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美洲日不落 > 第464章 战后的日本

(在目前的日本社会中,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日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大概能听懂,但说不明白的方言)

其中一家“照相馆”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要知道哪怕在如今的汉国,照相馆依旧是主流中的主流,在一些偏远地区,还需要去附近城市预约上门拍照,还得加出车费。

六一.二二三.一四六.一八九

竹三郎搂住如今比他小一个头的田野拓,拉着“尴尬”的对方,走进了路边的一辆人力车。

“我刚刚进去的时候,那个时候只有四日元一个月,要不是包了午餐,我都不知道我该怎么活下来……”

如果说原来还可以搞一搞小而精的机械化农业,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所需要的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增多,这种“好事”基本也是轮不到日本人了。

“田野君,你看起来要比原来要好很多啊——”

可能是害羞也可能觉得当众拆红包,有些不尊重竹三郎,田野拓只能将这份红包,牢牢的抓在手中,最后怕丢,又在竹三郎嬉笑的目光中,羞耻的塞进“下方的内袋”。

“哦,咳咳!!”

竹三郎听到他田野询问起有关军装的来历,假装咳嗽了几下,整个人比刚刚严肃多了,在田野拓震惊的眼神中说:“大汉帝国零号师第三步兵团团长竹三郎向您敬上!!”

这些人因为刚刚进城,兜里的钱也不够,进入当地的工厂,因为工龄的原因,起步的薪资也不会太高,而且很多人在农村大多数都已经结婚生子,家里正需要用钱,所以从事这种虽然劳累,但收入丰厚的人力车工作,就成了多数人的首选。

这种跨越历史的人口流动,在整个日本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竹三郎看向田野拓的表情充满了玩味,甚至还特意当着对方的面,正了正头上的巨龙徽章大檐帽,表情坚定的说:“感谢田野君昔日在横屏的照顾,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不是日本的那些有钱人“良心发现”,也不是所谓的“传统”。

毕竟在他们的时代,基本都是处于大汉帝国的影响之下,南洋的大米通过贸易,将整个日本的米价都平抑了下来,甚至因为北美小麦的输入,现在日本人吃面条,面包,馒头包子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包子里面的肉相比于汉国的份量还很少,但从整个时代来看,确确实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人力车不断的穿梭在横滨的大街小巷,就像电影中的画面一样,竹三郎看着街道上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店面,缓缓的从兜里掏出一包“北海”,蓝色的包装上面用小篆写着北北海二字,一头跳跃的海豚,让这包烟的价值增长了至少两倍。

当船靠岸的之后,竹三郎拎着包,就跳下了商船的甲板,直接“砰”的一声落在码头的水泥地上,因为军用皮鞋结实的缘故,发出的声音也更加引人注目。

其实这种驱赶,和英国工业化早期的羊吃人很像,但又没有那么像,这是因为日本的驱赶,大多数都是自愿的,而非像英国那样是农场主,贵族逼迫农民所做出来的恶事。

田野拓看着眼前这个穿着他锃亮皮鞋,因为皮鞋增高的原因,比他高一个头,穿着笔挺灰色军装,给他敬礼的竹三郎,整个人就像是一种见到“神仙”的感觉,以至于他说起话来都有些哆嗦,整个人都一种“天变了”的感觉。

之所以是小商品,是因为从汉国运过来,成本太高,已经超过了一般小商品的利润,如果提价,很可能会失去市场,所以汉国的小商品企业,除了极个别,很难取代的,一般都不会选择出口,就算出口,也会选择类似非洲,西亚,乃至东南亚远东大陆这种缺少工业基础的地方,哪怕价格翻了一倍到两倍,他们也会买,因为他们没有选择。

自那日之后,竹三郎就对人力车夫这个行业失去了信心,刚刚好那个时候幕府招兵,为了三百华元,他也就豁出去了。

这种国家,天生适合种植水稻,现实中也确实是如此,整个日本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大米史。

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给日本带来了经济规模增长,最大的动力,甚至就连目前日本工业也和近十几年进城的上千万人口,息息相关。

人力车的轮胎“哗啦”声,不断的在耳边响起,车上的竹三不断的听着身旁田野拓的唠叨。

“你的,明白!!”

而年轻人则对于这种情况了解不多,甚至连米骚这个词都没有听过。

而换来的则是在龙武二十四年九月七日签署的“汉日贸易新协定”。

竹三郎看着前方肩头搭着灰色毛巾的车夫,对方的“嘘嘘”声不断的冲击着他的回忆。

这种经济形势,也是战前日本之所以会这么拼命帮助汉国打赢战争,不惜伤亡百万人的主要原因。

“三郎君,你这是??”

“三郎,你怎么穿这个衣服啊??”

而今年就是第十一年。

“唉,我要是汉国人就好了!!”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一旦发生上面所说的那种“两头夹击”的经济炸弹,虽然不足以把所有人炸死,但将整个国家炸乱还是可以的。

田野拓感叹了一大堆,随后询问竹三郎:“三郎君,听说参军可以变成汉国人,你是汉国人吗??”

“我现在是三级工,等升到二级,一个月就有十块了,这样家里就会过的好一些了!!”

看着张大嘴巴的田野拓,以及那个一直偷听的车夫,竹三郎只是用平时对待下属的语气说:

“继续拉车,不该管的不要管!!”

“啊……”,看着递过来的香烟,没有准备的田野拓慌乱的接过了这根蓝面外衣的短烟,这种烟他只在工厂老板那见过几次,当时还在想,抽这种烟是什么样的感觉,现在烟就来了。

尤其是在如今日本“地价上涨”,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时候对于那些掌握大量土地的藩阀们,种地,那是不存在的,能卖地收钱,鬼还种地。

盯着田野拓身上的工服,以及上面的“宏光制造”的标志,竹三郎笑着揶揄道。

“是啊!!”

但是干了之后才知道,这玩意怎么简直就不是人干的,累也就算了,还有人到站后,出尔反尔,本来三毛的车费已经够便宜了,这个家伙还要砍,最狠的一次,全城游,走了几十里路,两日元的车费,对方硬生生砍到了一块。

“怎么,田野君难道认为我的礼数不够周到吗??”

因为大米而造成地缘“米骚”,到现在还在很多日本老年人和中年人心中。

种了祖祖辈辈,也没见发财,倒是地一卖,换成华元,移民汉国,好家伙,反而真富了!!

这就是目前大多数日本乡村普通人的想法,而这样的想法,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多人选择进城,类似竹三郎和田野拓这样的年轻人,只是这个时代的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

日本工业的进步,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个隐患,那就是当地的市场已经饱和,东南亚和远东的市场有很大很大一部分要和汉国竞争。

也只有类似竹三郎,田野拓这样从传统地区来的日本人,还保留着日语这种落后的“方言”。

这种天然的贸易格局,也造成了日本经济完成了十连涨,这个十连涨是每年增长百分十以上,且连续十年。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默许,这部分则涉及了周边市场,当然,也不是完全默许,也就是汉国将自己看不上,准备打包出售的低端产业扔给日本。

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竹内俊那句经典的“主人甩骨头,狗尾巴摇个不停”的讽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