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向阳年代 > 第一百一十九章:团圆

第一百一十九章:团圆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毛线稍微有点扎,但服帖到皮肤上那种感觉却是温暖的,就像姑娘的大辫子紧贴着你的脸。
    寒江暮雪,夜色中的松花江静静地流淌着,泛起白茫茫的雾气,配着江雪,就像1幅泼墨山水画。
    刘杰把车停到了江边上,点燃1根烟深吸了1口,看着江雪发呆。
    这是属于自己的城市,但自己却已经丢了身份,扎根到了大青山。
    坐大客这1路,从乘客交谈中,他能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自己真适合在那种土壤中生存么?
    如果考不上大学,自己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当个体户?
    刘杰第1次感到了彷徨。
    回到家孙静赶紧拿笤帚给刘杰打扫雪。
    刘杰边脱大衣边说道:“下课我回了趟家,我妈找我有事。”
    孙静楞了1下,低声说道:“你想回家咋没说1声儿?我好做点吃的给妈带回去。”
    刘杰摆摆手:“咱俩昨天不是去看病了吗?耽误了1上午课,张老师晚上就给我妈打电话了,我妈把我叫回去是训我的,你以为是啥好事?”
    孙静脸上泛起了1次苦涩:“当家的都怪我,以后你别再因为商店和我耽误学习了,你说你要真没考上大学,我这罪过可就大了。”
    刘杰揉了揉孙静的头发,坐下洗脚了。
    孙静瞅了1眼刘杰的耳朵通红,赶紧出去弄了1小盆雪,用雪给刘杰搓耳朵,搓得刘杰龇牙咧嘴地喊疼。
    “你明天可把棉帽子带上吧,光戴个围脖哪管用?你骑车挺远呢。”
    搓了1会儿刘杰的耳朵才有了知觉,孙静见耳朵发红了,这才蹲下帮刘杰洗脚。
    看着蹲在地上的妻子,刘杰心里也说不上是啥滋味。
    当年在他最难的时候,就是孙静的温柔,让他的心里燃起了1丝求生的欲望,可现在经历完风雨要见彩虹了,他却面临着两难的抉择。
    洗完脚孙静收拾1下就躺下了,临睡觉前还把1大摞书搬到了桌子上。
    刘杰叹了口气,又开始了麻木的温书环节。
    第2天刘杰1睁眼,孙静已经在忙碌了,不少红油拌菜已经密封成了1袋袋的,装进了纸壳箱子里。
    刘杰过去1看,几大桶拌菜里果然添加了胡萝卜和花生碎,不但看着颜色好看,闻着也更香。
    “当家的,添加了配菜后,价格能下来1点儿,咱不能赚昧心钱,拿着配菜当肉卖。”
    刘杰连连点头,帮着孙静把十几个纸壳箱搬上倒骑驴,就赶紧往大棚走。
    这还只是苏州街的货,赵阳得把货运过去,才能再运下1批。
    1到大棚门口就见赵阳站门口跺脚呢,见车过来赶紧骑上就走了。
    这功夫刘欣打大棚里出来,1看见孙静和刘杰站在外面,对刘杰摆摆手。
    “你赶紧去上课吧,我这就跟小静回厂子,不用你干啥。”
    刘杰这才骑上车奔了学校。
    昨天带的拌菜都让学生们抢光了,所以今天刘杰又带了1些,还特意给周莹带了几袋,让她拿家给她爹妈尝尝。
    或许是因为有好吃的,班里的学生跟刘杰渐渐混熟了,不少学生也教刘杰1些学习技巧,刘杰算是渐渐适应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
    苏州店开业当天,销售就爆了,赵阳运去的十几箱红油拌菜销售1空,泡菜也卖得非常好,徐帆已经自己打电话调货了。
    孙静和刘欣几乎没时间去店里,全都在厂里做加工,徐帆已经又找了两个营业员,把杨超调回了柴草市点,而于永和成了专职送货的。
    虽然每个店只有3个人,但因为大多数食品都是袋装的,卖东西并不慢,用了汽标厂的销售单据后,每日盘点汇总也更便捷,知青副食店算是逐步走向了正轨,也在吉春打响了名头。
    孙静自从元旦回过1趟刘杰家,就1直没再回去过。
    1是确实忙,再1个孙静也不太敢见潘洋。
    对于孙静不能生的问题,俩人居然都抱着拖1天算1天的态度,因为无论是刘杰和孙静都清楚,这层窗户纸1旦被捅破,面对的压力将会是空前的。
    相比吉春越来越红火的春节市场,前进公社不进反退,刘杰给王建国打电话,王建国说原来在招待所附近的大集都被取缔了。
    满街的民兵撵摆摊的,弄得公社那几条街冷冷清清,根本看不见人。
    刘杰很纳闷,可王建国也说不出啥原因,好像是王建民和刘焕云俩人,因为农改的问题矛盾越来越激烈。
    王建民的态度是1切以发展经济为主,以带动农民脱贫为目的,甚至不惜牺牲1些眼前的利益。
    可刘焕云不同意。
    刘焕云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前进公社是永川的产粮大户,任何涉及农改的事必须得县里拍板才行,最后以社员搞小农经济耽误生产为由,硬是把大集搅黄了。
    这回好,原本嘀咕刘杰赚差价的社员,连赶集的机会都没了,包括老赵婆子在内,1帮人天天去找王建国,求他收点干菜。
    可现在刘杰已经开始收1队的干菜,根本就不在2队收了。
    还有件事儿刘杰也嘀咕,那就是王秀芬娘俩。
    眼瞅过年了,孙静和刘杰不但人没回来,连个信都没往家捎,工分带来的热乎劲1过,王秀芬又开始闹上了。
    找王建国人家也不管,王秀芬和孙丽荣1气之下,撬开集体户大门,把孙静藏菜窖里的大米啥的都搬回了老孙家。
    刘杰听着王建国的描述都感觉无语。
    家里就菜窖那点东西,你王秀芬拿完还能拿啥?还能把集体户房子也拿走?
    你越这样我越不搭理你,有句话叫天要让你亡,必先让你狂,你们狂吧?那点儿大米你们还能吃1辈子?
    自己跟小静现在可实现细粮自由了,顿顿大米饭白面馒头,天天都有肉吃,就不搭理你们。
    当然这些话刘杰也就是在心里叨咕叨咕,可不敢当着孙静说。
    1晃就到了腊月2十8,年根底下,刘杰跟孙静买了不少东西,再加上朝族屯送的,大包小包往家里拿,最后潘洋都说了,可别再买了,阳台都没处放。
    孙静话少又会来事儿,刘杰明显感觉母亲的态度有了些转变,这让刘杰的心里稍微有了些安慰。
    6年了,老刘家再次团圆,而且家里还多了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