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女英:她和姐姐娥皇一起嫁给舜帝。传说在谁为正妃上起了争执,最后决定谁先到蒲坂谁为正。娥皇选骑马,女英选骡车,不料骡子生崽耽搁了行程,女英气愤之余,诅咒骡子以后不准生崽,自此骡子到今天也不能生后代。
16、耳鼠:《山海经》中的怪兽,长着兔子脑袋麋鹿耳朵,可以甩着尾巴在半空中飞行。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兔)首麋耳,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御百毒。”17、足訾:《山海经》中集猴、牛、马于一身的怪兽,样子像猿猴,长着牛的尾巴、马的蹄子,前腿有斑纹。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
18、山:《山海经》中形状像普通的狗却长着人脸的怪兽,它擅长投掷,一看见人就哈哈大笑。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19、奢比尸:《山海经》中的神,长着人的头颅和野兽的身体,一对大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20、旱魃:又叫女魃,她的故事是《山海经》里最惨烈动人的故事。《山海经》中多处记载:蚩尤经过长期准备,制造了大量兵器,纠集众多神灵,向炎帝发起攻击。炎帝不敌,不得不与黄帝结盟抵抗蚩尤,双方在冀州的涿鹿发生大战,黄帝派出应龙攻击蚩尤。应龙是长着翅膀的飞龙,立刻发动滔天洪水围困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打败了应龙,黄帝又召唤女魃参战。女魃身穿青衣,头上无发,能发出极强的光和热。她来到阵前施展神力,风雨迷雾顿时消散,大地一片干旱,黄帝终于擒杀了蚩尤。应龙和女魃建立了奇勋,但也因为过度消耗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应龙留在人间的南方,从此南方多水多雨。女魃留居北方,从此北方多干旱,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们诅咒驱逐,称为“旱魃”。
21、干戚:即盾牌与战斧,干是盾牌,戚是战斧。
22、豳原:今天陕西旬邑一带。据历史文献记载,夏末的时候,周族的远祖公刘率族从邰(甘肃庆阳)迁豳,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公刘细致地考察了山川形势,为自己的族人在水土适宜之处规划营宅。公刘的这次勘查,也成为我国住宅阴阳学说的最早记述。豳原即公刘勘测选定的灵秀之地,在这里诞生了华夏民族新的文化基础。有了这里,才有后来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dǎn)父迁都岐山,文王访贤,武王伐纣,周公制礼。
23、东君:日神。
24、云中君:中华云神,叫丰隆,又名屏翳。
25、彭铿:即彭祖,今天彭姓人的祖先,是幸福长寿的象征,也是中国第一位养生专家,被道教奉为先驱。一生活了八百八十岁,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自尧起,历夏商两朝。他的封地是今天的徐州,徐州有很多他的遗迹。
26、犀渠:《山海经》中一种样子像牛、叫声像婴儿的怪兽,它以人为食,极为凶恶。据《山海经·中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27、饕餮:《山海经》中一种吃人怪兽,又叫狍鸮,它形状像羊却长着人脸,眼睛长在腋下,虎齿人爪,叫声像婴儿哭泣。在今天,“饕餮之胃”是贪婪、贪吃的代名词。
28、公子:“公子”变成泛称是汉朝以后的事情。战国之前“公子”一词和“王子”对应,专门用于称呼诸侯中公爵的子嗣,比如鲁国国君的儿子可称为公子。
29、连山之局:现在中国人谈起卜筮,必推周易。其实在上古,周易是后起。在周易之前,商朝卜筮为归藏,夏朝卜筮为连山。归藏将来还有可能从甲骨文中推演出一些端倪来,连山则只剩下一个名号。周易起于“乾”,归藏当起于“坤”,连山以名号看来,或起于“兑”。
30、瞽叟:上古传说人物,舜的父亲,黄帝的八世孙,是个盲人。舜亲妈死的早,瞽叟全听续房。有一次,尧赏赐舜些物品,他们想霸占,瞽叟就让舜修仓顶,自己却在下面纵火,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才幸免于难。
31、伶伦:华夏音乐的奠基人,相传为黄帝的乐官,是发明音律制乐最早的人。《吕氏春秋》有“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的记载,说他模拟凤鸟的鸣叫声,伐竹制作了十二律。中国古典音乐自伶伦作《咸池》起始有专用乐名。
32、媵臣:媵是从嫁之意,古代随嫁的人。
33、招摇山:《山海经》中南方第一座山。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南山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34、钱来山:《山海经》中西方第一座山。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山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洗石,洗澡用来搓去身上污垢的石头。
35、单狐山:《山海经》中北方第一座山。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北山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茈石、文石。”机木,即桤木树,一种类似榆树的树木。
36、樕蛛山:《山海经》中东方第一座山。据《山海经·东山经》记载:“东山之首,曰樕蛛之山,北临乾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乾昧,传说中的山。
37、甘枣山:《山海经》中中央第一座山。据《山海经·中山经》记载:“中山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懵。”箨,一种草。
38、精卫:据《山海经》记载,它是一种长着白嘴红爪子、脑袋上有斑纹、像乌鸦的鸟。相传是炎帝的小女儿,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为鸟,常常到西山衔木石填东海。西山就是今天山西长子县的发鸠山。
39、《山海图》:相传为大禹、伯益绘制的上古地图,现在的《山海经》只是《山海图》的注释文字。《山海图》在东晋时丢失,相传陶渊明是鉴赏过《山海图》的最后一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