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美洲日不落 > 第552章 皇家公屋中的包金陵

第552章 皇家公屋中的包金陵

“工业时代最大的错误,就是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很行,但其实只是表象式,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在这轮工业的浪潮中掘取出财富,大多数人,只是大时代背景下的挡板,甚至连跑龙套都算不上!!”

著名作家张弘阳在自己的新书工业时代中的一段对工业的描述。

“哗啦,哗啦……”

“靠,又下雨了,这几天真是起了怪了,老是下雨!!”

“收衣服,收衣服了……”

“哎,老包,你家衣服都湿掉了,还不出来??”

包金陵看着垃圾桶内被丢弃的报纸,此刻一个大胆的想法从他的心里升起,犹豫了片刻,终于在这个密封的空间内,下定了决心。

“进来……”

电报员眼睛眨了眨,随后在纸上写下了“非洲”“海东”“青山海运”几个关键字。

【沧海报:海东国企业首次在西京上市,这是第一家来汉上市的藩属国企业,这代表着大汉帝国治下的世界经济正在慢慢融为一体……】

包金陵吐出一道热气,整个人蹲在坑上都舒坦了不少,虽然听起来有些丢脸,但这种感觉就是他每天最好的时刻。

而就在包金陵离开这个金山最大的电报局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兜兜转转,这份电报终于被送到了望海城西郊青山海运的总部大楼。

而对于包金陵这样一个自小梦想脱离公屋的人来说,赚钱买大房子搬出去,做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简直就是一个必然。

包金陵嘴里感叹着进入到了公共的卫生间,这种公共的卫生间,实际也只有汉国的公屋才有,除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节省成本,以及打消更多人对对于公屋的贪婪,毕竟对于有钱租房的人来说,和那么多人上一个卫生间,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痛苦,他们可以坚持几天,但不可能永远。

压着好奇和恶心,同时也忍住了已经麻掉的双腿,包金陵摊开了这份报纸,上面的新闻和前几天的差不多,多是一些所谓的经济消息,上面电气股虚高,需要减持减仓啊,汽车股现在势头正好,需要加仓,看来看去,包金陵就看出了一点,那就是最好反着来,他们说电气股虚高,恰恰说明还有上涨空间,这个时候无非就是吓退散户,让他们交出筹码,汽车股票势头好,那就得减仓,当整个市场都认为一个东西好的时候,那么现在就是套现走人最好的时机,错过了就晚了。

“你好先生,伱是想往哪里发报??”

虽然后来补足了公屋租聘的漏洞,重新规划了入住的资格,以及所谓的三年审批一次家庭年收入,并将达标的家庭踢出去,保证公屋的正当使用。

看着家里花布颜色一样的天花板,包金陵自嘲了一句:“好好工作,以后好买栋房子,这样就不用住公屋了!!”

“什么先生,您再说一遍??”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包金陵的腿已经麻了,此刻他终于明白了作茧自缚,身不由己。

“出海打渔,这个倒是赚钱,可惜我怕死,不去!!”

“卖菜,不行,隔壁的大嘴肥就是干这个的,据说能赚不少,就是起早贪黑实在太累了,而且据说这个王八蛋只会收现金,而且收了也不存银行,就怕审查的时候被赶出公屋,妈的,这帮王八蛋,老子都快饿死了,他们有钱还占这么点小便宜!!”

“我是说我要打跨洲电报!!”

而该就是要变,而且要大变,要对早期的公屋进行彻查,清除那些钻官府和皇家漏洞的蛀虫,毕竟就像是前几年的说的笑话一样:

“住在皇家公屋里的,不一定是穷人,也有可能是富人,甚至是不缺房子的人!!”

刚刚解决完个人身体需求的包金陵刚刚准备这场酣畅淋漓的排泄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没有带纸。

包金陵竖起耳朵,希望可以听到脚步声,可惜,这个点,不会有人来这上厕所,这也就意味着他,被卡在了坑上,站又不是,想提裤子跑路也不是,蹲在坑上的包金陵此刻感觉自己倒霉到家了。

包金陵嘴里吐槽着“没钱”的痛苦,心里却在想着他所谓的发财之路。

而这也就导致了那些大多数住公屋的人,多数连五年都住不到,就要搬出去,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不想顶着一个“下层”“蚂蚁”的帽子活着,要知道在最早的时候,去公屋,甚至在某些人看来是堕落的开始。

虽然有些恶心,但是公屋的卫生间总的来说,还是很干净的,当然,这种干净也是相对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公屋的租客来说,所谓的肮脏,其实也还算能够接受的程度。

毕竟此时的汉国还是很一个鼓励致富,抵制懒惰的国家,尤其是汉国经济到现在为止,一直都属于平缓增长中,尤其是这几年搞起了第二工业化,又是带起了一批新的产业,以及大量的经济增长,这些对于汉国社会来说,都是极大的正向价值观。

穿着蓝色工服,胸前卡着工牌的电报员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普通的年轻人,第一时间就给对方安排起了国内的套餐,其中汉州以内,两分钱一个字,过了汉州三分,过了落基山脉四分,如果是跨国就是五分,可以说这个定价简直就是将利润拉到了极限。

“啊……”

“收废品,不行不行,我家就在这附近,收那玩意不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吗??”

电报员的将纸笔放在了柜台上,此刻态度比刚刚好了很多,毕竟敢花大价钱去发洲际电报的人本来就不多,一个月其实也遇不到是三十回,哪怕一次赚的不多,但是却是他们业绩的表现,同时一座城市和海外联系的越深,越频繁越证明其经济的繁荣,对于上面的那些大人来说,这些又何尝不是成绩呢,包装好了,那就是点睛之笔了。

“又白干了!!”

电报员口中的转路,其实就是电报线,作为跨洲电报,为了安全起见,也怕无线传播中电报信息的丢失,所以还是选择了最稳妥的电报线路,而因为没有直接抵达非洲的电报线,所以要先通过大西洋电报,再转到苏伊士运河,最后通过苏伊士运河的电报网路,传递到远在海州岛,虽然很是麻烦,但却是目前最稳妥,最不容易被监听的,最好的传递信息方式。

道德素质很高的孩子摔倒在了公厕门口。

看着这个眼前全身上下都不一定有电报贵的年轻人,电报员压着声说道:“先生,它很贵的……”

“小包,你家衣服我收了,你是不知道,刚刚的雨有多大,幸好我收了,要不然就要完蛋了……”

叫好的原因是它的出现满足了一批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人的住房需求,不好的则是严重冲击到了主流房地产市场,前些年汉国房价的大跌,其实就和越来越多的公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报员这次的态度异常的恭敬,毕竟人这个动物就是这样,看人下菜碟,有时候虽然低俗,但这就是现实。

听着电报局内的“滴滴”声,包金陵看似淡定的喝着刚刚女招待送来的咖啡,其实心里已经紧张的要死,他明白,一旦这份电报被发出去,甚至被回信,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算了,算了,老老实实干活,认命吧!!”

如果说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那么对于公屋的申请要求提高,以及加大的申请过程中的等待,成为了汉国这几年的必工程,甚至每个月都要拿到报纸上,做一下讨论。

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该与不该”,不该就是保持公屋原来的“和善”,争取惠及更多的人,其实说好听是惠民,说难听就是“迂腐”,根本不知道变通。

“给……”

“你好先生,电报因为需要转路的原因,所以会有时效的延长,还请您耐心等候……”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