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639章 筹划大事

第639章 筹划大事

陈矫开口问道:“大将军是要说追封张郃的事情?”

曹真点头:“一为追封,二为谥号。这两件事情我们拟一个方案来,快马报给陛下,应该能在夹石附近追上陛下的御驾。紧赶慢赶,应该也能来得及送往洛阳。”

陈矫自从入阁之后,无论是日常处理政事,还是在内阁会议上、在陛下书房议事时的发言,都堪称积极主动。可以说,每当东阁二人要发话的时候,陈矫总是抢在司马懿的前面。

这种事情,是不好说些什么的。只不过一些先后次序,又不涉及工作范围、职务以及圣心这种根本的事情,司马懿若要去问,就会显得自己过分狭隘,因而只能被动接受着这种情况。

加之他与陈矫关系又好,陈矫入阁还是由他本人举荐而成的。司马懿也常常以自己位尊、陈矫年长、他初来乍到等理由安慰自己。

接着曹真的话头,司马懿轻咳了一声:“大将军既然提出此事,心中可否有了想法?不妨说一说,毕竟张郃在关西多年,也算是大将军的旧部。”

曹真道:“张郃效力大魏三十载,辛劳无数,理应追封。虽说太和一朝没有追赐的先例,但张郃乃是征西将军,用他在开这个先例未尝不可。”

“追封骠骑将军,谥号壮侯,你们三人以为如何?”

“董公?”曹真侧脸看向董昭。

董昭倚老卖老,指了指司马懿和陈矫二人:“东阁先说。”

司马懿一阵无语,停了几瞬,开口说道:“大将军,骠骑是不是有些高了?在武官中的位次尽在大司马、大将军二人之下,过于殊荣了吧?”

陈矫这种事情上还是和司马懿有些默契的,开口补充道:“且不论位次够不够,单说这个骠骑,如今司徒、骠骑将军陈长文还在寿春待得好好的,就这般把骠骑的封号追封出去,会不会在礼法上稍稍有碍?如今骠骑将军是陈长文,车骑将军是卫公振,不若将卫将军追赠出去为好。”

曹真被司马懿和陈矫的一套组合拳打回来,面上略显出三分无奈之色,紧接着扭头看向董昭。

却不料董昭的话语更加直白了。

“大将军,若按老夫所说,是不该给张郃这个追赠的。前些年的武卫将军许褚,死后没有追赠,文聘、牵招、曹洪这三人死后也没有追赠。张郃生前位居征西将军,也足以彰显恩宠了。”

“老夫的意思是,壮侯这个谥号不错,内阁建议在封邑上多照顾一二,给张郃的儿子们多分一分,也就是了。”

董昭方才之语,实际上阐述了一个朝廷经常使用的施恩之举。

就拿张郃来说,鄚县侯、四千五百户的封邑,按照通常的规矩来说,应该是长子得到继承,其他的儿子们都为庶民。

不过对于张郃四千五百户、可以在朝中排上前几的封邑数量,若只封给一个儿子,实际上显得有些亏了。朝廷可以分出六百户来,给张郃的长子张雄袭爵三千九百户,给另外三个儿子每人各分两百户和一个亭侯的位子,这样不仅可以增益张郃家族的爵位,也可以告慰张郃之灵,皆大欢喜。

曹真本以为司马懿、陈矫二人杀价的情况下,董昭会帮着自己再争一争,却不料董昭直接挥起斧子,把曹真的追封建议直接砍没了,一时不由得有些气愤。

“董公,话不是这般说的。”曹真指了指陈矫:“就算不追封骠骑和车骑,追封个卫将军难道不行吗?张郃功勋卓著,若陛下再开太庙配享的话,张郃也板上钉钉要进去的。张郃忠于职守,死在了任上,这般经历还不值得追赐么?”

董昭依旧板着脸:“大将军,老夫的确不赞成此事。或许你们不知道,此前陛下欲要将卫公振的行车骑将军改成车骑将军的时候,老夫也是不同意的。”

“为何?”曹真诧异:“此事我倒没有听说过!”

司马懿和陈矫二人对视一眼,也将目光近乎同时挪在了董昭的身上。

董昭捋须缓缓说道:“大将军,所谓重号将军,乃是由汉武帝时的将军号沿袭下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就这四个将军号。按汉时的传统,重号将军多少带着些乱时辅政的权责在的。与之相比,大司马这个职位反倒不常设了。”

“大将军或许不知,昔日曹文烈辞世之后,陛下曾问我要不要将你改为大司马,被老夫劝谏阻住了,故而大司马一职现在近乎废却,再也没提过。”

曹真这下从惊讶改为愕然了:“大将军乃是武官之首,我从未想过要讨这个大司马的职位,不过董公到底为何要这样说?”

曹真刚才还有些愤怒之感,现在已经消失了。他察觉到董昭持续数年来做这件事,想来有他自己的一套理由在。

凭借董昭方才说的罢大司马一事,和此前令陆逊为镇西将军而非征西将军的事情,想来陛下也是支持董昭的。

司马懿也凑个热闹:“董公有何高论?我等洗耳恭听。”

“我也一样。”陈矫同样说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