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之立身,本于孝悌;君子应当懂得礼义廉耻、仁爱忠信,这些思想,皆是来源于‘孝’!”
先秦时期已有孝悌的说法,制定了针对年老者的养老政策,比如西周大司徒,除了掌管财税的征收与管理之外,还兼任养老方面的大小事务。
只不过,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霸道顶替了王道!
现在儒家要恢复古制,恢复的,就是这些所谓‘仁政’。
“古时尧舜禹,孔夫子曾言:舜其大孝也与!相信公子也读过相应之典故!”
扶苏点点头……
这个故事,他幼时便读过,淳于越曾教导,称这是‘孝感天地’。
“舜的继母心狠手辣,继弟桀骜不驯,多次想要烧死、活埋舜,但舜却一如既往的对继母与继弟恭敬与慈爱。”
“尧听说了舜的事迹,大为感动,之后大力培养,并将帝位禅让给了舜!二十多年来,舜兢兢业业、体察民情,功勋卓著,他本可以发迹之后对继母与继弟略施小惩,但他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还赐继弟封地,拜其为诸侯,公子如何看待这样的一个故事?”
扶苏小心翼翼,回答道:“这说明,舜的胸怀与格局,十分宽阔,其人机警勇敢,谨小慎微,所谓: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寿,舜有大德,他不仅得到了地位与财富,成为天下之主,还获得了千古美名,其人也更加长寿,活到了上百余岁!”
“所谓祸福相依,舜因被父母迫害,体现了其德行贵重,胸怀远大,最终得到了天下,岂不是幸事?”
秦池却是笑着摇摇头:“非也!”
“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大德者,不一定能得其位,也不一定能得其寿也!”
“舜的继母、继弟如此迫害于他,他却不计前嫌,还封其弟为诸侯,他有远大的胸怀,他清高了不起,因此得到了帝位,但千百年来,也只有舜其一人有如此幸事!”
“可天下百姓,数万万计,若是谁都能像舜一样,胸怀远大,以德报怨,就能称帝,那岂不是,人人都是天下之主了吗?”
“可你觉得,那样的世界,它有可能吗?它现实吗?”
扶苏一愣,对秦池的辩驳角度,有些意想不到。
秦池见他认真思索,凝眉不已,继续又举了几个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告诉扶苏。
当然,很多故事都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但却能发人深省!
秦池道:“我还有一个故事,就说古时有一人名为郭巨,他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但家境贫寒,连吃顿饱饭都是奢望,家中老母心疼三岁孙儿,每次都挪自己的口粮给孙儿吃,因此日渐消瘦。”
“郭巨对此忐忑不已,他认为,孩子没了可以再生,但老母若死却无法复活,因而为了孝敬老母,竟然做出了埋儿奉母之事,用节省下来的粮食,供奉老母!”
扶苏闻言,心神震动。
竟有此事?
将儿子埋了,节省下来的口粮,供奉给老母?
这世上还有如此心狠手辣之人?
虎毒不食子,这郭巨却要以命抵命,实在是残酷至极!
“郭巨乃是一家之主,完全可以出去干活,多挣些粮食,可他却打起了埋儿节省口粮的主意,那么……若是埋儿奉母后,郭家依然揭不开锅,那么这郭巨又是否会杀妻或自杀来奉母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