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 第1011章 埃及王

达尔松和他对视了几秒,终于点头道:“我会尽量多准备些枪支的。不过这需要一些时间。”

“我三天后就要动身去希腊了,男爵阁下,我们可以在莱什碰头。”

……

巴黎。

杜伊勒里宫广场上搭起了一个木台,上面挂着“煤油提炼设备招标会”的红色横幅。

木台下方,几十名衣着各异的人分成了4个小团体,正各自小声议论着什么。

早上十点整,工业部副部长夏普塔尔伯爵带着十来名官员走了过来。人群立刻安静下来,齐齐转头看向了他。

在杜伊勒里宫二楼的一个房间里,约瑟夫也正透过窗户看着广场上的招标会现场。

夏普塔尔对众人颔首示意,而后来到木台上,先是拿出一份精装的文件,高声宣读起来。

那是半个月前刚通过的《法兰西招投标法》。约瑟夫专门为此次招标会准备的。

实际上,在十多年前,英国的“物资供应部”就已经开始利用招投标模式采购物资了。不过他们的招投标还处于萌芽阶段,整个过程都非常简陋,后面的拨款及验收更是毫无标准可言。

历史上,直到1830年,英国人才开始规范招投标流程,并开始出台相应的法规。

实际上,这种模式是政府利用民间生产力的最佳手段,不仅能让有技术有能力的私人工厂获得大量订单,还能促进工厂间的公平竞争。

最重要的是,可以从制度上避免官商勾结的情况——当然,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彻底堵住的,但至少让官员无法全凭自己的意愿暗箱操作,属于行政管理上的巨大进步。

而约瑟夫则照抄后世的招投标制度,制订出了全欧洲第一份招投标标准。

随后,夏普塔尔的助手又宣读了招标内容、要求、评标标准,以及合同的核心条款等内容。

在一阵整齐的鼓声之后,夏普塔尔宣布投标正式开始。

一共4家工厂,先后将自己的投标文件送到了工作人员手中,而后便直接进入了“标书技术讲解”环节。

通常来说,投标之后需要评审专家组进行初步审核,大致了解了标书的技术规格之后再进行讲解。

但约瑟夫对于从煤焦油中提炼煤油的原理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也就跳过了“读标书”的步骤。

随着前两家工厂的技术人员先后离开技术讲解室,坐在最后排的约瑟夫已是微微皱眉。

对于这种前沿技术,这两家工厂显然全凭瞎蒙,连边儿都不挨。

尤其是第二家,竟然打算用离心分离的方式进行提纯。倒是很符合工业革命初期所有人都“脑洞大开”的习惯。

很快,第三家工厂的技术人员走进了讲解室,开始讲解。

约瑟夫看着标书里的信息,得知台上的中年男子是一位名叫菲利普·勒邦的化学家,这次受工厂高薪聘请,专门为他们研究煤油的工业提炼技术。

“在脱水、脱盐之后,将煤焦油注入蒸馏釜,进行170摄氏度的初步分馏,主要是将酚、萘等成分分离出来,具体技术细节是……”

随着勒邦的不断讲述,约瑟夫的眼睛终于开始亮了起来。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