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总,你们这个控制中心,距离聚变实验堆只有几百米,会不会太危险了?万一反应堆失控发生爆炸,这里就夷为平地了吧!”一位来自央视的记者,开口询问道。
“在医学领域有句话,说的是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句话放在核反应上同样适用。在点火试验阶段,加入的氘氚气体,也就几毫克到十几毫克,即使完全爆炸,威力也就和一个大型航弹差不多。咱们这个控制中心,别看矮趴趴的,其实主体建筑在地下,建设的时候,在周围的墙体中,浇筑了几米厚的钢铁防护层,即使硬抗核弹都没问题。在聚变实验堆周边,还有几个同等防护性能的地下安全屋,待会儿进行点火测试的时候,其他工作人员都会撤离到安全屋中,以确保人员安全。”
“原来是这样,我就说这聚变实验堆周边怎么一栋高层建筑都没有,原来是建在了地下。”
乔瑞达带领一众人等,走进一座挂着“聚变实验控制中心”牌匾的低矮平房,然后乘坐电梯一直往下走了两分多钟。在电梯打开的时候,众人眼前的视野豁然开阔起来,入目之处,是一个挑高十米以上,面积超过五百平米的圆形大厅。中间是一个圆形空地,周围均匀排布着十几排桌椅,呈现出放射状,上面安装着各种设备仪器和电脑,密密麻麻的线缆从地面伸出来,联接在设备和电脑上。有一百多名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坐在各自的工位上,低头忙碌。
看到乔瑞达等人的到来,贺知夏带着两名中年核专家迎了上来,“乔总、曹总、还有诸位媒体朋友,欢迎来到聚变控制中心。我是瑞达航天总经理贺知夏,大家跟我来。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点火测试马上开始,大家各自找个空座位就坐吧。要拍照或者摄像请自便,但是不要开闪光灯,不要影响我们的工作人员。有什么问题,可以等到测试完成后再问。”
贺知夏将众人带到大厅边缘的后排座位上,告罪一声,继续去前面忙碌了。
十几分钟后,扬声器内传出一个声音,“报告控制中心,氘氚燃料已加注完毕,聚变实验堆范围清场完毕,点火测试可随时开启。”
“控制中心收到,地面维护小队,你们马上撤离,进入地下安全屋待命,重复一遍,你们马上撤离,进入地下安全屋待命。”
“维护小队明白,正在撤离中。”
“乔总,聚变堆点火测试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了,要不您来下达指令吧?”贺知夏走到乔瑞达身边,低头向他请示道。
乔瑞达摆摆手,说道:“这套聚变设备,你全程参与了安装与调试过程,想必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就由你来下达指令好了。”
“好的,乔总,你就瞧好吧!说不定咱们这次一开机,就能打破几个记录。”贺知夏有硕士文凭,不过是电化学方面的,以前对核聚变并不了解。不过应聘成为瑞达新能源公司总经理之后,得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聚变发电,他当即上网查资料,恶补了一番可控核聚变相关知识。最近两个月,又跟着几个核能专家,安装调试聚变实验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整个聚变堆的构成、原理和工作流程,已经了解的相当深入,说是半个专家也不为过。只是按照乔瑞达设计的启动流程,下达指令,进行一次聚变实验堆的点火测试,自认还是没问题的。
其实这座可控核聚变实验堆,是乔瑞达根据《钢铁侠》电影中史塔克工业的大型电弧反应堆的图纸和工作原理,结合现有设备和工业水平,设计出来的。其中的部分核心部件,国内生产不出来,去国外定制又等不及,乔瑞达只好开启金手指将这些核心部件复制出来。这其中就包括一套聚变实验堆的智能控制系统,它以强大的算力,全面监测聚变堆中各个传感器的读数,实时调控磁场强度和分布,控制氘氚燃料的输入速度,确保聚变反应稳定可控。正是有了这套智能控制系统存在,乔瑞达才放心让非专业出身的贺知夏去下达指令,进行点火实验,而不担心出现人为操作失误,发生危险。
“打开聚变实验堆电源开关,采集传感器数据,开启全息模拟系统。”贺知夏回到属于他的工位上,打开话筒,下达第一条指令。
随着指令下达,许多工作人员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出现了快速的跳变,或者明显的波动,最后稳定到了一个数字。与此同时,大厅中央的空地上,投射出一道道光线,在空中彼此碰撞交织,构成一个半透明甜甜圈形状的设施,很显然在这片空地下面,隐藏安装了一台中型3d全息投影仪。现场诸人,都是核能专家、电力专家,对可控核聚变多少有一些了解,一眼就看出,这个全息图像,是他们刚刚参观的那座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的等比例缩小示意模型,同时也是一座缩小版的托卡马克装置模型图。
“开启超导约束线圈,打开阀门,向反应腔室内加入氘气氚气,开启微波加热器,开启中性粒子束注入器,对气体进行加热。”
第二条指令下达,超导线圈开启,产生强大的螺旋磁场,由于耗电太过严重,控制大厅内的照明灯光都出现了明显的明暗变化。这还是乔瑞达专门“研发”了一种常温超导体,用来制作线圈,从而省掉了大量制冷设施,降低了电能消耗之后的成果。如果是使用低温超导线圈的常规托卡马克装置,能耗是这座聚变实验堆的两倍不止,必须要配备一条电力专线和一座变电站才能保障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