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长剑 > 第1249章 上班

桓温、阴元的检查也就是走走过场。

虽说历史上真有不少封驳皇帝诏书的内臣,但那是看菜下碟的桓温、阴元没有胆子这么做。

一般而言,邵勋如果是在前朝(如观风殿)办公,他身边就围绕着这些人。

如果是在后朝办公(如甘露殿、黄女宫),身边就是女官了可以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当然,在皇后寝宫甘露殿,他还不至于这么乱来。

另一位黄门侍郎裴宪前几天病逝了,目前就只有阴元一人。因此,在叮嘱了几句后,他派了两名小史带着一上午积累的诏书,统一送往门下省。

慕容翰父子三人很快被带了进来,大礼参拜。

起身之后,邵勋、慕容翰对视一眼,两人都是一怔。

慕容翰心道:“邵勋怎么长得跟熊一样?”

邵勋心道:“慕容翰怎么长得跟熊一样?”

赐坐之后,邵勋又看了下慕容铄、慕容钩,他们比起慕容翰就瘦弱不少了。

邵勋拍了拍手,坐在王羲之对面的散骑常侍辛谧上前,宣读任命慕容翰为扬武将军的诏书(敕)。

慕容翰听完,神色微动,但并没有什么欣喜的意思,只再拜谢恩。

“卿为何出奔大梁,而非高句丽或宇文氏?”邵勋问道。

“高丽暗弱宇文乃大梁臣属,非良选也。”慕容翰答道。

“若中原尚在混战,你会出奔何处?”

“宇文氏。”

邵勋笑了,道:“卿倒是实诚。慕容皝可有图谋中原之意?”

“其人虽有野心,然受中州士人劝导,深知国力悬殊,故不敢轻举妄动。”

“那就是有了。”邵勋说道:“一旦中原混战乃至四分五裂,其人必率鲜卑大军南下。”

慕容翰没有否认。

“朕若兵发辽东,收复平州故地,怎么打?”邵勋又问道。

“陛下奄有九州,富甲四海,直接出兵便是。”

“慕容皝有丁几何?”

“若大发之下,则十余万。”

“也就是说,寻常只有六七万胡汉兵马?”

“是。”

“朕知矣。”邵勋站起身,看向挂在墙上的地图,问道:“伐辽东,难在何处?”

“难在军馈。”慕容翰的目光也被地图吸引了。

邵勋点了点头。

对中原王朝来说,伐辽东最难的就是后勤。

此时只有一条“卢龙道”可以走,多为山路,弯弯曲曲,年久失修,运输能力十分可疑。

“滨海道”(辽西走廊)尚未析出来,目前还是辽泽的一部分,这个要到唐末五代那个小冰河期才会淤积成陆,然后被人修缮成驿道。

李世民一伐高句丽时穿越辽泽就吃了大亏。

到处是没有退化的沼泽湿地,泥泞不堪,以至于把马车填进沼泽之中,再铺上苇草以利通行。

路上浪费了太多时间,九月退兵时又遭遇雨夹雪,全军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

至于广神那个二愣子,在后勤上吃的大亏更不用多说。

这个年代的辽泽只会比隋唐时更大,覆盖范围更广,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辽泽是在晋末南北朝这个小冰河期退化,然后被人工开发为城市、农田,这就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先在朝任官吧。”邵勋看了慕容翰一眼,道:“勿要多想。”

慕容翰心下一惊。

让他们退下后,邵勋又坐了回去,唤诸葛甝、诸葛虪、诸葛衡三人入内。

分次落座之后,邵勋说道:“广州新复,诸葛道明可谓头功。壮哉,为朕拿下了荆、宁、交、广、江五州之地,复破江东水师,覆亡司马氏。立国以来,功劳如此之大者,可谓罕见。郡公都不足以酬其功劳,故卿等三人各有分差。”

说完,又让辛谧宣读三份敕书:诸葛甝任扬州幕府(张硕开府)参军、诸葛虪任安丰太守、诸葛衡任右骁骑卫司马。

诸葛恢本人即将入京。

中书监张宾的身体实在不行了,已归家静养,此职空缺了出来,将由诸葛恢出任。

另外,他还受封鄱阳郡公,食邑两千三百户,追赠其父长水校尉、其母费县君。

至于财货、美人赏赐,那都是应有之意——当然,邵勋还不至于把司马氏后宫嫔御赏赐出去,让人家为难,掖庭随便挑一个他还没享用过的李成后妃、宗女即可。

诏书宣读完毕后,三兄弟感激涕零。

天子还是大方的,没有随便给个六公把父亲投闲置散,而是给了实权中书监之位。

父亲才五十,对仕途还是有想法的。如此在中枢干个十几年,年迈致仕前给个六公是最好的结局。

“留下来与朕一起用膳。”邵勋看了看外间的天色,满面笑容道。

劳累了一天了,下班!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