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轸跪叩:“臣不敢!”
“呵呵呵,”魏惠侯摆手笑道,“就算是寡人赐你了!”陈轸再叩:“臣谢君上厚赐!”
毗人击掌,转出二人抬走礼箱。
陈轸再叩,退出数步。
魏惠侯再次叫住他:“爱卿留步!”
陈轸站住。
魏惠侯笑笑,手指席位:“爱卿可再小坐一时。寡人想起一事,还想问问爱卿呢!”
陈轸以为是元亨楼的事,忐忑不安地返回几前坐下,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惠侯。
魏惠侯语速极缓,似是刻意吊人胃口:“方才打盹时,寡人恍恍惚惚中竟又回到孟津朝会上了。你猜周天子在干什么?他在寡人面前炫示身上的衣饰!寡人此前从未注意过天子穿何衣饰,经他这一炫示,寡人心里真还一动,打眼看去,果真华贵啊。寡人甚想问问爱卿,天子服饰可有讲究?”征询的目光直盯陈轸。
陈轸眼珠子连转几转:“按周礼所载,天子服饰讲究颇多。概而言之,可分两类,一类是吉服,一类是凶服。”
“凶服暂且放下,只说吉服!”
“吉服分为十套,一是裘服,二是衮服,三是羽服,四是毳服,五是希服,六是玄服,七是韦弁服,八是皮弁服,九是……”
不待他说完,魏惠侯摆手打断:“什么韦弁服皮弁服的,周室的名堂太多了。据寡人所知,上古贤王只有三套服饰,一是弁服,二是丝服,三是麻服。弁服祭天地,丝服理朝政,麻服举丧凶!”
“君上圣明!”陈轸拱手道,“按古书所载,上古三服,夏五服,商七服,及至周室,吉服丧服加起来,就有十几服了。”
魏惠侯打一哈欠:“周礼实在烦冗。依寡人观之,天子有三服,足矣!”
陈轸心领神会:“君上效法上古贤王,去繁就简,体恤民情,堪称当今贤王!”
“呵呵呵,”魏惠侯轻笑几声,再次打个哈欠,“寡人也就说说而已,爱卿忙活去吧!”
陈轸叩首:“臣告退!”
陈轸回到府中,让戚光拿着魏惠侯的金牌前往驿馆,与五大夫公子疾赶赴刑狱。司刑验过金牌,令狱卒将公孙鞅押出监牢。
向晚时分,几名狱卒陪着一身囚服的公孙鞅走出牢门。连戴两天脚铐,加上狱中折磨,公孙鞅的身体十分虚弱,没走几步就是一个踉跄。
公子疾迎上去,搀住他,哽咽道:“大良造,下官来迟了!”
公孙鞅稳住身子,目光移向站在门外、手拿金牌的戚光:“这位是……”
公子疾介绍道:“上大夫的家宰戚光,就是他拿金牌救出大良造的!”
“大良造受惊了!”戚光长揖道,“戚光奉主公之命,请大良造暂回馆驿安歇!主公还说,晚些时候另备薄酒,为大良造压惊!”
公孙鞅回揖,跳上马车,吩咐公子疾道:“回驿馆!”
到驿馆时天已黑定,公孙鞅接过仆从端来的热汤,一饮而下。一个仆从拿来一套干净服饰,作势换去公孙鞅的囚服,公子疾白他一眼:“还没沐浴呢,更什么衣?”转对公孙鞅,“大良造,热水备好了,请沐浴!”
公孙鞅摆手。
公子疾略怔。
公孙鞅问道:“还有多少金子?”
“五十镒。”
“其他珠宝呢?”
“就剩君上临别时送的这箱,我没让动。”
“全都带上。备车。”
“这么晚了,去哪儿?”
“上大夫府。”
车马停在陈轸的府门外面,公孙鞅一身囚服,在公子疾的搀扶下跳下马车,走向大门。
早有下人禀过。听闻公孙鞅不及换装即来拜见,陈轸甚是感动,在戚光陪侍下匆匆迎出,朝公孙鞅深深一揖:“大良造—”
公孙鞅回揖:“上大夫—”
陈轸跨前几步,携住公孙鞅之手,径往客堂。戚光给了公孙鞅个笑,转对公子疾礼让道:“五大夫,我们这厢品茶用点!”
公子疾随他走向偏厅。
公孙鞅与陈轸并肩跨进堂门,二话不说,两膝弯下,叩首道:“卫鞅叩见上大夫!”
“这这这—”陈轸吃一惊,扯他起来,“大良造何等贵体,叫在下如何承受?”
二人分宾主坐定。
公孙鞅再次拱手:“大恩不言谢,在下就不说谢了!”
陈轸亦拱手回礼:“是大良造福大命大,陈轸不敢居功!”
“常言道,仇大莫过于弑父,恩大莫过于救命。上大夫大恩,在下别无他报,只想叫一声陈兄!”公孙鞅抱拳拱手。
陈轸心里“咯噔”一响,细看公孙鞅,见他情真意切,并无做作之嫌,心中感动,亦抱拳道:“公孙兄!”
公孙鞅颤声道:“陈兄!”
陈轸起身,亲手为公孙鞅冲上茶水:“公孙兄,请用茶!”
公孙鞅接过茶杯,轻啜一口,仰脖一气饮下,拿手抿一把嘴:“啧啧啧,陈兄好茶啊!”
陈轸笑道:“是公孙兄口渴了!”
公孙鞅亦笑:“渴倒是渴了,茶也是好茶呀!”
陈轸再为公孙鞅斟茶,举杯共饮毕,目光斜向他:“公孙兄贵为秦国权臣,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下日后多有仰仗,还望公孙兄提携!”
“哎呀,”公孙鞅责怪道,“既然称兄了,陈兄又说此话,这不是见外吗?”
“好好好,”陈轸赔个笑,“不说不说!公孙兄,请用茶!”
公孙鞅端杯品茶,目视陈轸,敛神道:“无论陈兄作何感想,自今日始,在下只将陈兄视为兄弟!”
陈轸拍拍胸口:“公孙兄此言,亦为在下心声!”
“作为兄弟,在下喜欢直抒胸臆,不知陈兄愿不愿听?”
“公孙兄但说无妨!”
“陈兄眼下虽得君心,但地位却不稳固。”
陈轸略略一怔:“请公孙兄明言!”
“说轻一点是不稳,若是说得重一点……”公孙鞅打住话头,歪头直盯陈轸,见他屏气凝神,胃口全被吊起,这才缓缓吐出下文,“是危如累卵啊!”
陈轸身子朝后微仰,神态稍显不屑:“公孙兄何出此言?”
“依陈兄之才,早该居于相位,可事实上,陈兄至今仍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上大夫,其中原委,陈兄可知?”
陈轸略一沉思,抬头望向公孙鞅:“请公孙兄明示!”
“以在下观之,原因有二:一在老相国嫉贤妒能,视陈兄为敌,在君上面前处处打压,造谣中伤,以争君宠;二在君上本人!”
“君上本人?”陈轸听进去了,身子前倾,“此言何解?”
“赴秦之前,在下在魏多年,深知君上。君上纵有万般贤明,却有一处在下不敢恭维,就是用亲不用能,用庸不用贤。譬如说白相国。白圭先祖原是先君文侯宠臣,白圭先父与先君武侯名为君臣,情如兄弟。也正是仗恃君上之力,白家才能在魏游刃有余,经商富可敌国,从政位至卿相。再譬如朱司徒。朱司徒的姐丈是前相国公叔痤,而公叔痤又是君上的妹丈。眼下君上重用二人,使一人掌管百官,另一人掌管百姓!试问陈兄,君上若不是任人唯亲,如何能将朝中实权放于他二人之手?”
“对对对,”陈轸迭声道,“公孙兄一语中的!”
“据在下所知,朝中百官无不与魏室外连内勾,唯独陈兄是以才华取胜。以才华胜人者,必遭人妒。莫说是白相国,即使朱威,他真心服你陈兄吗?方今陈兄尚得君上宠信,万一有所疏忽,陈兄处境,岂不是危若累卵?”
陈轸倒吸一口凉气,探身道:“以公孙兄之见,在下可有出路?”
“呵呵呵,”公孙鞅轻笑几声,“在下所说,其实陈兄早已明白,不然的话,陈兄何必冒险去搞那个什么楼呢?陈兄是有大志之人,若不是图个交结方便,难道真的在乎几个小钱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