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狄仁杰:大唐狄公案(全集) > 第217章 大唐狄公案伍(22)

狄公对同来之人说道:“据余大人画轴所示,那隐秘书阁必离此不远。我以为,通道必在那两棵松树之间,对面三棵松树只为凑成五棵罢了!”

马荣急忙跃入两树之间的灌木丛内。众人听得马荣连声大骂,待出得草丛,他已是双腿沾满稀泥。马荣恼道:“前面别无他物,唯有一潭死水!”

狄公听罢,皱起双眉,说道:“此前样样件件与那画轴相符。沿潭必有路径!”方班头向众衙卒将手一挥,众衙卒便拔剑出鞘,砍伐潭边荆棘草丛。少顷,便露出池潭边缘。马荣陷足之处依然翻冒水泡,潭中死水臭气熏人。

狄公弯腰,透过下悬树枝细细窥视,突然急急将身子缩回。

只见水中冒出一形状怪异的头颅,头上一双黄眼直视众人。

马荣倒抽一口冷气,举矛欲刺,狄公忙举手制止。

一条大蝾螈慢慢爬出水潭。那蝾螈长五尺有余,上得池岸便滑进水草之中不见踪影。

众人皆大骇。马荣说道:“卑职宁可面对六名胡兵,也不愿见此怪物!”

然狄公却喜形于色,说道:“我常读古书,早知世上有蝾螈此物,然今日才有眼福得见此物!”说罢,依然细瞧池岸。池岸上并无道路痕迹,唯见污泥水草。狄公复又看了看那潭内黑水,突然对马荣言道:“你可曾见到那潭中之石?那分明是一串穿池而过的石块!我等且上前看来!”

马荣将袍角塞在腰带内,余下之人亦依样而行。

马荣跨在石上,用长枪在四周水中探了探,喊道:“就在左前方又有一方石块!”

马荣分开垂枝,跨上第二块方石,又突然收住脚步。此时狄公正紧随其后,与马荣撞个正着,亏得马荣伸手扶住,才未落入水中。

马荣默不作声地用手指着一根断枝,在狄公耳边低声说道:“那树枝乃人手所折,且折断不久。瞧,那枝叶尚未枯黄。大人,有人今日才从此处经过!此人在石上站立不稳,便伸手抓那树枝!”

狄公抬起双眼看那树枝,点头轻声说道:“兴许此人就在近旁,我等须加小心,防他来袭。”说罢,狄公又将此话对附近石上的洪亮说了,洪亮又说与陶干、方班头知晓。

马荣喃喃道:“我宁愿同人交手,也不愿见那黏滑怪物。”说罢,又持枪探路,向前行去。

水塘不大,然狄公等人须投石问路,有些石块又没于水面之下,故费了些时间才到得对岸。若是熟识路径,只需片刻即可。

到得岸上,马荣、狄公即蹲下身子。狄公用手拨开树枝,只见前面一片空地,空地四周遍长树木榛莽,中央一棵大杉树下立着一座圆形石亭,亭窗紧闭,大门半开半掩。狄公待衙卒全部都过得小潭,便大声喝道:“将那石亭团团围住!”话音未落,狄公便纵身跃至亭前,一脚踹开大门。只见两只蝙蝠拍打翅膀飞将出来。

狄公转过身来。众衙卒已四散围住石亭,在灌木丛中搜寻起来。狄公摇头说道:“亭中无人!方班头,你率众衙役将此空地细细搜寻一番!”

狄公重又进得亭内,马荣、洪亮、陶干紧随在后。马荣抬手推开窗户。亭内光线阴暗,狄公见那亭内中央仅有一张石桌,后墙之前有一石凳,此外并无家什用具。室内四处灰土堆积,霉迹斑斑。

石桌之上置有一盒,约一尺见方。狄公以袍袖拂去盒盖尘土,只见那盒乃绿玉雕刻而成,盒盖及盒壁之上云飞龙腾,栩栩如生。狄公轻轻将盒盖揭了,取出一卷小包,卷外锦缎早已褪色。狄公举起小包,对亲随干办言道:“此包之内便是余大人遗书!”

遗书

春华秋实,自古皆然。人至暮年,当回首平生功过。余曾自思已尽绵力于社稷,可谓此生不虚。然顾膝下,逆子不肖,方觉一事无成。余忙于政事,不期顾此失彼,疏于家教,长子余基,甚负我望。

余基心怀邪念,欲壑难填,余终之后,其难免滋生事端,祸及自身。若余基命丧囹圄,或斩首法场,余门香烟不继,列祖列宗势必怪余。

为余门有后,余续弦梅氏。上苍有眼,余又得一子,取名余杉。杉儿敦厚仁孝,余心甚慰。若次子成能,亦可光宗耀祖。

余年事已高,不久人世,故预立遗书,安排后事。若余言明,将家产由二子平分,则杉儿性命危矣。故余于病榻之上虚留遗言,却将真实遗愿书写于此,且签字盖印以证之。若余基幡然悔悟,弃旧图新,可与余杉各得一半家产;若其惹是生非,触犯刑律,则全部家产归余杉一人。

余自另立遗书一纸,言明二子平分家产,且将此纸遗书藏于画轴内衬之中,但等余基取出。若其遵嘱行事便好,此乃上苍垂怜佑我余门;若其伤天害理,销毁遗书,定然以为画轴之谜已解,而将画轴交还余之遗孀梅氏。待有识县主识得画内机关,自会循图而来,得此遗书,秉公而断。

余祈求上苍保佑,待县主读此遗言之时,我儿余基尚未手沾鲜血。倘若余基已是罪行累累,则烦请县主将此遗书连同附文呈送上台。县主解开画谜,深入迷宫,定然心劳神疲。老朽于此叩首称谢。

愿上苍赐福县主,佑我余门!

立嘱人:翰林学士、前按察使余寿乾(签字盖印)

洪亮说道:“此遗书所言竟与大人所言不差分毫!”

狄公正在阅看遗书附文,听得洪亮之言,便心不在焉地点头。那附文乃一单页彩纸,原与那遗书卷成一卷。狄公看罢,又高声念道:

在下余寿乾教子无方,致使长子余基作奸犯科。在下生前从未因私有求公门。我子现今触犯国法,在下出于舐犊之心,于下世后恳请上台垂怜,如若不违条律,从轻处置余基。

余寿乾亲笔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