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李世民:儿啊这是皇位你快接手吧 > 第二百二十八章解局的办法还能在胡扯一些吗
    “朕为难太子,朕是对李承乾抱有厚望才对他如此严格。若非对他抱有厚望。”
    李世民说到这里说不出话来了,李世民也知道这两年对李承乾太过的苛刻。
    如果不是有长孙皇后在一旁缓解承乾压抑在心中的烦闷,说不准李承乾都能形成两种不同的性格。
    阎立德听到李世民对自己的“开解”不免的想笑。
    陛下还没有正视到自己的错在那,还一味的在自己的思路上走。
    “陛下,太子若是在赈灾的时候发生什么意外呢?陛下对太子的希望到底有多大呢?是想要太子超过陛下您吗?”
    阎立德摇了摇头道:“陛下,恐怕太子这辈子都不会赶上您的功绩了。太子想的这些,史官不会在史书上面些是太子所想太子所行。太子做出这些利国利民的事情都是在您的年号当中实现的。这些史官都会记载是陛下您的功绩。”
    李世民没有否认阎立德说的话,他说的是事实。让他怎么反驳?
    “太子,给朕上折子说三州之地的叛乱已经平叛。但是流民仍然不少,三州流民百姓加起来也快近万人,太子上折子问应该怎么处理这些灾民。”
    李世民摸着李承乾送给自己的玉珏,不由的叹气道:“朕知道,太子心中肯定已经想好了法子现在给朕说这些也不过是给朕打声招呼。”
    “从什么时候朕与太子成了这个样子?当年,朕与太子父子两个人亲密无间。哪里会想现在这样。”
    李世民说着还哭了起来,李世民越说越认为自己委屈的很。
    自己明明是为了磨砺太子,怎么在太子眼里就成了自己仇视想要废掉太子了呢。
    阎立德无奈的看着又开始哭起来的李世民。
    陛下怎么不觉得害羞呢?
    一个帝王对着臣子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
    “陛下,臣的建议是若是您属意谁就将谁定下来。不要在给其他的皇子希望,陛下也不想再经历一次玄武门之变 了吧。”
    “他们敢。朕不废了他们。”
    你看,陛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陛下玄武门之变过来的,到自己儿子身上就要求自己的儿子兄友弟恭。殊不知一旦开启了逼宫的先河,后面的皇子们都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
    阎立德没说话,这种事情他只要听着就好。陛下想要的不是一个能给自己出谋划策的人,是有一个嘴比葫芦还要严实的人。
    “爱卿啊,朕羡慕你啊。你看看你的儿子们对你十分的恭敬,朕也没有听说过闫家家宅不宁的情况。”
    “哎,儿女多了都是债。你说十根手指头还有长短之分。这孩子朕对他们也有亲疏远近。朕对魏王是真心的宠爱,朕也确实是喜欢魏王。但是朕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将承乾的太子之位废掉。太子怎么急不相信呢?”
    阎立德腹议:就你干的那些破事,你给我说我也不相信。哪有这样的老子,将自己儿子手上的势力要么给扼杀,要么就收编。
    强盗都没有李世民这么能抢,另一点阎立德也能想的到,是因为陛下是通过宫变才夺得皇位的。太子手中的势力越大,陛下的内心便越加的不安稳。
    像陛下的这个想法有两条路能解开:
    一则,让陛下自己想开。好的,说了跟没说一样,
    二则,太子被废之后陛下或许就能想开了。成,说了也跟废话一样。
    李世民拉着阎立德的手絮絮叨叨了一下午,从魏王的亲事到他与太子之间到底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说了个遍。但是在阎立德看来,陛下说的都是废话。
    让魏王前往封地赴任,什么事情都迎刃而解了。
    太子与陛下争权?
    大唐重孝,太子真因为权利行不孝之事。天下人都能骂死李承乾李世民当年玄武门之后,读书人对李世民的态度不就是一个例子。
    何况李承乾还不是那样的人,太子在朝堂上一再的退让。更是在赈灾的时候请求赈灾。
    这不都是因为太子怕自己在长安碍陛下的眼才出此下策的吗。
    李世民哭哭啼啼的模样,被起居官详细的记录了下来。多年以后,李承乾看到起居录上面的话的时候心中五味杂粮。
    青州
    “太子,咱们的粮草马上不够了。”刘举抱着账本给李承乾汇报,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带来的粮草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这群灾民啊,一大部分的人明明肢体健全又有一把子力气,非得跟其他的灾民一样领着朝廷的救济粮也不愿意跟官府干活。都是一群好吃懒做的人。
    李承乾道:“咱们还有多少的粮草?”
    刘举道:“太子,咱们还有不到五百石。朝廷如果在不给咱们派粮,咱们自己的士兵都不一定有吃的了。并且这五百石的粮草最多也只能坚持三天的,三天以后咱们在没有粮食,恐怕灾民心里也会不安。”
    李承乾:“在坚持两日看看朝廷后续的粮草能不能送来,如果两日之后朝廷还没有将援助的粮草送过来,那粮草的事情孤来想办法。”
    李承乾捏了捏眉心,疲惫的说道:“你先退下吧。孤想要休息一会。”
    刘举看了一眼李承乾,终究没有说话,抱着账本默默的走了出去。李承乾眼眶中带着血丝,眼眶下方也有淤青,脸上还胡子拉碴的,种种迹象表示李承乾在这里过的并不好。
    怎么能过的好呢?李承乾是来赈灾又不是来享福的,消瘦是正常的,但是真吃的珠圆玉润的那就可不正常了。
    李承乾在河南灾区主持赈灾,三州境内并没有发生鼠疫之类的疾病,这些都要归结于李承乾的决断。不许百姓吃洪水淹没过的食物,也不许喝生水,所有的人喝的水必须是烧开的。
    最后一项最重要的便是在洪水中死的人,李承乾不许掩埋。全部都是用火葬的办法,极大程度上消灭了传染源。
    当初李承乾在来的时候就为了防止洪水过后会出现各种的传染病,因此带来了不少的草药。
    哪成想现在草药到是没用上多少,他们带来的这些粮食都快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