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钢筋水泥啥时候买?”
“等砖到了再说,一会咱俩先去瞅瞅地皮。”
这个地皮在西山街附近,紧挨著和平路,东侧是大商场、南边是农用市场,再往北走两里地就是早市。
两人来到一片被白雪覆盖的空地,周围没有柵栏隔挡,往里走30多米才有个五间房,门窗破烂、屋顶漏雨……
徐寧瞅著五间房摇了摇头:“这五间是辫子房啊,等开春都得推倒重建……我寻思是好房子呢,誒,这回又要等两月了。”
老钱问道:“你之前看的时候不是说有大仓库么?”
“那个地方太小,我没相中,就让我哥找人又找了这,我哥说地方挺大的,还有五间房,我也没多寻思啊。”
“那咱接下来咋整?”
“先不找工程队了,等开春吧。咱俩先跑跑业务,去零件厂和造车厂谈谈,如果有优惠的话,直接签合同,免得夜长梦多。”
“你咋那么著急啊,现在房子没盖起来,这汽车修理厂就没法整啊。”
“不是著急,你知道过俩月新车的价格涨不涨啊?如果一台车涨500块钱,那咱就得少挣1000块钱!”
“你是听著信儿啦?”
徐寧没装犊子,坦然点头:“嗯吶,既然新车涨价了,那二手车能不涨价么?咱们得利用这个时间段儘可能的多收车,各个单位都要跑,把他们单位淘汰下来的车全收了。”
“卖给谁想好了么?”
“肯定有人买,你放心,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发愁买车么?上次我问过吴海泉,他们煤矿运输队每年都得新增10台车,连带著煤矿周边的村屯,保守就有20户要买车干运输的,所以汽车是不愁卖的。”
老钱点点头:“行,你咋说咱咋干!”
晚间,杨玉生和徐龙没回来,徐寧回到家时已经是7点多钟了。
孟紫烟闻他满身酒气,便给他热了点小米粥,其实徐寧並不饿,但媳妇挺著大肚子给端来了,他怎么著都要喝两口。
“明儿带你和嫂子去医院做检查,咱们8点多钟过去就行。”
王淑娟已经休息了,她最近腿疼腰疼,听说脚丫子都水肿了。
所以,次日徐寧领她俩去医院就把情况跟瞿姨说了,瞿姨表示腿脚有水肿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只需注意运动、每顿饭不能吃太多就行了,妯娌俩的状態都很好,肚子里的孩子也很健康。
三日后,徐寧回到家属楼时,便瞅见徐龙坐在长椅上和王淑娟、孟紫烟嘮嗑。
“三叔咋没回来啊?”
徐龙起身道:“誒呀,你可算回来了,三叔直接去立国大哥那边了,让我回来接你们几个,你这是去哪了?”
“跟几个零件厂的领导磨了会嘴皮子,那走啊,正好过去吃饭。”
隨即四人乘坐吉普212来到了杨记家常菜馆。
此刻,菜馆里已经收拾妥当,墙上贴著红纸黑字的菜单以及价格,外窗上贴著『饺子』『炸肉』等字跡,而门头上的木质牌匾也掛了上去,这牌匾是张金宝给製作的,三张榆木板拼凑而成。
进屋先打招呼,徐寧在屋里逛了一圈,问道:“啥时候开业啊?”
“正月二十八。”
“那没剩几天了,食材的採买都定下啦?”
“嗯吶,市场里找了仨人,我三天两头去瞅一眼,一把一清帐。”
在杨立国去炒菜的时候,杨玉生问道:“二寧,你让立国把这俩房子买下来?有啥想法么?”
“咱农村有宅基地,有土地种粮食,但在城里有啥?隨著日子越过越好,发展越来越快,城里的土地也是个坎儿啊!现在单位住房是主力,往后周边农村的人想要进城,他们不也得买房么?再说80年的时候,领导就说过要让住房变成私人的,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啊,我看过那张报纸,確实说过。恩,现在城里的房子不算贵,买吧。兰啊,如果缺钱就跟三叔说……”
赵兰切著肉探出头说:“放心吧,三叔,强子和二寧都给拿钱了,应该够用。”
待饭菜上齐,杨玉生端著酒杯讲了两句,然后便嘮著家长里短,徐龙突然想起个事,说道:“他们俩的入学申请已经下来了,后个就去上学吧。”
“这么快?”
“胡志斌一句话的事儿!”
两日后,徐凤和金玉满堂,连带著杨立国家的俩孩子都去上学了。
等到正月二十八这日,杨记家常菜馆正式开业,一切从简,只是门头掛了红布,在街边放了八掛鞭和八十八响炮,图个吉利,寓意发发发。
时间匆匆,二月初二,龙抬头。
晚间,7点多钟,徐寧喊来老金、老钱、胡志斌,徐龙喊来小杜、严贺和叶旭,杨玉生喊来孙继善一家和几个同事。
眾人將整个杨记家常菜馆都填满了,期间也有回头客来店里,但瞅见门上掛著的歇业牌子,又瞅见屋里人满为患,便好奇和赵兰打个照面,听闻是家里人聚餐,回头客都说你家亲戚真多、真热闹,赵兰也说了几句场面话,比如明个再来给你打点折扣……
自开业以来,杨记家常菜馆的生意一直都很不错,因为附近家属楼就有很多,许多都是单身人士、或是不愿意做饭的小年轻过来吃饭。
短短几日时间的盈利就赶上杨立国在街里大饭店打工一个月了,这钱挣著舒坦么?其实也不舒坦,小饭馆就杨立国自个炒菜,赵兰收拾桌子、迎客、刷碗,全是他们夫妻俩的,所以也是个体力活。
不过,傍晚时,徐凤、李金玉等人写完作业能帮著上上菜,但赵兰一直拦著不让他们干活,说你们都是大学生,可別干这活了,再耽误学习咋办?
徐凤会嘮嗑,强调著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將赵兰说的心里挺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