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是没法子解决这个问题的,至少温和改良是做不到的。
朝廷赈济灾民的钱,官员都敢贪掉绝大多数,这个国家基本就走到末期了。
从皇帝的角度看,有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姑息的,后果太严重了。
什么叫动摇国本?朝廷通过税收上来的钱,再向下分润给底层庶民,这个过程到底有多少钱落到实处,关系到国家的根基。
李元认可了贾琏的说法后,心安了许多。随即又拿出一份奏本,递给贾琏道:“看看这个。”
贾琏拿起看一眼,发现是岳齐上奏的全国军队改制的计划。
完成了京营的改制后,岳齐一直没有啥动作,现在突然拿出这么一个计划,可见他是有目的的,而且所图不小。
贾琏接过仔细看了看,大概明白了岳齐的意思。
按照京营的模式,对全国各省的驻军进行改制。这个计划看着不小,实际上也不小。
计划的主要内容,各省摒弃过去的军队模式,采用京营标准,编练一镇新军,取代过去的旧军。保留各省总兵一人,兼新军统制。
关键是编练新军的钱从哪里来,按照岳齐的意思,国库出一大半,地方出一小半。
岳齐还指出了,各省或军镇的旧有体系,军队缺编严重,存在普遍的严重的吃空饷现象。
一旦地方有事,军队往往无法起到护卫一方的作用,所以全国范围的军队改制,势在必行。
岳齐表示以前朝廷财政不好的时候,无法启动改制,如今财政健康,是时候进行改制了。
岳齐在计划里还说,要对全国各军镇驻军进行详细的调查,决定是否保留或裁撤。
贾琏看出来了,李元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他是有通过军队改制,将天下的兵权彻底拿在手里的念头。同时也看到了岳齐希望通过改制,增加他个人在内阁的话语权的目的。巩固地位以及搞钱,应该是放在次要位置的。
“陛下,岳相的计划微臣不敢置喙,但是有几点微臣必须要说。”贾琏照例实话实说。
李元道:“先生请讲。”
“陛下是见过南洋新军的,按照南洋新军的标准,以底层每个士兵每月十个银元的军饷来计算,一万五千人的一个镇,每月军饷开支就是十五万,全年一百八十万元,算上军官呢,每个镇每年军饷二百万元。就这还没算士兵的伙食、装备。全国算下来呢?”
贾琏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算账。只要把账算清楚了,李元也就清醒了,然后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南洋新军三个镇,其中两个镇的日常开销是南洋事务衙门在养着。第三镇则是广东省养着的。广东有钱,所以养的起,其他省份呢?总不能全指望朝廷拨款吧?南洋三个镇是建立在南洋没有彻底安定的基础上,随时要派兵镇压地方的基础上,实际上第三镇就是巡抚标兵,并且采取的两个标的编制。即便如此,广东的财政压力也很大,每年需要截留市舶司的税款。”
算到这里,贾琏停下来了。
李元也在算一笔账,京营四镇,也是新军标准,加起来六万人马,每年的开支就不是一笔小数字。从拱卫京师的角度看,很有必要。但其他地方呢?真的有必要编练一个镇的新军么?
如果没必要,那么岳齐想干啥?如果岳齐不是阁臣,李元都怀疑他想造反了。
“呃,朕……。”李元结巴了,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按照现在的国内省份数量,不算新省、漠南、关外、高原,这也是十三个省。
以京营的标准,设各省一个镇的新军,加上京营等其他特别的军镇,至少二十个镇的新军。单算军饷,每年支出四千万元。
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经过承辉帝新政之后,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元的水平。如果按照岳齐的计划来,每年给军方的拨款,怎么也要七八千万元。这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了。这是要逼疯户部的意思啊。
“陛下不必为难,让兵部和户部去打官司就是了。”贾琏笑眯眯的给李元出了个主意。
李元听了眼前一亮道:“确实如此,只是朕想征求先生的意见,各省军队该如何改制才好?”
贾琏当然不会信口开河,随口就来,非常稳妥的回答:“以臣之见,先调查全国军队的详细情况,汇总之后根据各省的情况来做一个全面的规划。没有调查,微臣可不敢胡说八道。”
李元懂了,这就是在说岳齐胡说八道呢。
这个事情先放一边,李元关心起内帑的收入来了,笑着问:“先生,皇家煤铁集团的上市,运作的如何了?”
贾琏道:“此事呢,应该由陛下派可信之人负责,令铁路事务局派几个有经验的官员帮忙,慢慢来,按部就班的运作,怎么也要上个半年左右。市面上的消息,一点一点的发出去,吊一吊四面上的胃口。否则开口两个亿的估值,市面上未必能接受。”
李元听懂了,笑眯眯的低声道:“别人做这个,朕实在不放心。不如请先生辛苦一二,负责统筹,安排人员,运作上市?”
贾琏叹息道:“上市公司,股市,证监会,这些东西都是微臣带头鼓捣出来的。微臣如果介入,如同一场考试,微臣是考生,还是考官,还是阅卷官。这个,说出去不好听啊。”
李元也有点不好意思,但想到一笔巨额的收入,还是昧着良心道:“先生,凡事总有人做第一次,您是内行,出来给世人打个样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