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大国战争
贞观二十二年的巴格达,棕榈叶在哈里发宫的尖顶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觐见殿内,奥斯曼伊本阿凡坐在镶嵌着红宝石的雪松王座上,指尖轻叩扶手。
那扶手曾属于欧麦尔,此刻却沾染着新主人的沉稳气息。
三年执政,他已用铁腕整肃了波斯旧部的叛乱,将米昔儿的税赋纳入国库,如今,终于可以正视东方那片让阿拉伯铁骑折戟的土地。
“碎叶川的风沙,该被阿拉伯的弯刀重新搅动了。”
奥斯曼的声音不高,却让殿内的议论声瞬间平息。
他面前的波斯地毯上,摊着一张新绘的西域地图,昭武九国的位置被朱砂圈出,像一串散落的珍珠,串起阿拉伯与大唐的疆域。
武将队列中,阿慕尔本阿斯按捺不住,铠甲上的银片在烛火下闪烁:“信士长官英明!欧麦尔陛下未竟的事业,理当由您完成。臣请率十万大军直扑安西都护府,将唐人赶回玉门关内!”
三年前他因欧麦尔猝死未能东征,此刻战意沸腾。
“直扑安西?”宰相瓦利德苍老的声音带着叹息,他比三年前更显佝偻,却依旧是朝堂的定海神针。
“阿慕尔将军忘了碎叶川的教训?唐军的陌刀阵能截断骑兵冲锋,郭孝恪的飞骑营三日可奔袭千里。更重要的是,如今大唐掌权的是太子李承乾。”
奥斯曼微微颔首,示意瓦利德继续。
他比欧麦尔更清楚情报的价值,这三年来,法德尔的‘眼睛与耳朵’早已将大唐新政的细节送抵巴格达。
大唐的太子把自己父亲从王座上赶了下来,软禁了兄弟。
“法德尔。”奥斯曼看向情报大臣:“你说,大唐太子对我们的态度如何?”
其实奥斯曼也不是真的想要跟大唐死磕,但是现在的大唐太子对他们阿拉伯并不友好。
当年,哪怕是现在,也是因为大唐的威胁,让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不敢远征罗马,原本都要攻下君士坦丁堡,还是只能撤军。
摆在奥斯曼面前的问题是,如果阿拉伯帝国远征西边,那么东边的大唐帝国肯定不会放任不管。
因为,罗马公主是大唐太子的妃子。
大唐甚至收留了最后的波斯皇帝。
起初奥斯曼也想送一位美貌的阿拉伯公主去大唐,可被大唐拒绝了。
法德尔展开一卷羊皮密报,上面是阿拉伯商人从长安带回的消息:“回信士长官,大唐太子掌权后,下的第一道西域令就是‘严查大食商队铁器交易’,汇通司的税册上,对我国商人的盘查比对新罗、倭国严三成。更有消息说,他在广州港设‘西域商馆’,专门登记我国商人的行踪——此人对我们,戒心极重。”
殿内一阵骚动。
武将们觉得这是挑衅,文臣们则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骑兵统领赛义德按刀怒吼:“戒心重?那便让他见识阿拉伯的厉害!我们的骑兵踏平波斯时,唐人还在长安城里跳舞!”
“踏平?”瓦利德反问:“赛义德统领可知,从怛罗斯到长安,要穿越多少沙漠、雪山?”
“我们的粮草在帕米尔高原就会耗尽,而唐军以逸待劳,昭武九国的城邦会为他们提供补给。”
“三年前哈立德的两万大军尚且惨败,如今十万大军深入,会让帝国遭受更大的损失。”
奥斯曼的手指在地图上的昭武九国轻轻划过。
那是粟特人建立的九个城邦,从康国、安国到石国、史国,散布在锡尔河与阿姆河流域,既是大唐的西域屏障,又是阿拉伯商队通往东方的必经之路。
更重要的是,这些城邦看似依附大唐,实则首鼠两端。
石国曾倒向阿拉伯,后又叛归大唐,正是可乘之机。
“瓦利德说得对,直接攻打大唐,得不偿失。”奥斯曼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但我们不能坐视唐人在西域扩张。大唐太子对我们戒心重,意味着他迟早会加强对昭武九国的控制,到那时,我们连西域的商路都要被截断。”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权杖点向康国:“昭武九国,是大唐的缓冲带,也是我们的门户。”
“他们既受大唐册封,又与我们通商,看似左右逢源,实则兵力薄弱,城邦各自为战。我们要打的,不是大唐,是这些摇摆不定的城邦。”
阿慕尔一愣:“攻打昭武九国?那岂不是向大唐宣战?”
奥斯曼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微微摇头道:“不,是惩戒叛徒。”
“石国曾归附阿拉伯,后又叛投大唐,悬挂唐军狼头旗,这是对主的背叛。我们以平叛为名出兵,师出有名。”
“若大唐敢插手,便是干涉我们惩戒叛徒。若他们不出手,昭武九国自会明白,依附大唐不如依附阿拉伯。”
瓦利德眼中露出赞许:“信士长官高明!攻打缓冲带,既能试探大唐的反应,又能夺取锡尔河流域的沃土与商路,即便唐军来援,我们也可凭借昭武九国的城邦据守,避免千里奔袭之弊。”
法德尔补充道:“据情报,昭武九国的联军不足五万,且康国与安国素有争端,我们可先打石国,震慑诸国,再许以通商特权拉拢康国,让他们自相残杀。”
赛义德仍有些不甘:“可这样……岂不是显得我们怕了大唐?”
“怕?”奥斯曼拿起权杖,重重顿在地上,“主教导我们,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我们要的是西域的商路、粮草和臣服,不是与大唐拼个两败俱伤。若打下昭武九国,我们就能在阿姆河畔筑城屯兵,与唐军隔着雪山对峙,那时再看谁更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