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宅不宁,肯定不是啥好事。贾政就是平时从不过问后宅,但凡对上宝玉不好好读书,就是一顿打。
王熙凤起身给家贾琏送出去,这会孩子们都在桂香的院子里,由她带着呢。
等贾琏出去了,王熙凤再转身时,表情瞬间归凉:“你们都听到了,不是我王熙凤的意思,是二爷的意思。”
“听到了!”所有人都如此回答,王熙凤才坐回去继续:“二爷让整治后宅,那就照他的意思去办。”
王熙凤怎么折腾,贾琏肯定是不过问的,只要看结果就好了。
在桂香的院子里,孩子们在桂香跟前都乖的很,尤其是巧姐儿,有点大姐的样子了。
陪着孩子们疯玩了一个上午,来旺过来求见。
“二爷,周瑞的事情,是二房的妇人求情,老太太答应了,二奶奶才点的头。适才二奶奶去见了老太太,说了二爷的意思,老太太让周瑞去辽东做管事,您要是同意就点个头。小的好去给二奶奶回话。”
贾琏看着勾着腰的来旺,淡淡道:“周瑞去京郊的庄子,在眼皮底下,也好看着点。后厨那边,手脚不干净的,你清理一下。告诉二奶奶,就说我的意思,这后宅也不能一潭死水,是不是的要换几个人,让下面的人知道,以后做事别太过分。赖大年龄不小了,算了,他的事情再等等。”
“小的记住了,只是东府那边?”来旺又问了一句,贾琏当即拉下脸来,起身上前,背着手微微弯腰:“东府的事情,你也敢惦记?”
来旺吓的跪下,连连扣头:“小的该死,小的该死。”
贾琏这才直起身子,冷笑道:“最后一次。滚吧!”
午饭在桂香处陪着孩子们吃的,完了贾琏径直出了贾府,让柱子备车去薛家。
昨日贾琏进了宫里,宝钗选择回薛家的老宅住着,并没有进贾府去。贾琏过来看一眼,发现三姐也回城南的家里去了。
在宝钗处呆了一个下午,表示一下关心后,贾琏才不紧不慢的回府。
晚上在桂香处过的夜,次日一早才起来,就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鸳鸯进来道:“二爷,宫里来人了。”
赶紧更衣去了前面,来传旨的是裘世安。
贾琏上前道:“怎么好劳动裘公辛苦一趟。”以前叫公公,如今只有一个公。差别很大的,忽略了内侍身份,尊敬是拉满了。
也就是裘世安没字,否则都是xx公。
“咱家特意向圣人讨的差事,给别个宣旨,咱家不想来,给不器公宣旨,咱家一定要来沾点喜气。”
裘世安也是会说好话的,而且说的还很好听。
香案摆好,裘世安宣旨,贾琏贾府众人跪接旨意。
大概意思,就是宣读一下贾琏的劳苦功高,话锋一转,贾氏嫡出子嗣单薄,特赐婚林府小姐黛玉为平妻,薛家宝钗进为滕。王熙凤进二品诰命。赏赐器物一车。
这里要说一下,滕为贵妾。
薛家还是不一样的,与皇家多少有点香火情,承辉帝特意照顾一下,也是怕王熙凤不服气,先压一下,后赐诰命。
裘世安宣旨之后,立刻告辞,贾琏也不留他,亲自送出府门,送上车时塞过去一卷银票。
裘世安笑纳,一点都不客气,这钱不收就是看不起贾琏,就是要作对的意思。
贾府内喜气洋洋,王熙凤更是抬着下巴像刚下蛋的母鸡。
贾琏随后去林府,林如海特意请假在家,贾琏到了才知道,宣旨的内侍刚走。
这次没看见黛玉,不是不想出来,是被贾敏按在后面不让出来见面。
林如海拉着贾琏去了书房说话,刚坐下呢,黛玉端着茶杯进来了,好嘛,留不住,根本留不住。
贾敏气的猛瞪眼,黛玉根本不在意。
“陛下在工商上尝到了甜头,下一步要大兴工商了。”林如海开口之后,一句话道明内阁与陛下之争。
“我没猜错的话,陛下的意思,让宗人府,内务府,大肆介入工商业。”贾琏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点明此事。
林如海点点头:“内阁的意思,内务府、宗人府介入工商可以,户部的拨款就该停下。陛下没表态。”
贾琏听懂了林如海传话的意思,点点头:“让宗人们自食其力,倒是个好事。每年给宗人府的拨款,酌情减免也说的过去。只是内务府经商的说法,如今又是铁厂又是煤矿,还不够内务府吃的?非要把手伸到各处?回头我见陛下时,会劝一劝,内务府可以监管厂矿,经营不该碰。”
林如海满意的点点头,这个态度确实是不偏不倚。
贾琏继续道:“给工商松绑是大势所趋,官府可以加强监管,但不能打压太过。这种事情,一收紧就是死。但放松,也不能太快,一点一点来吧。总是要反复拉扯一段时间的。内阁也好,官府也罢,不能怕事多就搞一刀切。更不允许官员眼红商人的利益杀年猪。回头市面上但凡是个做生意的商人,都得有背景靠着才能安心做买卖,就别怪我掀桌子。”
贾琏也是有条件的,所以要先摆在明处。
林如海听了沉默不语,黛玉在一旁安静的听着,过了一会,林如海才叹息道:“此事我会说的。”
贾琏呵呵一笑:“姑父别打马虎眼,侄儿说出来的话,那是一定要兑现的。别以为这下面的官员做了啥我不知道,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的。但凡给我抓到一件,都会抓住不放,掀起滔天巨浪。各位阁老也好,尚书也罢,谁家没点买卖呢?这买卖,不能只有你们做的,别人做不得。”
林如海听了面不改色的反问一句:“你到底要如何?”
贾琏淡淡道:“公平,至少面子上要做到公平。您是苏州人,就以苏州为例子,苏州做生丝买卖的商贾,哪个背后不是大家族?没点背景和关系的,能做这行么?不能外地商人来收生丝,就给人挤兑的待不下去,甚至见财起意,谋财害命。以广东为例子,南洋出海的买卖,那是只要正常缴税,就都能去。在海上打生打死是一回事,上岸之后,官府就得公平对待每个商人。”
林如海听罢,久久不语,贾琏又道:“兼并土地逼着朝廷摊丁入亩,后续要搞士绅一体纳粮。将来别闹出垄断经营,朝廷强力打击商贾,官员趁机渔利,大肆侵吞商贾的财富的局面,那才叫不可收拾呢。”
林如海听了失声而笑:“这不是迟早的么?”
贾琏笑道:“是啊,所以才要整顿吏治,不是一时的整,是常抓不懈。”
林如海道:“那不迟早变成党争?”
贾琏笑道:“朝廷里怎么会无党呢?只要是朝廷,就一定会有党,党争一直存在,如何把握这个度,是陛下该操心的。”
贾琏点名了内阁现状之后,林如海也只能苦笑摇头。
其实贾琏不怕士绅进入工商业,而是想把他们中的一部分,变成资本家。
将来会不会gm,那是将来的事情,但现在绝对不能停下发展工商的脚步。谁拦着,就是敌人。必须打倒的那种。
“现在陛下的内帑比国库有钱多了,依旧什么钱都要分一份。此事,上个月还争执过一场。张相,也难啊。想要做事,离不开下面官员的支持。但是三品以上官员的任用,还是需要陛下点头。一边要做事,人事上还有掣肘,你要理解张相,不要心生芥蒂。”
也只有女婿,林如海才能说这番肺腑之言了。
“您想多了,有我在,恩师不会出事。”贾琏非常的自信!
朝廷里能对张庭恩构成威胁的人不多,李清算一个,林如海算一个。贾琏这句话的意思,林如海听懂了。
林如海有没有上一步的想法,当然有啊。但贾琏不支持,他就只能偃旗息鼓,李清倒是会折腾,不会有任何效果。
皇帝要用张庭恩来实现政治抱负,也要用李清来稍作掣肘。岳齐能入阁,完全是因为皇帝要抓紧兵权。
高层太复杂了,贾琏真是不想掺和进去,但他已经身在局中。
未来注定要反复的拉扯,贾琏只能努力的保证大方向没错,就很不容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