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乱金阙 > 第175章 多管闲事
    那眸光,稍纵即逝。
    等韩允文再往那阁楼之上望去时,窗户已被合上,阁楼内的谈笑风生,与阁楼外一片疮痍的世界,彻底分裂。
    他猛地攥拳。
    斑驳的血渍和雨水,渗进他的指缝之中。
    和那受尽了百姓冷眼唾骂的囚车一起,消散在雨幕尽头。
    茶楼包厢内。
    合上百叶窗的兰溪,看向自己的指尖。
    殷红的血珠,从伤口处渗出。
    刚才关窗户时,一时脱力,窗户上的木雕,划伤了手指,多了一道细微的伤口。
    凝霜见到血珠后,惊呼一声,急忙上前,抽出蚕丝帕子,想为兰溪包扎伤口。
    被兰溪拦住。
    “不必了——”
    这点小伤而已。
    兰溪不在意地抿去指尖的血珠,淡声道:“杜家公子进考场了吗?”
    凝霜点头,“进去了。”
    兰溪嗯了一声,端起那杯刚才被店小二吹嘘的天上有地上无的茶水。
    抿一口。
    不过凡品。
    九城兵马总司杜家,名义上依靠韦家,但杜家独子杜福海,是她的人。
    并不是主动归顺,而是被她捏住软肋,打到归顺。
    几个月前那桩官司,也不必再细提。
    左右是杜福海仗着势力,想给当时身为皇后的她一个下马威,反被她从里到外凌虐一遍,对她又惧又怕的事。
    自那以后,杜福海便成了她的一手暗棋,为她奔波。
    此次进京赶考的举子有百位。
    韩允文是她最看好的一位。
    虽然在众举子中,不是最年轻的,亦不是家世最显赫的,更非文采最盛的,但绝对是……家境最贫困的。
    父亲早亡,欠下一屁股烂债。
    韩家村,一群恨不得将他们母子三人生吞活剥的亲戚,逼得母子三人远走他乡。
    最后,母子三人落脚在隔壁的县城之中,租住着三十文钱一个月的茅屋,靠韩母为人浆洗衣服,勉强度日。
    容颜犹在的寡母,带着一子一女,靠着微博的工钱,再怎么勤俭,也要仰人鼻息。
    那些观望的邻居,那些住在附近的二流子,开始了日复一日的骚扰……
    直到。
    县城学堂的先生,发现了天生慧根的韩允文,将他带入学堂,收为弟子,免去学费,才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终于抓到了救命的稻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流氓与混混再也不敢对韩母下手。
    周围的街坊邻居,给韩母浆洗衣服的工钱,也越长越高……
    直到——
    十五岁那年,韩允文一举夺魁,中了秀才,声名大噪。
    县令亲自上门为他庆贺,学堂先生将他收为关门弟子,县城的商贩对他广开大门分文不收,周围的街坊邻居对其毕恭毕敬,同龄的学子们更是争先巴结,希望成为他的知交好友,往后借他的春风,一路顺风。
    可惜,这消息传回了韩家村。
    那群名义上为亲人,实际上比魔鬼还可怕的村民,妄图榨干韩允文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收了当地赵地主的千两银子嫁妆,将韩允文做上门女婿,和赵地主签了婚书,并哄骗着韩母画押生效。
    功名未求,便要舍了这姓氏去别家做上门女婿,韩允文如何能忍?
    可他还未动作,那赵家小姐便惨死在闺中。
    赵老爷宠女如命,认定是因为韩允文不想入赘,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女儿,花钱买通了州官,来处理此案,让看好韩允文的县令,根本插不上手脚。
    韩家村的那些族人,在银子的怂恿下,也纷纷指认韩允文是杀人凶手。
    韩允文百口莫辩,官司缠身,进了大牢,被夺了秀才的身份,后被流放千里,三年不得归家。
    兜兜转转花了两年的时间,赵家小姐的死因才被查明,当年的真相才大白,韩允文的罪令被撤回,还了他一个清白之身。
    等他归来之时。
    寡母已熬瞎了双眼。
    妹妹为了给寡母治病,将自己卖与富商做妾,日日遭受毒打,生不如死。
    当年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朋友,曾看好他的先生,还有那位对他满怀信心的县令,皆感慨一句物是人非,而后将他抛掷脑后,认为他此生遭此大难,再无上升的机会了。
    韩允文却没放弃自己。
    白日为人抄书,夜里点灯苦读,一鼓作气又考了头名的秀才,接着,在乡试之中,夺了魁首,中了解元,成了举人。
    满城哗然。
    见他如此出彩,这些人又打算对他投注,可他已没了同这些人周旋的心思。
    为寡母还了债,将伤痕累累的妹妹的卖身契拿回来,散尽家资做路钱,一家三口来到京城,准备备考最后一道会试。
    京城卧虎盘龙,扔出去一个石头,随便哪家都有百年的门楣,出过三品大员,怎会将一个举人放在眼中?
    而且,每一届会试,有上百位举子,最后只有三十位能入殿试,殿试之后,又只有十八位能得官爵,剩下的只是进翰林院做个小吏,无甚太大的前途,无需投资。
    因此,韩允文入京,并没有激起半点水花。
    他仍是靠抄书,赚些微薄的银子,供母亲和妹妹生活,供其一家三口,在京中有度日之处。
    这中间,唯一对他施以援手的,便是杜家公子杜福海了。
    那日,韩允文抄了一天的书,得的银钱小心翼翼地收着,却在回家的路上撞上了黑心的小贼,一把捞走。
    本就身弱的韩允文,又跪坐一天抄书,如何能追上专干这行的小贼?
    焦灼无奈之际,从花楼里出来的杜福海,吩咐小厮冲了上去,为韩允文抢回了这一天的辛苦钱。
    二人相识,是场意外,不含半分算计。
    韩允文便对杜福海完全信任。
    得知杜福海也是今年的举子后,为表感激,和杜福海成了好友,帮其辅导课业,互相研讨。
    一来二去,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友人。
    甚至,在会试的前一夜,还曾邀请杜福海来家中小聚,一起押题。
    ……
    那作弊用的册子,是杜福海放的。
    韩小妹对杜福海没有戒心,更不敢相信这个大大咧咧胖胖傻傻的男子,会想毁了她哥哥一辈子。
    兰溪想到这儿,手中的茶已凉透。
    她透过朦胧的窗户,看着阴雨的天空,轻声问道。
    “韩家母女两个,也该赶出去了。”
    “一切,只为做戏,手脚……轻一点。”
    青鸾得令,沉声应下。
    接着,冒雨离开。
    ……
    “回宫吧。”
    兰溪撑着椅子,缓缓站起来,朝门外走去。
    凝霜和腮雪对视一眼后,急忙跟上。
    车厢内。
    兰溪沉默着,凝霜和腮雪更不敢开口。
    只有窗外的雨声滴滴答答,连三人的呼吸声,都快掩住了。
    兰溪手指拨弄着刚才被雨水打湿的发,突然问道。
    “哀家是否,过于残忍?”
    “为了得到一个忠诚的臣子,亲手将此人逼到绝路?”
    “主子说什么胡话呢!能为主子效忠,那是她的荣幸!”腮雪下意识地便嚷出来。
    兰溪的面色,并未因这话,有任何的波动。
    凝霜按住腮雪冲动的肢体动作,转过头来,温声道。
    “主子的御凤台,需要十个得力助手。”
    “如今已入二席。”
    “陈洛歌虽能力俱佳,却是一介女子,无法服众,更因见识问题,无法成为真正的大人物。”
    “赫连栩是个没脑子的野兽,上一秒杀人的匕首,下一秒或许就会对准我们,无法掌控更无力掌控。”
    “主子身边,需要一个有潜力的,将来能掌控局势,又能对我们绝对忠诚的人。”
    “可忠诚这二字,岂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即便是自小相识的情谊,也会有反目的那一天啊……”
    “除非……”
    “在他走投无路悲愤绝望的时候,给他最关键的援手,在他崩溃无望遭天下唾骂与背弃的时侯,坚定地站在他的背后……”
    “把他打落在地的尊严,从尘埃里捞起来……将他碎裂骨折的膝盖,从卑躬屈膝中扶起拼凑……如此施恩施威,才能将忠诚,刻在此人的骨子里。”
    “才能为主子,身先士卒,性命交付啊。”
    ……
    凝霜说的这些话,都是兰溪曾劝自己的话。
    道理她都懂。
    只是真这么做时,有那么一点点……
    不适应。
    这一分不适应,在回到芝兰殿,看见那站在屋外等候她的萧长卿时,变成了十分。
    白衣帝王,冠冕未褪。
    双手背后,直身而立,一派尊贵。
    深渊一般的眸光,和那周身淡淡的威仪,压住了满院的雨声。
    他身旁的芭蕉在雨中舒展。
    可他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见兰溪来了,也不说话,只这么淡淡看着她。
    兰溪却知道他要问什么。
    作弊的事。
    萧长卿确实为此事而来。
    会试的最后一道题,事关农事。
    是最后一夜,她找他点的题。
    萧长卿本以为,她找他点题,是为了多挑几个举子,以此题作恩情,纳入她的阵营,所以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遂了她的意。
    可萧长卿万万没想到,今日,从夫子庙那边传来的消息——
    竟是江南的解元……夹带作弊!
    满满一册子,皆是农科政论!
    文掌院没那个胆子泄题。
    外祖父更不如出如此拙劣的主意!
    所以……
    兰溪此举……
    “你和他有仇吗?你是要毁了他吗?”
    萧长卿声音沉闷,如这暗沉的天色一般。
    兰溪撑着青色的罗伞,来到廊下,行至他的身侧。
    她仰头,看着他近在咫尺的五官,还有那眸底的不解和愠怒之色。
    缓缓勾唇。
    “陛下……这么爱多管闲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