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陛下,您还要给这些士子进行训话吗?”“要,不然这事情传出去,就又成了朕这个皇帝不务正业了。”
点了点头,朱由校示意孙如游前去准备。
当朱由校上了厕所回来,再次上了高台后,孙如游就带着众多已经成为了进士的士子伏身拜道。
“臣等恭听陛下垂训。”
“咳咳,朕简单的说几点。”
手中提着个铜皮喇叭,站在高台扶手的后面,看着下面的人道。
“第一点,朕很失望。”
“朕的问题,只有一句话,阐述银币、货币、白银之间的关系,但你们给朕的答卷,让朕很失望。”
“朝廷推行银币至今已有一年时间,但看看你们给朕的答卷,三百九十九人,只有两四十二人,能简单的说出其中的关系,只有一人,说出了货币的本质,而剩下的人,通篇都在胡扯,不是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就是满篇的阿谀奉承,看的令人恶心。”
“可能有知情的人觉得,朕考的这东西,朝廷的考纲上没有啊,你们为什么要知道呢?”
“但朕今天就告诉你们,朕今日考的东西,毕自严,毕阁老在朝廷的京报、邸报上都有刊印,特别是本次恩科的前三期京报,毕阁老特意寻到宣政司,要求他们再次刊印朕前番所讲的话,为此,宣政司的洪承畴,在你们会试结束的当天,亲自带着人在贡院门外发放京报。”
“毕阁老可谓朕肚子里的蛔虫,居然猜到了朕打算考什么,不过他都如此帮你们了,但你们依旧没有回答上来,这只能怨你们自己。”
“。。。”
听着皇帝的话,孙如游眼中闪过一丝恍然。
他说那日从贡院回来的路上,毕自严顺路还去了趟宣政司,合着那老狐狸当时就猜到了皇帝殿试会考什么。
“朕今天就给你们复述一遍,银币、货币、银料的价值。”
说着,朱由校站在高台之上,不厌其烦的,开始给下方的士子讲述简单的货币理念。
一刻钟后,简单的给这些士子讲述了一遍后,朱由校才意犹未尽的放下手中的铜皮喇叭。
接过刘时敏递来的水杯喝了口水,朱由校又接着道。
“第二点,想来你们已经听说了,你们这科士子,悉数都要外放为官,不补翰林院、詹士府之职。可能有人会觉得失望,十年为官,就为了当个知县,管那百十里地的百姓?”
“朕希望你们将这想法都收回去,《韩非子·显学》篇有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纵观古今,良臣者,无不起于田间,良将者,无不斩敌立功。”
“唐有狄仁杰,宋有范仲淹,我大明之于谦于少保,辅天子之侧前,无不在民间有青天之名。”
“朕希望你们将这想法都收回去,《韩非子·显学》篇有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纵观古今,良臣者,无不起于田间,良将者,无不斩敌立功。”
“唐有狄仁杰,宋有范仲淹,我大明之于谦于少保,辅天子之侧前,无不在民间有青天之名。”
“大明的翰林院,出了个张居正张太岳后,元气耗尽了!前些日子,翰林院出了什么事情,想来诸位都是听说过的,将同僚视做娼妓,奸污之,看看翰林院都是些什么东西,朕不希望你们进去被那些人带坏了。”
“在这之前,朕从来没有明说过,但朕今天就告诉你们,从今往后,我大明的入阁之臣,必须要从知县到知府,再到布政使,一步一步的走上来。”
“以前考中进士,入得翰林院做庶吉士,而后得天子信重,一步登天的路,断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