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属于佛陀们的‘释经之权’。
可现在,那铁叉庙里,玄奘所展现出来的姿态,那对佛门宗旨的另外一种解读,便显然,是在撼动这‘释经之权’,要争夺这佛门诸多佛法经典的‘释经之权’。
对于佛门而言,这绝对是触及了佛门根基的变化。
这是连他这位佛陀,都不敢触及的领域——慈恩光王佛完全无法理解,人间的那位玄奘法师,到底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量,敢触及这个东西。
到底是玄奘自己,有这样的想法?
还是人间的那位人皇,有这样的想法?
这般的想法之下,灵山的佛陀们,又会如何应对?
是该直接打杀了玄奘,让人皇重新选择使者,将这想法给压回去?
还是该故作不知,等着看局势的变化?
又或者,是顺水推舟,让渡一切权柄,让佛门和人间结合得更加的紧密?
推算着那其中变化的同时,慈恩光王佛亦是本能的,遮掩了‘天机’,将那铁叉庙中的情况,给遮掩了起来,免得其他的佛陀们,触及到了那铁叉庙当中正在发生的事。
——也就在这一刻,慈恩光王佛便是无比的确定,那玄奘法师,并非是在无意之间触及到了那佛法的根本。
其是有意为之!
而原因,就在于其所选择的目标。
其所‘注释’的,其所解读的,并非是任何一位佛陀的佛法——故此,这解读,不会直接触及到灵山上的某位佛陀。
也不会令灵山上的佛陀们,提前有所警惕。
于是,慈恩光王佛便也想到了另一点——玄奘在那铁叉庙中述及此事,显然也同样是细细斟酌过的!
其就是专门挑选了自己这个脾气好,又素来关爱那些佛门弟子的慈恩光王佛来试探!
若是连自己,都接受不了玄奘的举动,那么玄奘或许便会放弃当下这想法,去谋求其他的道路。
若是自己能接受玄奘的这想法,那玄奘,或许便要更进一步。
最关键的是,在这件事上,自己并不能当做不知道——因为不回应,也是一种回应。
“该如何呢?”慈恩光王佛趁着那些佛陀们的目光,都落到摩云洞的时候,暗自用袈裟盖住自己的手指,掐指推算起来。
上首处,高坐于灵台上的释迦牟尼师尊,无意之间一眼扫过,便是令慈恩光王佛的后背,一阵发凉。
“算不清!”
“真的算不清!”片刻过后,慈恩光王佛无奈的放下手指。
他本来就不是擅长于推算的佛陀。
此时,又在一场前所未有的杀劫当中,时间线都被扰得混乱无比,而他们佛门,更是这杀劫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这样的情况下,他便更加的不可能算清那佛门的变化了。
正纠结时,他忽的一眼,便是看到了灵山上的一个空座。
那是属于弥勒尊者的莲台。
那莲台上,弥勒尊者的气息,都还不曾散去。
于是片刻,慈恩光王佛的心头,就有了底。
——弥勒尊者,乃是未来之世尊,是象征佛门未来之人。
他的气息还在,那佛门的未来,自然也就还在!
“所以,我完全可以更加大胆一些。”慈恩光王佛想着。
灵山上,念头一起。
那铁叉庙里,慈恩光王佛坐下的烛火,便立刻是流淌起来,化作一个小人儿从供桌上跳下。
同样是大罗的念头所显化的化身。
此时,慈恩光王佛所显化的化身,便和先前龙光佛陀的化身,截然不同。
龙光佛陀的化身降临时,佛光弥漫万里,整个梁州,都在那佛光之下。
梁州当中的无数生灵,无论是凡人还是牲畜,都在那佛光之下皈依。
那动静,可谓是惊天动地。
而此时,慈恩光王佛的化身降临时,却是如同清风朝阳,悠然而过,虽然是以烛火的姿态显现,但却没有丝毫半点儿的压迫力。
那就只是一个纯粹无比的念头。
没有任何的法力,也不带任何的神通。
“阿弥陀佛,小僧玄奘/铁衣,拜见慈恩光王佛祖。”
看着眼前的小火人儿,都是合十一礼。
“阿弥陀佛,小僧慈恩,见过两位佛友。”
那小火人儿亦是还礼,姿态极其的谦和。
“法师先前之言,颇为不同凡响。”
“小僧虽在灵山,却也依旧是心有所感,故此才降下化身,前来请教。”
“却不知法师先前之言,因何而出?”
慈恩光王佛并没有打什么禅机,而是直言不讳——如今的时机,也容不得他打什么禅机。
“自然是因人间而出。”玄奘法师回应道。
“人间诸子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是融会贯通。”
“小僧遍读佛经,然后,先入长安辩法,又从长安而出,一路游历至此。”
“此程,小僧见高门,见权贵,见商户,见草民。”
“这一路而来,善见之,恶见之。”
“仙神见之,佛陀亦见之。”
“更有诸多的高僧妙道,一路和小僧论法。”
“然而,小僧一路而来,在那诸多百姓身上的见闻,却和那诸多佛经所描述的不符。”
“人间善恶纠缠,似乎并非如经文上所描述的那么简单。”
“故此,小僧便心有所动。”
“佛祖,佛法,乃是渡人之法。”
“岂能不因人而变呢?”
玄奘法师说着自己的想法,也说着自己这一路而来的见闻,以及那人间的百姓们对佛门的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