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飘曳,屋中沉静下来。
师徒俩的震撼一波又一波……
……
月挂中天,夜色已深。
李斯手捧记载着秦池科举之制的简牍,心怀激动,匆匆入宫求见祖龙!
他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祖龙正在批阅奏章,见李斯深夜求见,心中好奇,便宣其觐见。
李斯行礼毕,双手将简牍呈上,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此乃廷尉所提科举之制及防弊之策,臣以为事关重大,特连夜呈于陛下御览!”
祖龙轻轻点头,接过简牍,展开细看。
随着视线的移动,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科举之制、防弊之策、融合百家之学……
这些前所未有的构想与策略,让祖龙感到一阵莫名的震撼。
他抬头看向李斯,沉声问道:“此策果真出自廷尉之手?!”
李斯恭敬回答:“正是廷尉今日所提,臣不敢有半句虚言!”
祖龙长叹一声,道:“此子真乃天下奇才!”
“此策若成,必将震动天下,士子来投,朕的咸阳,岂非比当年稷下,更加精彩?!”
祖龙又细细品读了一遍简牍上的内容,越看越是心惊!
他意识到,此策若行,必将开创新局,为大秦帝国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材。
“传旨,诏廷尉入宫见朕!”祖龙威严下令。
一旁有宦官静候,闻言立即去办。
秦池接旨后,不敢怠慢,即刻入宫,心中也早已有了定计。
一炷香工夫后,
祖龙见秦池到来,立刻展露笑颜,热情相迎。
他拉着秦池的手,亲切地问道:“廷尉,你所提科举之制,朕已细阅,果然妙绝!”
“不知你对此策有何进一步的设想?”
秦池躬身行礼,然后从容不迫地回答道:“陛下谬赞了。”
“臣以为,科举之制当以公平、公正为要。”
“因此,臣建议,设立严密的防弊措施,确保考试过程公正无私。”
“此外,考题之选定也至关重要……臣斗胆举荐荀子、李斯、蒙恬,这三人分别代表儒、法、兵等学派出题。”
“至于其他杂类考题,可从医者、匠工等各派出数人共同商议拟定。”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考题的全面性,又能确保公正性。”
祖龙闻言,心中震动,大为称赞道:“善,你考虑周全,此策甚好!”
“那么依伱之见,这第一次科举当在何时举行呢?”
秦池略一思索便回答道:“回陛下话,依臣之见,当在三个月之后,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
“此期间,众人需暂时居于封闭府邸之内,严禁外出,以防考题泄露。”
祖龙听后,觉得有理,便立刻下旨:
“传朕旨意,着荀子、李斯、蒙恬及医者、匠工等,派出代表共计十五人,即刻入宫,共同商议拟定考题。”
“另着李斯负责科举事务,务必确保公正无私。”
“臣遵旨!”一旁的李斯拱手下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