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直升机直接进行打击是陈沉最不想使用的方案,还是那句话,风险太高,预期损失太大。
这个机场是克钦军核心中的核心,后续的一系列战略布置,都是基于这个机场、基于机场内的飞机而存在的。
所以,你要说这里没有完备的防御体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能用少量隐蔽性高的轻武器偷袭还好说,一旦直升机这种“大型装备”进场,那双方将要展开的,就势必是一场不死不休的缠斗。
东风兵团的目的是干掉所有固定翼战斗机,克钦的目的是干掉直升机。
双方的作战目的看似是“对位”的,但实际上,从结果上来看,无论东风兵团的目的能不能达到,这架直升机都很难全身而退。
紧接着,作战队形迅速展开。
显然不是。
“等等。”
最多只需要五分钟,他们就能开到陈沉面前,然后依靠远程火力的压制好整以暇地把他们搜出来,一个接一个地打掉。
陈沉低声下令,随后,东风兵团乘坐的货车一个急刹,停在了路边。
他不断下达着命令,敌方的火力更加密集,从机场开出的第二支机动组也开始向车队所在的位置靠近。
陈沉猜到了对方机场部分指挥官的意图。
在他的印象里,有关“便携式导弹”的领域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
能不能用标枪来打飞机,用毒刺来打坦克?
首当其冲的是m2装甲车,连坦克都扛不住的攻顶火力,打轻装甲单位简直就如同撕纸一般。
“打飞机!打飞机!”
随后,他一马当先地跳上卡车,解除卡销、调整方向机、瞄准机场.
只需要轻轻扣动扳机,机场里的大部分目标,都会灰飞烟灭。
按照原来的计划,他们本应该是在悄无声息地靠近机场哨位后再发起骚扰进攻的,可从现在的形势来看.
来不及了。
陈沉的话还没有说完,队伍里就有人忍不住打断了他,看着对方迷惑的眼神,陈沉开口说道:
“没错,用来打地面单位。”
“准备起飞,10分钟后到达预定攻击位置,请做好准备。”
他抓住陈沉的防弹衣,将他拽飞了足足几米远,随后连滚带爬地滚到了路基之下。
“不要反击!不要反击!”
“换弹!继续推进!”
陈沉大声喊道。
可几乎在同时,不远处的天空之中,出现了另外一架直升机。
因为他知道,对方的大部分火力、大部分注意力已经被吸引。
唯一的问题就是,防空导弹不具备穿甲能力,对地面装甲的杀伤力有限罢了。
这支车队总共有8辆车,人数超过100,而他们行进的方向,就是东风兵团来的方向.
果然,机场里有高人。
“使用高炮!”
这次的行动真的是玩命,但程磊却丝毫没有犹豫地接受了命令。
陈沉语气略有些凝重地回答,随后,他立刻对自己手头的力量做出了部署。
不用陈沉下令,米-171sh再次出现在空中,做好了攻击准备。
紧接着,其余4名队员迅速向侧翼拉开,同样的全速开火,同样的覆盖式射击。
“3组突击组负责佯攻袭扰,给直升机创造进攻机会.”
爆炸声轰然响起,这一刻,概率学显灵了。
“8人分成三个小组,1组负责侦察和远程火力支援,使用轻机枪、狙击步枪在800米距离上对机场火力点进行压制。”
借助之前留在路边的货车,东风兵团突击小组迅速拉近了距离,但也就在他们即将抵达预定在作战位置时,在他们的对面,一支车队却已经迎面开了过来。
——
是克钦军。
可也就在这时,站在他身后的林河却猛然出手。
陈沉大喜过望,他知道,这辆卡车、这架高炮不可能被几发机枪子弹轻易摧毁,如果能架住机场方向,甚至不需要直升机的支援,他们就能完成对机场内所有目标的摧毁。
在这两分钟内,东风兵团倾泄了超过1500发子弹,机枪手每人至少打空了两个弹匣,手雷的消耗也直接过半。
6公里距离上无法锁定,难道八百米还不能锁吗?
但此时的陈沉也并不追求一发入魂,哪怕打不掉m2,打打卡车总还是没问题的。
“没问题!”
他们没有试图去寻找任何掩体,两挺机枪同时开火,不到3秒钟,头车、以及站在车旁的军官直接被打成了筛子。
当p51完成转向继续拉升时,第二轮发射的两发前卫-2居然越过了火网,追上了那架还在高速机动的p51。
短促的一声指令之后,货车后斗的6个大汉几乎在同一时间跳下了车。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连续小摔炮落下,又有两辆车被清空。
“就是现在!”
陈沉没有任何机会开枪,在现在的情况下,他只要敢露头,迎接他的结果就只有一个:
被打成碎片。
“侦察组占据有利地形,突击组原地整理装备,支援组继续前往洼地寻找有利阵位!”陈沉大声下令,8人小组立刻兵分三路,扑向各自的预定战位。
他显然从来没有听过这种事情,但对陈沉的决定也只是下意识的疑惑,没有一丝一毫的“质疑”。
此时,距离直升机到达预定作战位置还有8分钟,众人跃出丛林,用最快的速度向机场方向靠近。
紧接着,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等陈沉再回头时,这架高炮已经被彻底摧毁!
这可不是m2的手笔。
计划制定完毕,所有人即刻开始行动。
最后两辆货车上还剩下不到20人,但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反抗的意志了。
双联装23毫米口径高炮!
“用前卫-2来打地面单位?”
标枪可以打飞机,毒刺也可以打坦克。
支援组的3人距离洼地还有200米,他们倒是没有暴露位置,也没有受到任何阻击。
zu-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