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荒年,我靠做二道贩子发家致富 > 第182章 惊天噩耗

第182章 惊天噩耗

 热门推荐:
    为何长史在得罪了叶渡之后,竟然光速打脸,选择跟叶渡缓和关系,甚至派遣刘参军,不辞劳苦去各地购置粮草呢?
    因为最近刺史已经放出风去,身体逐渐恢复,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要重新理事。
    并且已经开始派遣人手,与李哙和谈,计划争取李哙的支持。
    而李哙也很给面子,双方的代表在酒楼谈的非常愉快,此事或许别人并不知晓,但是却逃不过长史的耳目。
    这等变故,对于长史来说,无异于平地起惊雷。
    要知道,长史说破了大天,也不过是一佐二官。
    而刺史才是一地最高的行政官员。
    所以杨长史才不遗余力地想要讨好叶渡,而刘参军也不负重托,一口气买来了许多粮草。
    等到刘参军回到长史府邸的时候,见长史愁眉苦脸。
    刘参军上前行礼说道,“长史,何必如此,如今沧州的大事小情都是您在处置,刺史即便是想要主政,也需要时间。”
    杨长史摇头道,“刺史又病重了,偌大个沧州,没有人跟我抢了。”
    刺史再次病重,本应该是好事,但是长史却一副失落的面孔,让刘参军意识到情况不对,赶忙开口道,“莫非是发生了什么大变故?”
    “朝廷这群狗东西,竟然不顾百姓死活,蛊惑圣人下旨在全国加收赋税。”
    “咱们这位刺史大人,见风头不对,立刻又病重了。”
    “这重担再次落在了我的头上。”
    杨长史为官多年,手段不俗,自然不是那种任人欺瞒的蠢货。
    他连与世家接头,往往都选择在乡野之地。
    一来是为了避人耳目,二来也是为了了解民情。
    而且,杨长史此人虽然贪财,心中却也有几分良心。
    不然也不会当初骤然之间对梁山贼余孽下死手。
    因为在他看来,别管是谁对谁错,这群梁山贼确确实实死有余辜。
    此外便是,杨长史即便是贪腐,也只是对世家豪强动手。
    从来不榨取民脂民膏。
    此时他心中愤慨,只觉得,若是年轻的自己现在若是在长安,一定要寻上朝中好友,一同参一本蛊惑圣人的宰执们,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可惜,如今在官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心中的热血早就磨平了。
    他万事的第一反应,已经变成了家族。
    至于当初在书本上学来的治国救民,早就成了饭后茶余的念想。
    朝中不是要加收赋税么?
    刺史甩锅,自己也会甩锅。
    大不了交由底下的县令们去做。
    否则朝廷花钱养着他们做什么?
    若是能收上来,便直接拿他们问罪。
    若是将老百姓逼反了,也要拿他们问罪。
    自己肯定是一点锅都不会去背的。
    摇了摇头,晃了晃脑海中的念头,心里想着如何缓解一番老百姓的压力,这才恍然之间,想起了刘参军还近在眼前,便开口问道,“此行是否顺利?叶家没将你拒之门外吧?”
    刘参军道,“那叶渡似乎缺极了粮秣,所以即便是对长史有所怨言,却也不敢发作。这一单做得非常顺利,他还让咱们继续帮他们采购粮草。”
    “呵呵,招揽那么多流民,能不缺粮草么?”
    “要我说,叶渡也真的是圣人的好臣子,赚了那么多钱,一大部分孝敬给折冲府,另外一大部分用来赈灾,自己留下的反而只是一丁点。”
    “可到头来呢?县衙里当初答应他的给予爵位,直接石沉大海,他还傻乎乎的做着善事,听说打井把脸都晒成锅底了,他还一直冲在最前面?”
    刘参军颔首道,“叶东家确实黑了不少。”
    杨长史摇头,他才不管叶渡混得多惨,手头最终会剩下多少钱。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跟叶家长期合作,可以卖给他多少粮草,从中赚取多少差价。
    而从叶家进来的货物,卖出去,又能赚多少钱。
    他从刘参军手里接过了叶家第一批给予的货品,以及未来会提供的货物的货单。
    初步估算了一下价格。
    仅仅是肉眼看了看,就被吓了一跳。
    这些东西,别说是卖到远方,就是附近的州县,利润也能翻倍。
    轻轻松松赚个三万五万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若是能够贩卖到更远的地方,亦或是江南,赚个八万十万贯似乎一点问题都没有。
    嘶!
    杨长史身子一晃坐在胡床上,嘴里不停地倒吸着冷气。
    他费劲心思,配合叶渡,对付沈家,才赚了几万贯而已。
    可眼下,仅仅是一笔生意,就能赚几万贯。
    这叶家怎么能这么赚钱?
    原来他还觉得叶渡是个蠢货。
    现在看来,蠢的人是自己吧。
    刘参军侍奉在一边儿默不作声,却听杨长史忽然说道,“也难怪叶渡将赚的钱分出去那么多,这么大的利润,若是没有朝廷背书,他怕是一分钱都剩不下的。”
    杨长史现在甚至有些后悔。
    为何为了眼前的利益,得罪叶渡。
    这种财神爷,自己说什么都应该供起来才是。
    想到现在的局势逐渐混乱,将来用钱的地方肯定会越来越多,便有些急迫的说道,“你过几日与叶家交割时,闻一闻叶渡,咱们的交易规模能不能翻倍,哪怕是我们的粮食价格再低一些都没有关系。”
    有叶渡这个财神爷,哪怕是有朝一日朝廷骤然崩塌,自己估计也能赚个几十万贯。
    到时候天大地大,何处逍遥不得?
    刘参军一愣,心想你是公子不假,但交易规模翻倍,岂不是意味着我要付出双倍甚至三倍的付出?
    杨长史却似乎早就料到了刘参军心中所想一般,在他肩膀上拍了拍说道,“交易利润的一成你自己留着,你这些年跟着我也辛苦了,到时候多买些良田。”
    “记得,要买的偏一些,远一些,最好是岭南,这天下说不准要乱了。”
    刘参军闻言,惊讶道,“公子,不至于吧,不就是一次加收赋税么?当初圣人北征时,又不是没加过,当初不也挺过来了么?”
    杨长史却摇头道,“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先前加税,是圣人亲自北征,乃是全国有力气一起使,目的是驱逐突厥人。”
    “可如今呢?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十有八九是为了跟突厥人媾和。”
    “突厥人一个个贪婪如狼,这口子一开,以后百姓的日子只会越来越惨。”
    “咱们最好早做打算。”
    刘参军一脸不信道,“不止如此吧,圣人可是最厌恶突厥人的。”
    杨长史无奈道,“病重的圣人,未必能掌握朝局。很多事情未必是他说了算,不然你猜以李哙的性子,为何会见刺史,双方这么大的仇恨,又如何会握手言和?”
    “还有你看负责加税的宰执,又有几个是圣人信赖的旧人?”
    刘参军震惊的看着自己家的公子,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猜测到朝廷的时局。
    同时也震撼于公子预测,朝廷会有大变,要早做打算。
    要知道,如今的大乾虽然有些许动荡,但也是天灾导致的,怎么会眨眼间,就如同公子说的那么艰难了呢?
    送走了刘参军之后,长史又命人换来了判司。
    判司又称分曹判事,也是官府的佐官,但是权柄与长史、別驾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见到长史,自然吓得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
    因为前些日子刺史放出风来,要亲自理事,他们这些人一股脑地跑去拜见。
    本来刺史跟大家谈的好好地,结果一眨眼,刺史竟然又病重了。
    他觉得眼下,长史十有八九要秋后算账了。
    杨长史瞥了他一眼,冷声道,“方才收到朝廷的文书,于沧州全境加收赋税,这是标准,限期也在上面,抓紧布置下去,若是到期完不成,你就跟县令们,一起坐着囚车去京师吧。”
    话音刚刚落下,只见那判司吓得差点尿了裤子。
    早些年,因为跟突厥人全面开战,朝廷一直在抽北方各道的血,已经加过一遍赋税,百姓一直缓过劲儿来。
    而近几年北方又一直闹灾,百姓们本身就已经苦不堪言。
    为何各地盗匪遍地,还不是活下去了。
    如今这刚刚太平了几日,怎么朝廷又要加税。
    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判司小心翼翼地上前说道,“长史,眼下今年闹灾很严重,能不能正常收取夏税务都尚未可知,这竟然要加税,怕是要惹起民乱来啊。”
    长史如何不知道百姓们跟闹灾的蝗虫一样,一点肉都没有。
    可是圣人的意思,经过宰执们的润色,已经出了三省。
    这种旨意,谁敢违逆?
    要知道,宰执们很少跟圣人在这种事情达成统一的意见。
    可一旦达成了统一的意见,这东西就会成为不可抗拒的洪流。
    各种道各州都有御史,御史又会派小吏分巡各县,谁家的活干得不好,干得不漂亮,朝廷能立刻知晓。
    到时候别说是县令,就是州刺史、长史之流,也要倒霉。
    各地的长官为了不倒霉,自然会倾力而为。
    “这种事情,尔等又不是没办法。本官别的不管,只想在限期之内,看到朝廷需要的赋税。”
    “若是收不齐,休怪本官不讲情面。”
    “长史。”那判司吓得直接跪在地上。
    “怎么?前几日在刺史面前拍着胸脯山盟海誓的劲头去哪里了?”长史冷笑一声,“滚!”
    “下官告退!”
    那判司几乎带着哭腔离开的。
    到了公廨,那判司依然不断的擦拭着额头的冷汗。
    一名小吏见状,上前不由的问道,“赵判司您这是怎么了?莫非身体不适?”
    “唉!”
    赵判司将今日之事,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
    一时间,公廨内的书吏和税吏们,一个个吓得皆是额头冷汗连连。
    “这不仅仅是要百姓的命,也是要我们的命啊!”
    “这可如何是好。”
    “下面的县令若是不听我等的号令,咱们又当如何?”
    “这夹板气可不是那么好受的。”
    大家议论纷纷,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能做县令的,谁家脑袋上没有几个保护伞,到时候自然性命无忧。
    反而他们这些小小的佐官,亦或是胥吏,根本没有保命的机会。
    “事到如今,哭有什么用?”
    判司苦笑着吩咐道,“尔等立刻动身,每人带一些州里的团练,去各地配合县令收取赋税,百姓也千万别往死里逼,最好让那些大户人家,把积欠的赋税先交上来一些,回头咱们在商税上,给他们抹一些。”
    这些年闹灾那么狠,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干脆直接不种田,跑去给人家做了奴仆,很多土地干脆直接荒着。
    现在黄册的人数本身就比早些钱少了三成以上,剩下的七成,能缴纳多少赋税?
    即便是他们愿意,他们又能炸出多少油水?
    想要完成朝廷布置的任务,还得是让富商和豪强出手。
    世家他们是绝对不敢得罪的。
    与一般豪强的土围子比起来,世家人家那是坞堡,跟一座座城池没有多大的区别。
    人家里面有军队,你敢过去收税,人家就敢直接派军队过来把你的税官给镇压了。
    这么看来,还是地方豪强和富商好拿捏一些。
    当初圣人北征时,也没少欺负他们。
    分配完差事之后,判司环视众人,神色肃然道,“此次收税,确实不容易,既不能逼反了百姓,又要完成朝廷布置的任务。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怨气,不愿意得罪亲人,更不愿意得罪那些豪商、豪强,可如今是刀架在咱们脖子上,希望大家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这些州里的胥吏,佐官,其实平日里都不是什么好人。
    平日里,每次赶上收税,他们都能借机赚取一部分收入。
    毕竟县里的官差收税是在他们的监督下完成的。
    那些人淋尖踢斛赚了不少好处,怎么可能少了他们?
    眼前这位判司因为是老人,负责的区域多,平日里赚的多少。
    一趟出去,赚个几百贯完全不成问题。
    但这一次跟往常不一样,朝廷的打击面太广了,需要筹集的钱财也实在是太多。
    所以赵判司才会如此严肃地叮嘱众人。
    “遵命!”
    这些官人不是蠢人,能够在州里混,谁没有脑子?
    谁不知道这次情况特殊。
    搞不好民乱就会闹起来。
    所以万事需要谨慎,更不能随意伸手,保不齐就被上面的官老爷顺手宰了安抚民心。
    “嗯!”
    见大家不似糊弄自己,赵判司这才放心的点头,“且去吧,祝诸君一路顺风。”
    吩咐完众人,他自己也领了人手,一百名乡兵,骑着马直奔沧县下面的一家豪强而去。
    沧县的县尉换了长史的人,他完全不敢得罪,只能自己去。
    这家豪强的家主唤作孙有才,这个家主拥有一个镇子半数以上的土地,就连镇子都唤作孙家镇。
    他若是能抬自己一手,事情或许会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