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朝堂之上,秦池一人可顶群臣!
他的谋划、政策,皆一步步踏在大秦必行之路上,这才能引得陛下如此信任。
许多人心中嫉妒,但同时也是真的佩服秦池之才。
退朝之后,祖龙单独召见秦池与李斯二人,至章台宫,欲深议朝堂之上所提之策略。
大殿之内,香气袅袅,龙涎香的味道与书卷气交织,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庄严的氛围。
章台宫内,祖龙已更衣罢朝,天命玄鸟之袍、九五帝冠皆已卸下。
但见其身着玄色常服,衣袂轻扬,宛若闲云野鹤,又不失王者之尊。
发以玉簪轻挽,几丝青缕垂于额前,稍掩龙颜之威。
眸光深邃,似能洞察秋毫,尽览天下风云。
虽无帝袍加身,然其气度非凡,宛若潜龙在渊,一呼一吸间,皆有山河变色之势。
祖龙负手立于玉阶之上,凭栏遥望天际。
斜阳如血,余晖洒落,为其身影镀上一层淡淡金芒。
龙行虎步间,尽显帝王之姿。
宫女内侍皆垂首而立,不敢有丝毫造次。
只见祖龙目光如炬,直视着秦池道:“廷尉,你所提建立大城、互通商贸之策,朕已深思。”
“然,朕心中仍有一虑……若蛮族借商贸之名,行作乱之实,该如何应对?”
朝堂之上另说,但下来之后,祖龙详加思考,还是觉得不太妥。
那些毕竟是匈奴!是蛮夷!
他们贪婪狠辣,多次扰边,袭击大秦子民,每每想到此,祖龙就恨不能将其全部灭族!
哪还有如今通商、建城之说?
但诏令已下,自然不会有任何更改,只能询问对策。
李斯亦在一旁附和道:“陛下所虑甚是,蛮族狡诈多变,不可不防。”
秦池闻言,心中早已有备。
他躬身一礼,从容不迫地回答道:“陛下所虑,臣亦曾深思,然臣以为,此种可能性虽小,却也不得不防。”
“故臣在提议互通商贸之时,便已考虑到了防备之策。”
他顿了一顿,继续道:“首先,我们可严加筛选与我大秦互通商贸的部落,确保其诚意与信誉。”
“大城之内可驻重兵,以震慑宵小之辈。”
“同时,加强城防建设,确保固若金汤。”
“此外,商贸往来之中,我们可暗设探子,时刻监视其动向,一旦有异动,便可立即采取措施!!”
秦池最后强调道:“陛下明鉴万里,臣所提之策,虽有利国便民之益,但也绝非冒进之举。”
“定当竭尽全力,确保万无一失。”
祖龙听罢秦池的解释和防备之策后,眉头微挑露出赞许之色。
他知道秦池不仅有远大的眼光,也有周密的考虑。
这样的臣子,实乃国之栋梁。
李斯亦在旁点头表示赞同。
他深知秦池之才干与智谋,他既然能如此提及,自然是提前思虑过。
三人又议了些细节之处。
祖龙问道:“你所言,朕已知晓,只是这商贸大城,应当在何处建立?”
秦池想了想,道:“还请陛下命人取来地图,让臣一观。”
祖龙点点头,挥一挥手,身边有宦官急忙领命而去。
过不久,两三人抬着一副巨大的地图,以羊皮缝制而成,绘制清晰,在章台宫大殿门口的地面上,徐徐展开!
祖龙目光如炬,凝视着地面上摊开的地图。
而秦池则以指为笔,在地图上轻轻勾画出三个位置。
他的手指首先从边疆的北部滑过,停留在一个名为“雁门”的郡县。
“此处为雁门关,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若在此建立一城,北可抵御匈奴之侵,南可支援内地。”
接着,他的手指移向西部,点在一个名为“陇西”的郡县。
“陇西之地,山川险峻,物产丰富,在此建城,既可控制西部的交通要道,又可开发当地的资源,助力我大秦发展。”
最后,秦池的手指来到了东部的“辽东”郡县。
“辽东靠海,是我大秦与东夷诸国交往的门户。”
“在此设立一城,不仅可以促进与东夷的贸易往来,更可确保我大秦东部的海防安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