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769章 抵押

第769章 抵押

“老爷,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一群人目视张峦的马车离开后,张懋这边的家将赶紧上前请示。

张懋一脸气恼之色,跺脚道:“咱是来此作甚的?是做买卖!张来瞻说他不具体负责此事,那就找能负责的人出来!

“不能直接从张来瞻手里买,难道还打算明抢不成?不知道这里是天子脚下?”

英国公府的人听了都觉得无比别扭。

自家老爷真是说一套做一套,带我们来之前,趾高气扬,似乎只要我们以势压人,就可以无往而不利。

怎么来了地方后,却发现英国公府的招牌,在这里根本就不好使呢?

张懋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今那些矿还没拍卖出去,张来瞻的儿子总还在山上吧?哼,我让他插翅难飞!老的不行,难道小的也对付不了?上山四处找寻!必须把人给我找出来!我就不信治不了那小崽子!”

……

……

其实今天的拍卖会,并不需要张延龄亲自出席,更不要说亲自主持了。

每个矿都摆在那儿,有意竞买的人,只要跟着拍卖的队伍到了地方,按照既定流程,进行公开竞价便可。

在矿藏拍卖前,任何参与竞买的人都可以做一些观察和调研,随时可以打消意向,并不是说主办方想卖给你多少银子,就直接能从你口袋把银子掏出来。

当天是拍卖会的第一天,一上午共有三处煤矿拍卖。

张懋毕竟是国公,不好亲身前往矿坑所在的拍卖场,且他自己也怕折腾,便派人去山上查看情况,希望能把张延龄给“请”来,当面进行沟通。

实际上他正等着看笑话。

若我堂堂英国公亲自前去拍卖场,不成了给你们背书站台,摇旗呐喊的喽啰了?

本来只能卖一千两,或许有我出现,就能多卖几千两,那我岂不是亏大发了?

可当中午前去观察的下人回来,英国公张懋得知山上的真实情况后,瞬间就不淡定了。

“老爷,三个矿,位置都还比较偏,路也不好走,相对来说成交价格不高。但最便宜的一处,也卖了两万四千六百两银子。剩下两个,都在三万两以上。”

下人一脸无奈地道。

“多少?”

张懋听了无比震惊,随即笃定地道,“一定是有人隐身幕后哄抬物价,根本就不可能卖出这价钱……哼,不就是自己人抬价吗?把天底下的商贾都当傻子?此举骗得了谁?”

下人道:“最初许多人都这么议论,不过等公文张贴出来后却发现,今日中标的都是京师中实力比较强的商贾,听说还有人打算一次购置两处矿窑……今天下午就有西山上规模相对较大的矿窑公开拍卖,很多人都跃跃欲试。”

张懋霍然站起,不甘地问道:“一口矿真能卖这么多银子?那这山上……岂不全都是宝藏?”

下人道:“现在各级官府都收到公文,西山上已经不允许人随便勘探矿脉。早几年咱自己投资的那几口矿,远不如现在正对外拍卖的矿产量高。”

“唉!”

张懋背着手,来回踱步。

此时他的心情极不平静。

就像平白无故把自己的银子送出去,商贾们竞买价格高得离奇,仿佛每一两本都应该装进他兜里一样。

“那……老爷,下午咱要出手吗?”

下人再度请示。

“一口气拿出几万两银子购矿?疯子才这么出价!”张懋黑着脸问,“张家小子呢?还没找到吗?赶紧把人给我找来!”

白的银子能让人发狂,当张懋听说一个矿能卖出几万两银子时,这会儿他的眼睛都是红的,理智已不复存在。

下人道:“那位二公子,现在已不在山上了,听锦衣卫的人说,他昨晚已经连夜回城了。那些商贾,竞买成功后会把银子直接送到就近的皇庄,有内官在那里办公,然后就能直接在官府过籍。

“有锦衣卫,还有内府、户部以及地方府县的人给他们撑腰,沿途都有专人护送,只要他们在山上购买的地方开矿,没人能影响他们。陛下有旨意下达,谁在西山乱来……罪不容赦!”

……

……

此时的张延龄,其实并没有离开西山。

但他也没必要去见任何有意竞拍煤矿的人,就连秦昭此时也见不到他的人。

公事公办,是张延龄定下的规矩,因为他现在代表的是皇权,是在帮皇帝赚钱,并不是为私利,但其实私下里,他的确有绝对的裁量权,他想卖给谁就卖给谁,想以怎样的价钱卖都行。

山上的拍卖会如火如荼进行,而张延龄则准备于当天下午离开,回京去办别的事。

现在把矿卖出去,有了充裕的银子,他就得抓紧时间炼铁,并开始铸炮。

不过在走之前,他还是破例接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正是之前被张峦点名要给予“特殊照顾”的前姐夫之家——孙家家主孙友。

或许孙友也意识到了,再让女儿出来谈判,两家人绝对谈不拢,所以才亲自出马。

“二公子。”

孙友见到张延龄后,恭敬如草民见到上官,就差给张延龄跪下来磕头了。

张延龄倒没去计较什么礼数,本来他也不想在卖矿这件事上搞特殊化,但现在是孙友有事相求,还有就是不能让人觉得张家人忘恩负义,所以为了维护在河间府乡亲间的一点好名声,他属于是百忙中抽出时间来见。

“请坐吧。”

张延龄倒也客气。

随即孙友坐了下来,把他上午的见闻,一并说了,并由衷地发出感慨:“未曾想,一个石炭矿窑,就能拍到几万两银子的高价。”

此话就是在试探张延龄对孙家买矿的态度。

张延龄道:“之前已对令嫒详细说明,只要你们孙家愿意,就能以五千两银子的低价买到煤矿。但这矿窑不能流到市面上,以避免影响市价,让人觉得我张家人徇私,为亲友私开门路,影响到我张家的名声。”

“这……”

孙友问道,“这其中有何讲究吗?”

张延龄没好气地道:“孙伯父,一点简单的道理难道你都不懂吗?这矿山,是我们张家替朝廷发掘并售出,凭什么以低价卖给相熟之人?

“正是因为你我两家的交情,家父特意让在下通融,我作为人子,不得不遵命行事。既然是通融,那也得讲点儿规矩不是?”

“啊,对,对。”

孙友连不迭点头。

张延龄又道:“如果这煤矿以低价流入市面,那旁人都会觉得,以后可以找与我张氏一门相熟之人上门来求情,到时就不必以高价参与竞拍购得,如此规矩不就崩坏了?

“所以,低价卖给你的矿窑属于特例,就当这煤矿是我私下里帮你们孙家人所寻到的,并没有通过朝廷,而所得银两仍旧归于府库。如果真有人问责,那就让我们张家来承担责任便可。”

孙友听到这里,非常郁闷。

你自己发现的矿,你父亲是国丈,你也是堂堂国舅,不是想卖给谁就卖给谁吗?竟还搞这么复杂?

不过孙友也敏锐地意识到,张家现在做事非常讲究公道,注重面面俱到,而他眼下所做的事,其实是在违背张家的处世原则。

张延龄问道:“孙伯父,不知您已经做好决定了吗?是否准备以五千两白银来购置煤矿呢?”

“我们孙府,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

孙友苦着脸问道,“您看……可以跟他人合伙吗?”

“呵呵。”

张延龄笑了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