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475章 对蒙大战略

身体刚好了些,他就又将身体锻炼提上了日程。虽然在吃着一些个温补之药,但锻炼是不能落下的。

不过,可惜的是,本打算给将领们表演一下,但结果是丢了个人。

三箭全空。

“陛下,这骑射本就难中,人马合一说得简单,以臣之经验而谈,人马合一,换匹马,臣也不敢说三矢皆中,骑射很难,却没什么用。”

看着已经翻身下马的皇帝,曾和皇帝多有交流的赵率教上前劝说道。

“而且,如今有了火器,这骑射的用处就更少了。”

“闲来无事,练练也是好的。”

闻言,朱由校笑着摇了摇头道。

在有了火器之后,骑射在战场上的应用就越来越少。

首先就是射成,火器百步之外尤可杀伤,但箭矢出了百步威力就小了许多。

原因也很简单,骑射用的弓不能太强,六十斤已是极限,哪怕是曲射,距离也不过百步。

而赵率教所率的龙骧卫这支骑兵,根本目的是骚扰、强袭、追杀和扩大战果。

将马缰交给张世泽,朱由校一转头就看到了已经下了马车,跟着群将领一起围观的六部尚书。

“诸位爱卿既然已经来了,那就议事吧。”

见状,朱由校挥了挥手,给了刘时敏一个眼神,让他准备。

待到皇帝洗漱,众人放水后,旧衙门的大堂之上,一副巨大的舆图挂在了屏风之上。

蒙古诸部,察哈尔、内喀尔喀、科尔沁、尤其是喀喇沁被重点标红。

看着被标出的喀喇沁,朱由校伸手挠了挠头。

这个蒙古部族,元代叫哈剌赤,明代叫哈剌嗔,清代才叫喀喇沁。

这群人,原本是在中亚草原阿姆河流域【唐代音译为乌浒河,《史记》、《汉书》作妫水;《北史》作乌许水;《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作乌浒水,今天的位置是土库曼斯坦】的乌古斯人,当年拖雷西征,将这群人强行编入了军队,设立成了钦察侍卫亲军,回师后,就将这些人安顿在了岭北行省哈剌和林一带,世代为汗廷提供马乳食品,为大汗守卫陵寝和仓库。

大明掀了蒙元后,喀喇沁仍驻牧于漠北,曾出过北元权臣孛来太师。

孛来死后,喀喇沁部归于瓦剌诺颜亦不剌统领,编为右翼三万户中的永谢布万户的十营之一,从漠北迁到了今天的鄂尔多斯境内驻牧。

正德五年,达延汗干掉了亦不剌,永谢布万户瓦解,剩下的下喀喇沁部、阿速特部、永谢布部三部,组成了新的喀喇沁万户,取代了过去的永谢布万户,并归达延汗之孙昆都力哈统领。

嘉靖二十年左右,鞑靼势力再次扩张,喀喇沁万户迁出鄂尔多斯,向南搬家。

然后,就搬到了大明的大门口。

汗帐位于独石口边外,旧开平(元上都)一带,而牧地则位于后世河北省崇礼县东北部、沽源县及内蒙古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

重组后的喀喇沁,势力相当庞大,除了昆都力哈所领的旧部众(喀喇沁、阿速特、永谢布三部)外,还吸收了东土默特、兀良哈三卫之一的朵颜卫。

喀喇沁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是喀喇沁等三旧部和东土默特,由黄金家族统领,属于统治者。

而下层则是由原朵颜卫兀良哈一族统领,属于被统治者。

不过,虽然分为了上下两层,但朵颜卫与喀喇沁万户的黄金家族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姻,成为黄金家族诸诺颜的塔布囊(同成吉思汗后裔结婚者,简单说就是成吉思汗后裔的女婿或姑爷)。

因为两者只见的关系亲密,所以大明对他们的称呼一般都是“朵颜三十六家”或“哈剌嗔(喀喇沁)三十六家”。

对于这群窝在家门口,占据了大宁卫的蛮子,不止是朱由校这个皇帝想要收拾。

大臣们也想收拾。

自永乐年间,宁王内迁之后,大宁卫就被废弃。

虽然朱棣宁愿将大宁城烧了都不交给朵颜,但在大明内部混乱之下,大宁卫编制逐渐消失,到最后连北平行都司都名存实亡了。

从永乐驾崩开始,历朝历代有志之士都上书请求收复大宁卫,哪怕到了崇祯年间,就剩下最后几年寿命的徐光启,还在为此事奔走。

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只要大宁卫恢复了,广宁就不是孤悬在外的一个突出部了。

“前些天,四川报急,川中土司奢崇明反了,贵州巡抚李枟也报,水西土司安邦彦不稳,现在朝廷短时间内,无法掀起一轮新的征战。”

“但现在不解决,不代表着将来不解决。”

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朱由校看向在场的众人,给今天的会议开始定调。

现在是不能打的,但将来一定要打。

说着,朱由校看向孙传庭问道。

“广宁与内喀尔喀、科尔沁互市之事,你做的如何了?”

“回陛下,已经有了一个大样。”

闻言,孙传庭连忙开口对广宁的问题进行一个解释。

“自臣在广宁开市,王化贞任职以来,内喀尔喀、科尔沁各部头人踊跃前来交易,售卖马匹、木材等物,购买的则多是粮食、茶叶、草药之物,获利颇丰。”

“互市都是小事,朕最关心的筑城之事呢?”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问起了一个他关心的事情。

帮助科尔沁、内喀尔喀筑城,背后真正的推手是他这个皇帝。

“两部内部还在争论,对于在何处筑城还未定下。”

“先做些准备吧。”

闻言,朱由校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转头看向辽东转运司的杨嗣昌道。

“你负责物资转运,在此事上要多帮衬帮衬。”

“臣遵旨。”

闻言,杨嗣昌连忙拱手行了一礼道。

“今天叫你们来,主要是对如何处理蒙古诸部定个调。”

转头看向在场的众多官员,朱由校开口道。

“前番,朕曾言,给奥巴与抄封王,礼部和兵部定下章程没有。”

“回陛下,已经定下了。”

闻言,礼部尚书孙如游开口到。

“礼部经过商讨,可给科尔沁的奥巴汗封顺和王,给内喀尔喀的抄汗封顺平王。”

“如今,各式仪表、礼服都已备好,就待此二人献表内附。”

大明给你封贡,当然不能是大明这边先开口了。

即便是下面的人已经达成了协议,但面子上的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的。

尤其是,大明在辽东重创建奴,扫去了萨尔浒之败的颓废之气,心气更是正处旺盛。

“你们做好准备了就行。”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算是对礼部工作的肯定。

而后,看向在场众人,继续道。

“对于如何处理蒙古,朝廷要有一个既定的,可以执行的政策,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封赏就完了的。”

“对于如何解决蒙古问题,朕曾与孙传庭说过一番驯狼为狗的话,今天就和你们一起商议商议。”(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