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枝草包说:“没有。”
朱小塘说:“有!”
刘工桦和二枝草包都把眼光看向了她。朱小塘说:“不过没有证据支持,在学术界也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刘工桦说:“你从头说!”
朱小塘这才补充道:“一个法国专家提出过类似的猜想。”
刘工桦问:“这个专家是个什么人,这么了解秦陵?”
朱小塘说:“她在巴黎地下墓穴博物馆工作,女的,法籍华人。”
地下墓穴博物馆是法国一个著名的藏骨堂,位于巴黎十四区的丹费尔-罗什洛广场。原来那里是个废弃的地下采石场,1786年,巴黎爆发瘟疫,大批居民死亡,为了解决墓地不足和公众卫生危机,市长下令把所有公墓里的尸骨都转移到了那里,工程由教士们来操作,到了1810年才完成,堆放尸骨大约700万具。太多尸骨无法相配,教士们只能根据骨头的类别堆放,他们用大腿骨排列成了墙,碎骨头用来填充空隙,头盖骨给骨头墙镶边,就像古代墙头的脊瓦……
刘工桦说:“她提出这个猜想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朱小塘说:“2045年,或者2054年,我记不清了。”停了停她又说:“地宫之外很可能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通道,当墓门遭到破坏的时候,核心墓区就会发生移动……”
刘工桦皱着眉问:“这是你说的还是她说的?”
朱小塘有些急:“她说的啊!”
二枝草包说:“西方人还说地宫的深度在500米到1500米之间呢,他们也是满嘴跑火车。”
刘工桦突然问:“她姓什么?”
朱小塘说:“姓周。”
刘工桦接着说:“她叫什么呢?”
朱小塘说:“周惠小武。怎么了?”
刘工桦说:“你知道那个作者的女儿从小就定居法国了吧?我猜,这个周惠小武就是他的后代!他进入地宫之后,也发现了这里会移动,于是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了他女儿,那时候,她女儿应该在法国读大一,由于父亲对秦陵的执着,她也对考古发生了兴趣,最后才从事了这个行业!我们这等于坐上了50多年前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
二枝草包“噌”一下站了起来:“大人,搞定!”
朱小塘和刘工桦看过去,墓门的“入”字下被切出了一个完整的“口”字,能够轻松地钻进一个人。然而问题也来了——墓门的厚度超过了100厘米,切下来的石头60厘米高,60厘米宽,计算下来将近一吨,二枝草包推了推,根本推不动。
他对朱小塘说:“别跟站街女似的,过来帮忙啊!”
朱小塘走过去跟他一起推,还是推不动。三个人所带的工具都是些探测性质的仪器,并没有重力机械。
二枝草包弯腰顺着石头缝儿朝里看了看,漆黑漆黑的。他说:“估计得切割成小块了。”
刘工桦说:“等下!”
二枝草包看了看他:“又怎么了?”
刘工桦说:“你们确定要这么做吗?”
二枝草包说:“大人,求求你,你可不要再想了!”
说完,他再次蹲下去,在那块石头上切了个“井”字形,变成了9块,接着,他又朝朱小塘勾了勾手:“帮我。”
朱小塘正要过去,刘工桦把她拉住了,他说:“我来。”
他和二枝草包一起把那些石头分别推进去,终于露出了一个方形的入口——制造这扇“门”,前后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三个人打开手电筒朝里照了照,里面是一条长长的墓道。
二枝草包说:“我当个‘先进’分子吧。”
刘工桦说:“让机器先进去。”
说着,他从背包里掏出了移动探测仪,伸手放进了墓门,然后打开了悬浮显示器。
移动探测仪有八只脚,保证它在任何地形上都可以稳步前行,我们暂且叫它蜘蛛。它可以录制画面,传回显示器。它还可以采集地理样本和空气样本,提供放射性物质评估。
蜘蛛慢慢地朝前走去,能听见机械腿的移动声,就像弹簧在伸缩,“咯吱,咯吱,咯吱……”它的投射灯照亮了墓道的一部分,就像驾车行驶在漆黑的公路上,只能照亮一块面积,里面的墓道跟外面的墓道没什么区别。
朱小塘的心里特别紧张,她担心蜘蛛走着走着突然撞到什么人的大腿上,大腿一动不动,蜘蛛朝上看,这个人太高大了,看不到他的脸……
蜘蛛转了转头,屏幕上出现了两旁的墓壁,墓壁也跟外面没什么不同。
不知为什么,蜘蛛的脚步慢了下来,前面突然变得宽阔了,刘工桦调整了一下角度,隐约看到地上出现了玉石山峦和水银河流,朝上,还看到了大大小小的星星……
地宫!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三个人都傻眼了,蜘蛛又朝前走了几步,突然就翻了,画面天旋地转,接着就变成了满屏的银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