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孙东看西看,忍不住又说:“师父,你是怎么找到这地方的?”
于斯继续观察那块石板。它嵌入了地面,竟然严丝合缝,很难看出它是活动的。就是说,当时那些工匠从此逃走之后,就算陵墓内有看守人员,也无法追查到他们的出口在哪里。
于斯感到了麻烦,这块石板就像金字塔一样,连根针都插不进去,除非有人从下面推开它,从上面根本不可能把它掀起来。千算万算,他却没想到这个问题。
他有了一种被人切断后路的绝望感。
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学建筑的,他努力回想了一下,隐约记起石板的边沿是斜的,那么它另一端的边缘也应该是斜的,就是说,这块石板是个平行四边形。(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案,对比着看看会一目了然。)
这块石板的厚度大概10厘米,左侧的五分之一处藏着两个插销(鬼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做到的),保证石板能够从右侧推开,然后,重力会让它回落,一旦落下就无法从外面开启。当然了,可以强力从左侧开启,但是因为杠杆原理,那需要几十倍的力量,石板太小,无处受力,因此基本无法做到。多么简单又经典的物理原理啊!
终于,于斯站起来,说:“我们走吧。”
孙孙激动起来:“走!”
不论怎么说,这块石板毕竟是唯一的出口,于斯掏出一瓶水放在了它旁边,当记号。
孙孙的个子高,但智商似乎不怎么高,于斯暂时不想告诉他退路被切断了,说不定他会嚎啕大哭。于斯打算朝前走走,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他的出路。
孙孙一直很激动,他紧紧跟着于斯,说:“这个地方太棒了,我愿意在这里待一辈子!”
这话有点不吉祥。
于斯转头看了他一眼:“这是古墓,你待在这里干什么?”
孙孙说:“玩游戏啊,省得一群人在旁边叨逼叨,烦死了!”
地下太黑了,火把的光显得很微弱,前后看不到墓道的尽头。
孙孙喜滋滋地问:“师父,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去找文物?”
于斯停下来审视了一下孙孙,然后说:“从现在起我们就是生死搭档了,我提前声明,我是来寻找一个真相的,跟钱财无关,当然了,我也不会阻拦你发财,你听懂了吗?”
孙孙连连点头:“听懂了。”
于斯说:“还有,我这人不爱说话,我希望你也不要废话连篇。这里的环境也不适合废话连篇。”
孙孙说:“我懂的。其实我这个人并不贪,去年我捡到过一个钱包,当时就送到派出所了……”
于斯严肃地看着他。他马上闭上了嘴。
于斯一个人凑近了旁边的墓壁,眯着眼睛观察起来。
墓道是青石堆砌的,应该是用石灰和糯米勾的缝儿。秦代的时候没有水泥,修长城的时候也是用这种东西当作建筑粘合剂。糯米煮熟后会变成黏糊糊一团,经过脱水和晒干就变得硬邦邦了,固若金汤,有人从中得到了灵感,把它引入了建筑业。
鸡雏又在罐头盒里蹦跶起来,似乎想看看这个地下世界,于斯把它拿出来,放在了手上。
死寂。
时间似乎停止了。
于斯握着鸡雏,慢慢朝前走去。鸡雏在于斯手上左右蹬踏着,寻找着平衡。
孙孙好奇地问:“用这只鸡崽子探测空气?师父,你真厉害啊。”
于斯很反感“鸡崽子”这个称呼,他低声说:“它是我们的搭档。”
孙孙低低地“噢”了一声。
一般说来,鸡雏生下来之后,如果没有阳光很难存活,没想到这只鸡雏活蹦乱跳,竟然很健康。
于斯走得非常慢,脚底几乎没有任何声音,就像一只蚂蚁走投无路闯进了一户陌生的人家,他不知道主人藏在哪儿,也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个房间,多少人口,多少禁忌,多少机关,就算从桌子上掉下一只水杯就足以要他的命了。
他谨慎地走近了“人鱼膏灯”,观察了很长时间,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他并没看见灯碗,也没看见任何燃料,地上漏着个碗口大的窟窿,火苗就是从那里窜出来的,烧得正旺。
于斯一下想起来,这应该是天然气。
乌兹别克斯坦有个洞穴,被称为“地狱之门”。1974年,一个钻探队在勘探天然气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这个洞穴,里面充满了天然气,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为了防止天然气从洞中泄出,无奈之下钻探队员点燃了洞口的气体,于是,那火昼夜燃烧,一直持续到今天。
另外,于斯去过遵义,当时是黑天,他驾车经过山区农村的时候,发现山上有一簇簇的火光,很诡异,一直想不通那是什么。后来当地人告诉他,那是地下泄露的天然气,之所以点着它,让它常年燃烧,跟“地狱之门”是同样的原由。
秦始皇陵不但是风水意义上的宝地,也是科学意义上的宝地!如果说,这一簇簇火是长明灯,那么地球就是它们巨大的灯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牛逼了。
这火是谁点着的呢?
他肯定是秦朝人,尸骨应该都没了,但是他点的火却燃烧了两千多年,直到德州扑克玩家于斯闯进来,感受到了这火的热度……
墓道一直很平,没看到任何出口。
长明灯两盏一组,每组相隔几十米,走着走着墓道里就暗了,再走着走着,火光又渐渐亮起来。于斯和孙孙的影子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儿在后面,忽短忽长。
朝上看看,于斯意识到为什么多数地下通道都是拱形的了,除了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还会让一个人走在里面不会那么排斥,拱形是门的形状。而这条墓道的顶部却是平的,压在头上,像棺材,令人喘不过气。
他果然感到有些气闷了,他低声问孙孙:“你感觉呼吸怎么样?”
孙孙说:“还可以,就是有点闷……”
于斯掏出了空气检测仪,孙孙又感叹起来:“师父,你全套装备啊!”
于斯没说话,他的眼睛盯在这个小仪器上不动了——他发现,空气中出现了一种118种化学元素之外的元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