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向阳年代 > 第一百三十章:创新决定发展

第一百三十章:创新决定发展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关师傅找来的工人有56个,都是食品厂退休的职工,而且都是有加工元宵和汤圆经验的熟手。
    去买馅料刘杰让刘欣跟着去了,他在家跟工人们磨米。
    刘杰把父亲的意思1说,徐帆赶紧催着刘杰,让他快点把企业文化简介,还有金旭给题的字拿来,得开始印包装物。
    刘杰忙出去给家里打了电话。
    刘源1听要赶元宵节,让徐帆现在就去家里找他,他写完企业简介就带她去找书法家金老。
    加工汤圆的水面子还好,元宵需要的却是干面。
    这1磨面车间里冒烟咕咚的,几乎待不了人。
    现在知青食品厂已经分工明确了。
    孙静带着原来的人管海兰江系列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而刘欣和关师傅则负责稻香居食品的生产。
    小小的知青食品厂麻雀虽小5脏俱全,股东加上雇的服务员和工人,已经有十几个了,而且看样子人只能越来越多。
    孙静站在刘杰边上,看着粉尘弥漫的车间说道。
    “当家的,我看咱俩这屋很快就得腾出来了,元宵和汤圆生产很快,而且还有散状年糕啥的,那些东西都很占地方。
    不行你回家住,我先去刘欣姐家对付1个月,这么短时间租房子都不够折腾的。”
    刘杰1愣:“你为啥不跟我回家住啊?”
    孙静笑了笑:“你家就1张单人床,睡觉也不方便,再说婆媳老见面容易产生矛盾,我这天天拌菜弄1身辣椒油味儿,妈又爱干净,时间长该烦了。
    刘欣姐自己1个屋,炕也宽敞,我就跟她挤挤吧,那样你也放心。”
    刘杰无奈地点点头,他现在迫切想买个房子。
    不过现在厂子到处是花钱的地方,他哪有钱买房啊?
    按照关师傅说,吉春的元宵和汤圆就那么几家卖,市食品厂,福源楼,还有江北的龙川食品厂。
    剩下的小作坊也就是应节做点元宵,汤圆他们都不敢做,成本高怕卖不动。
    老关的意思是制作些彩色汤圆,比如紫薯的,大黄米的,黑芝麻的,不但馅料要好,而且汤圆也带颜色,那样看着就有食欲。
    所以老关和刘欣不仅要买馅料,还要买食用色素和香精。
    电磨磨米很快,不到中午上千斤的大米和糯米就磨完了。
    几个师傅开始往缸里泡糯米面,大米面儿都单装了起来。
    赵大姐出来喊了句:“刘总,咱还得进糯米啊,这点儿糯米根本不够卖的,凭咱知青副食店的名头,1个元宵节两千斤都不够卖。”
    刘杰连忙点头,出去给老金和王建国打电话了。
    他不但要拉糯米,还要拉黏苞米茬子和大黄米,准备中秋节的时候粘豆包和8宝饭也同时推出来。
    王建国1听刘杰要黏玉米和大黄米,满口答应,立刻安排人去收了。
    刘杰回来1看,食品加工间几个师傅都收拾完了,正坐那儿聊天呢。
    刘杰1过去几个师傅就站了起来。
    刘杰忙摆手:“大伙都歇着吧,你们来这上班,工资这块关师傅咋跟你们说的?”
    赵大姐是个大嗓门,说话就像喊1样。
    “老关就说按在食品厂加班算,1个小时5毛,说先忙完元宵节再说。”
    刘杰点点头,心说忙十天这几个老工人也赚不了几个钱。
    据他所知,食品厂在职的工人1个月也就开34十块钱,这加班费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划算了。
    看来忙过元宵节,自己得跟老关研究1下,是按月工算还是依旧按加班算。
    刘杰可不想当黑心资本家,他想让知青食品厂和副食店的员工工资,略高于吉春的平均工资,这样工人干劲足,企业的名声也更好。
    中午孙静做了伙食饭,大伙正吃着,徐帆兴冲冲地进来,手里拿着1卷纸。
    “刘杰你爸可太厉害了,这企业简介写的,把咱这知青食品厂写得像百年老店1样,金老不但给咱题了字,还说等咱以后发展起来,再给咱多写几幅呢,我刚从印刷厂回来,你们看看设计的包装物咋样?”
    印刷厂设计的包装袋和果匣子,果然跟现在市面上的截然不同。
    烟火气十足的黄色质地,红砖碧瓦,熙攘的人群,看着就像清明上河图,再配上黑色的行楷简介,看着极具宫廷色彩。
    “《稻香居》,这1听就像宫里的东西,你们看这包装盒设计的,还有这包装袋,太漂亮了!”
    赵大姐看着设计小样扯着嗓门喊,不少工人都围了过来。
    “就冲这包装,咱元宵节的元宵和汤圆就能卖爆了,咱们以前在厂子里就是劳模,到这儿可别丢劳模的脸。”
    见大伙儿都满意,徐帆赶紧去印刷厂定稿去了。
    按照刘杰他们研究的,稻香居的元宵和汤圆走的是高端路线。
    无论是制作还是包装,都要跟市里常见的元宵汤圆截然不同。
    1斤装的元宵和汤圆不但有塑料包装,里面还有纸壳的格挡,确保每个元宵和汤圆都不粘连不挤压。
    外面还有个包装盒。
    售价肯定也是市面上最高的。
    因为这次知青食品厂1共就准备做两千多斤,销售方向就是礼品。
    刘欣和老关是下午3点多回来的,坐着两辆倒骑驴,上面拉满了货。
    工人和赵阳他们卸货,老关赶紧进加工车间查看糯米粉,尝了1下点点头。
    “咱这糯米粉绝对精纯,生粉都能感觉到细腻香甜,这回错不了,咱这汤圆会1炮而红的。”
    据老关说,整个吉春只有福源楼做汤圆,而且做得还很少,原因就是汤圆不方便运输,可徐帆的设计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外面都0下3十来度,装盒放外面1个小时,就能冻得嘎嘎硬,咋运输都不成问题。
    不但把做汤圆的馅料买回来了,还有不少添加剂、白糖、小豆和菜豆。
    “李总,徐经理没说啥时候包装盒能拿回来?”
    刘杰想了想:“我估计大概后天吧,关师傅今晚就想加工?”
    老关摇摇头:“汤圆来得及,我寻思可以先做散状和8宝糕啥的,师傅们都来了,不能待着啊。”
    还没等刘杰说话,刘欣就掰着指头算了算。
    “做3百斤散状,1百斤8宝糕试试,出锅师傅们就下班,明天中午过来就行,大伙儿不用考虑工资的事儿,绝对不会比你们在食品厂开得少,尤其是临近元宵节头1周,估计都得加班加点干活。”
    老关1点头,招呼几个师傅烀豆馅,筛米粉,开始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