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20章 復活永康学派

第520章 復活永康学派

听到鲁锦说科举考的肯定比这更难,叶琛倒是没太意外,只是再次问道。

“若按陛下这意思,这小学便如以前的蒙学,但即便是蒙学,好像也比以前简单了太多,以前的蒙学至少是要学『小四书』的。

“虽然这套小学教材也包罗万象,但感觉还是杂乱了些,尤其是对儒家经典,所含甚少,不知后续的初高中和大学,还会不会有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还是说,陛下要摒弃儒家?”

鲁锦闻言当即摇了摇头,“当然不会摒弃儒家,但也不会再让儒家一家独大,四书五经这些內容也还是会保留的,更具体的就让景濂先生给你介绍吧。”

突然被点到名字的宋濂闻言一愣,不过他作为文科教材的主编確实有解释的义务,於是当即给叶琛介绍起来。

按照鲁锦之前的意思和要求,高中以前学的都一样,高中以后要文理分科,文学方面仍旧以儒学为首,同时还要兼领百家,四书五经的內容不会全放在教材里,只会有各种文章节选,同时荀子,韩非子,孟子里面的一些经典文章,也会添加进教材。

如果想专修四书五经的话,那么考大学的时候可以报考五经科,到时候会有大儒专门教学。

等宋濂介绍完之后,鲁锦才又补充道,“而且朕不喜欢程朱理学那一套,即便到了大学的五经科,也不会以程朱理学为准绳,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能发展出新的理论最好。”

叶琛当即皱眉道,“为何?难道程朱理学不对吗?”

鲁锦却道,“朕不管他对不对,朕只知道南宋实亡於宋理宗,亡於朱熹,就是宋理宗將程朱理学定为科举指定教材之后,南宋文人才只会空谈性理,避实就虚,从此再不讲什么北伐收回故土之事,只会心安理得的偏安江南一隅之地,坐以待毙而已,此等腐儒,犬儒之学,留之何用?

“若程朱理学真的那么好,那將程朱理学发扬光大的南宋怎么没了?”

这话听得叶琛眉头皱的更深了。

宋濂闻言沉吟了一下则是说道,“陛下,臣虽然跟隨陛下时间不长,但也有一年半载的时间,观陛下治国理政之方略,其实更近似前宋永康学派,甚至简直和这永康学派如出一辙,陛下若不欲兴程朱理学,也可考虑一下永康学派。”

叶琛闻言顿时恍然大悟,鲁锦听完则是皱了皱眉,好奇道,“永康学派是什么?”

宋濂当即再次解释道,“永康学派的发起者名叫陈亮,又號龙川先生,此人也是宋理宗时期,和朱子,也就是朱熹同时代的人物,此人与辛弃疾是好友,与朱熹亦敌亦友,二者私交不错,但因学术之爭,互相书信往来数年,辩论无数,最终还是以理宗將理学定为官学,二者这场学术辩论才结束。

“陈龙川的永康学派核心主张是『义利双行,王霸並用』,因此又被称为事功学派,强调功利,主张务实避虚,重利,改革,北伐,因陈亮是婺州永康人,故而此学派被称为永康学派,或是龙川学派。

“臣听闻陛下此番北伐在大都杀了不少高丽使者和將校,以此威慑高丽,这便是霸道,陛下又令汪焕章开拓南洋,与渤泥国商谈瓜分苏禄国,这便是功利,陛下又主张大兴工商,即为重利,如今又要改革教育,朝廷政务院所设各部也皆重实务,这便是务实避虚。

“至於军事方面,也与陈龙川和辛弃疾相似,主张收復失地,开疆拓土。

“义利双行,王霸並用,务实避虚,开疆拓土,变法改革,几乎与陛下施政方略如出一辙,故而臣才说陛下所行与永康学派类似。”

鲁锦闻言张了张嘴,顿时吃惊道,“南宋竟然还有这样的人物?这陈亮还与朱熹辩论数载,想来当时应该名气不小吧,为何他没受重用?是宋理宗看不上他吗?”

“这倒不是,其实理宗曾徵辟过陈亮为官,但此人恃才傲物,竟辞官不做,跑了。”宋濂当即介绍道。

“跑了.”鲁锦闻言顿时一阵无语,跑了可还行,不过仔细想了想,隨即又感慨道。

“两种学派同时问世,一个主张偏安一隅,空谈性理,另一个主张务实避虚,收復失地,这其实是一个选择,是南宋那些君臣选择了偏安,不想北伐,故而才选择了朱熹的理学。

“可能陈亮正是看透了这帮昏君奸臣只想偏安一隅的態度,理宗的朝堂里根本就容不下他,这才心灰意冷,辞官而去的吧,如此说来,只能说南宋亡的活该!只是可惜了这样一位大才。

“朕若是生在那个时代,必定与这陈亮、辛弃疾成为好友,不过朕可不会去跟朱熹这样的犬儒辩经,大概率会北上投金,然后拉起一支人马起兵反金,先灭了金国,再南下灭宋。

“这帮只想偏安的鼠辈,根本不配当作中华正统。”

“.”在场眾人闻言都是一阵无语,不过他们还真不敢认为鲁锦是在吹牛,毕竟眼前这位主可是真的敢起兵反元,三年平定天下,北伐成功的,如此逆天之举,谁敢说鲁锦要是到了宋金时期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鲁锦平復了一下情绪,然后又追问道,“这永康学派如今可还有传人?”

宋濂当即摇了摇头,“没了,自宋理宗將理学定为官学,陈亮辞官归乡后,倒是在家乡办学收过一些弟子,但当时大势如此,理学成为官学已成事实,永康学派即便有些弟子也难以入朝参政,故而逐渐势弱。

“再后来南宋灭亡,永康学派就更加没落了,不过其学术思想也未完全断绝,而是在婺州路附近开枝散叶,逐渐与理学互相融合,要真的说起来,其实臣的师祖便是永康学派的传人之一。”

鲁锦闻言一愣,“你不是和脱脱同一位老师吗?难不成脱脱也是永康学派的传人?”

“这当然不是,纯粹的永康学派早已不復存在,只是已经和程朱理学融合了而已,再说微臣曾经拜过多位先生为师,与脱脱同窗只是民间笑谈而已,臣可从没觉得脱脱是臣的同窗。”

“竟然一位传人都没留下,那真是可惜了。”鲁锦顿时感慨道。

他以前是纯粹的理科生,真不知道儒家还出过一个什么永康学派,而且这陈亮居然和辛弃疾是好友,和朱熹对著喷,一听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只是生错了时代,如果现在有这种对自己胃口的人,鲁锦肯定是会重用的。

宋濂见鲁锦有惋惜之意,当即再次说道,“其实陛下不必惋惜,这永康学派的没落,固然有时代的原因,但也有陈龙川自己的原因,陈公当时虽提出了主张,但其理论並不充实,比不过朱子的理学也实为正常。

“至於人才和学派之事,臣以为,用不了多久,自会有適合新朝的新学说诞生,恐怕到时还会比永康学派更完善,也未可知。”

鲁锦闻言笑了笑,意味深长的对宋濂反问道,“景濂先生应该也比较倾向程朱理学吧,难道对朕鼓励这『急功近利』的学派就不反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