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结束后,举子们的试卷上交后,先由受卷官给收上来的卷子盖章,以作定格。
而后,受卷官将试卷送往弥封官处,弥封官将考生试卷中有姓名的那一页折起来,进行编号,编号完成后,再经眷录、校对等程序后,考生的试卷才会被送到考试官的手上进行评阅。而在评阅上,也是先由考试官进行批阅,而后交由总裁官裁定。
每名学生的三份试卷,还必须由不同的三位考试官进行评阅,而等到试卷最终评阅结束之后,还会进行备份,以待日后查询。
而现在,皇帝的这手平均分法律,又给大明的科举加上了一道保险。
“要一百零八名监考官,原来是为了这个啊。”
看着为誊写而准备的试卷,孙如游恍然的点了点头。
每份试卷上都有六个准备好的写分处,此外还有一个最终分的位置。
看了一会儿空着的试卷后,孙如游察觉到一丝不对劲,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那本官,是不是也不用再总裁了?”
“对。”
闻言,刘时敏收敛了脸上的笑容,点头道。
“皇爷说,命题人和阅卷人相同,对公平不利,所以就不需要孙尚书阅卷了。”
“。。。”
听到刘时敏的话,孙如游很长时间都没能说的出话来。
皇帝这可真是。。。让人说不出话来。
与孙如游一般无语的人,还有身为内阁首辅的毕自严。
对于虎贲卫跑来在恩科上参一脚,身为内阁首辅的毕自严,是早有预料的。
贡院的大门外,一群来巡视的朝廷高官,看着手持一杆大刀,驻守在贡院大门口,宛若个门神一般的曹文诏,没有上前。
“阁老,这。”
站在毕自严的身边,韩爌转头看向顶头上司。
“这官考陛下令虎贲卫监督,我等说不出话来,但这会试令虎贲卫监督,是否与我朝体例不符?”
很明显,韩爌对皇帝肆无忌惮的使用军队,尤其是科举这种神圣的事情,让丘八参与进来,是有意见的。
而且,他更担心皇帝在会试上再整幺蛾子。
毕竟,东林党人科举作弊,也不是一天两天。
不过,韩爌不敢明问,只能暗戳戳的表示。
“。。。”
闻言,毕自严没有出声,只是斜着眼睛看了眼对方。
就在这时,一群太监拿着印刷出的大字报从马车上下来,开始往贡院的墙上贴。
“过去看看。”
见状,毕自严放下了捋胡子的手,奏到了贡院的墙下。
“这是。。。”
站在毕自严的身侧,周应秋用手指着用大字写出的阅卷方式,迟疑的道。
“这是上次管考的阅卷方式吧。”
“陛下的这个阅卷办法好。”
不待在场其他人出声,毕自严就出声给事情定了性。
“既能防止作弊,又能防止明珠蒙尘,使得国家失一大才。”
“办法是好办法,就是今年的阅卷,恐怕是个大忙事啊。”
听到毕自严的话,工部尚书徐光启突然开口道。
“按照陛下的这方法,以前只需要阅一遍的卷子,现在要阅六遍。”
说着,徐光启掐指算了算。
保守估计,有一万举人参与本次会试,那么按照每人三份试卷来算,就需要阅十八万人次。
一百零八人,阅十八万人次的试卷,平均每人需要阅一千六百多,这可真是个令人头大的活儿啊。
“阅卷人数不够,那是孙如游这个总裁官的事,自是由他上奏请加阅卷人,我们还是不要操心了。”
闻言,毕自严摇了摇头,转头看向徐光启道。
“我听说,你们工部的那个右侍郎左光斗,带着屯田的那些人,在京畿闹出了民乱,他是怎么处理的?”
“这事我也听说了,不过我不清楚具体的,而且要问你也应该问周尚书,我听左光斗提过一句,他将人犯交给了顺天府推官邓士亮。”
说着,徐光启转头看向周应秋。
“怎么,刑部没有收到卷宗。”
“当晚就被压了下去的民乱,那里有那么快就将卷宗送来。”
若有所思的看了眼徐光启,周应秋出声道。
说话的时候,周应秋还在思索徐光启这话的意思。
切割,亦或提示?
他手里还拿着刑部印信,毕自严说的事情如果是真的,那么卷宗在上内阁前,的确是要先到他这里过一手。
不过,这又不是后世,啥消息很快就能传播开来。
对于当晚就被压制了下去的京畿民乱,周应秋听都没听说过呢。
如此想着,周应秋转头看向毕自严。
“要不,我让刑部行文顺天府衙,过问一下?”
“不用了,陛下在上面看着呢。”
听到周应秋的提议,毕自严摇了摇头。
“刘大珰有暗示?”
这时,韩爌突然精神一振,“小声”问道。
东林党的南方系损失惨重,东林书院也完蛋了,背后的大户们也都让抓了精光,但东林党的南方系却没有全军覆没。
皇帝这番清洗,是用东林书院做的抓手,如今被抄家削籍流放辽东的,除了创始人八人的十族外,多是些闲的蛋疼,致仕后跑到东林书院讲学的在野官员。
毕竟,讲师好找,跑去听讲的学生不好找啊。
如今尚且在朝,还没牵扯到东林书院盗用金丝楠木案中的人里,就有左光斗,而且韩爌还敏锐的感觉到,皇帝对左光斗有大用。
为此,他对左光斗颇为上心。
“。。。”
听到韩爌的话,在场众人都没出声,同时心中骂了一声脑残。
这货是翰林院修书修的脑子进水了么,这话是能当众问出来的?
看了半响,毕自严一甩衣袖,转身向着马车走去。
“回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