对公子华,“华弟,你也去,助你疾哥一把,务必请到公孙衍!”

公子华拱手:“臣弟受命!”

魏王大朝,殿中群臣肃立。

魏惠王端坐于龙椅,俯视群臣,声如洪钟:“宣旨!”

毗人朗声宣旨:“上卿陈轸听旨!”

陈轸出列,叩首:“臣候旨!”

毗人宣道:“近半年来,上卿陈轸奉王命两番使秦,不负使命,厥功甚伟,着赏足金百两,锦缎五十匹,乐工十人,驷马轺车一辆!”

“臣叩谢王上隆恩!臣有一请,请王上恩准!”

惠王扬手:“陈爱卿请讲!”

“臣斗胆祈请王上收回成命!”

“哦?”惠王倾身,“陈爱卿,不会是嫌弃寡人赏赐不够吧?”

陈轸再叩:“身为王臣,王赐一羽,臣不敢以为少,王赐千金,臣不敢以为多!”

“既然不敢,为何又要寡人收回成命?”

“老秦公归天,新君即位,商鞅作乱,民众恶其法,旧党甘龙等人力诛商鞅,聚众于宫门之外,迫新君废商鞅苛法,乱象纷呈。秦国生乱,于我是难逢良机。今我光复河西在即,一金一铜,一布一丝,皆当用于光复大业,臣尺寸之功,不敢受赏!”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