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必达就算是最终任职了提督操江,也有他头疼的。
只是可惜,两人并不知道京营的权力结构,否则就应该联系定国公世子徐允祯了。京营各卫中,中郎将只是统兵之人,而武德使才是调兵之人。
看着外面已经升起的月亮,徐必达的脸上露出一抹苦笑。
“骑驴看唱本,边走边看吧。”
而同样在骑驴看唱本的,还有感刚刚升任了南京镇守太监的王体乾。
有了丁修的提醒,王体乾不敢再偷懒,请人吃什么酒席,拿着抄家的最后总账,连夜找上了南京六部衙门,请求这些人在上面署名。
南直隶的事儿,需要给皇帝一个最后的总结了。
“抄家查补之事,我们南京六部并未参与,这道奏本,恐怕不能由我们来上啊。”
被人打扰了睡眠,此刻的光禄寺卿周希圣只感觉到头疼。
先看了眼坐在对面的王体乾,而后卫一凤才转头对众多同僚道。
“不错。”
闻言,尚宝司卿区大伦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虽然皇木的来历还在查,但东林书院的利益相关方,此时却已经让处理的差不多了。
摆在门面上的那些个官员且不提,南直隶的豪门大户们是遭了大难,这个时候有的人被抄家已经送到了辽东。
现在王体乾要上联名奏本,就是要给【东林书院盗用皇木案】盖棺定论了。
此时且不提,若是日后有人给这些人翻案,那他们这些参与之人,少说也要挨顿臭骂。
“这话说的。”
听到两人的推辞,从太常寺卿调任南京户部尚书的王之采开口到。
“抄家的时候我们都在场,上奏本若是没了我们的名字,陛下那边问起来,我们该怎么解释?”
“可是抄了如此之多的书香门第,这要是报上去,恐怕,恐怕天下不安啊。”
听到王之采的话,回过神来的吏部尚书沈应文说着转头看向兵部尚书卫一凤。
“你老实告诉我,到底抓了多少人。”
“有个,一两万,七八百户吧。”
闻言,兵部尚书卫一凤眼神闪烁,看了眼户部尚书王之采后,才开口道。
“我们兵部只负责看管,具体的账册在户部手里。”
“到底抓了多少?”
看到卫一凤的这个表情,就沈应文就知道不对,转头对王之采追问道。
“算上送走的,已经快有三万人了。”
闻言,王之采将两手往袖子里捅了捅,才开口到。
“反正都要送到辽东去,没必要知道的那么清楚。”
“。。。”
看着眼前明显是知道些什么的王之采,沈应文不由的伸手捂住额头。
应天距离顺天,距离皇帝还是太远了些,和朝廷,和皇帝的沟通有延迟。
“写吧,写吧,都写吧。”
闭着眼思索了好一会儿后,沈应文才开口道。
“联名奏本要上,其他各衙门还要再单独上一道奏本,不然这件事情没那么好善了。”
“就等沈公这句话了。”
见到沈应文终于松口,同意在联名奏本上题名,王体乾笑着开口道。
说和,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奏本,放在了吏部尚书沈应文的眼前。
看了眼上面当头的典察府掌印太监魏忠贤的大印,再看看后面也已经盖好的龙骧卫中郎将祖大寿和武德使徐允祯大印,以及最后的南京镇守太监大印,沈应文的眼皮子跳动了两下。
王体乾这厮,可真的是够快啊。
今天白日才得了圣旨,升了南京镇守太监,晚上就用起了南京镇守太监的大印。
不过,看着奏章上其他各衙门的用印,王体乾这厮不会是和上面的那几位去通气,对他们南京各衙门有所隐瞒吧。
那你这个镇守太监,可真的是刚上任,就将把柄往别人手里送啊。
如此想着,沈应文动了动眼皮,将之推向了户部尚书王之采。
“这物什都是由户部接管的,要不还是户部先用印?”
闻言,王之采看了眼对方,又转头看向屋内一直候着的文书,示意对方去准备印泥。
用就用,怕什么。
从腰间揭下印盒,拿出南京户部大印,沾了印泥,拓在奏疏之上,王之采将之又推回给了对方道。
“南京各衙门的账目,都已经送入了京师以待核查,现在还没个回信,沈尚书怎么想?”
“。。。”
同样已经取出了自家衙门的印信的沈应文闻言,正要盖印的手顿了一下,盖完之后推向都察院后,才开口道。
“南京的账,从来都是我们南京六部衙门能管的清的,我能怎么想。”
“倒是这些时日忙碌,一直都忘了向王兄祝贺,毕竟此番南京之事,朝廷那里可是特擢王兄为南京户部尚书啊。”
沈应文这话,纯粹就是在嘲讽了,你将南京的账目都送进京城,这么拍内阁首辅毕自严的马屁,断了南京各部衙门多少人的财路,就得了个南京户部尚书的职位,是不是小了些。
“承蒙陛下看重,方有此番恩遇,那里值得沈兄恭贺。”
笑眯眯的看了眼在场其他正在用印众人,王之采皮笑肉不笑的怼了回去。
“若是人人都欺上瞒下,尸位素餐,那我大明那里还有海晏河清之日。”
“呵呵。”
轻笑了一声,对于王之采骂自己不作为的话,沈应文没有放在心上。
随着万历摆烂不上朝,大明上下也连带跟着一起摆烂了好吗。
多少的官员在看到官场上的破事儿后,见势不对,请致仕不通,只能将大印一封,自己跑路。
虽然最为吏部尚书说着话有些不对,但他能在南京吏部尚书任上,从万历四十四年一直干到今天,已经是很对的起大明了好吗?
不想继续和王之采说官该怎么当,沈应文转头看向了正在用印的卫一凤。
“我听闻,最近徐州那边,有些不稳,据说是漕运衙门上出了问题,你们兵部怎么看的?”
闻言,今年已经七十的卫一凤先是一愣,而后摇了摇头道。
你俩继续互相嘲讽就行了,提我干什么。
“徐州那边的事,都是漕运衙门在管,我这个兵部尚书那里能插的上手。”
“那里是漕运要地,还是管一管的好。”
对于卫一凤的推脱,沈应文若有所指的道。
“我听说,最近山东那边,可是不太安宁啊。”
闻言,刚用完印的兵部尚书卫一凤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霾。
他有预感,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席卷南直隶。
徐州地方,历来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
不对。
徐州那地,东是淮安府,西是河南的归德府,南是凤阳府,北方是山东的曹州府、兖州府、沂州府及济宁州。
那个地方要是出了事儿,可就真的是大事儿。
毕竟,漕运的心脏凤阳、淮安两地,可都跟徐州接着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