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弥漫性,雪肠?
陈岩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尽管戴着口罩,那股黑气压还是从眉宇间透出来,连带着手术室的空气都凝滞了几分。
原来ai机器人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眼前这枚钻石般镶嵌在肠系膜上的赘生物,任谁看都与结核不沾边。“小孟“竟会误诊为肠结核?
无影灯将陈岩紧锁的眉头照得棱角分明。
他盯着那粒在生理盐水中熠熠生辉的“钻石“,忽然觉得讽刺——最精密的算法,终究敌不过人类医生的那双眼睛。
“噗嗤~”二线教授一下子笑出声。
“小孟,是这样,刚才没说清楚。”陈岩决定给罗浩一个面子,“小孟”平时看着还行,也做了很多诊断,怎么一上台看见实物后就不一样了呢。
也怨不得“小孟”,陈岩给罗浩、小孟找借口,应该是图像分析还不够强,现在只能做文字分析。
“ct,你看了吧。”陈岩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温和。
“看了,陈主任。”“小孟”老老实实的回答。
“各项化验单,你现在去看一眼,外院带来的,这些资料应该没输入呢。”陈岩道。
“小孟”转身去拿病历,“初步诊断是肠梗阻,我打开后,充气的肠道就冒出来。按照一般经验,肯定有肠道扭转,甚至打个结都有可能,你懂吧。”
陈岩像是在和deepseek聊天,尽量让自己输入的数据详实一些,ai能更好的体会自己的意思。
现在看,陈岩渐渐信了一个“谣传”——deepseek会胡编乱造。
这可不行,写论文杜撰几篇论文是小事,顶多算是学术不端。
然而现在是临床,任何一个判断都要命的。
“懂,陈主任。这时候只能希望肠管别较窄性坏死,即便是坏死的话长度也短一点,要不然就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小孟”回答道。
这不是挺好的?
陈岩心里叹了口气,看样子ai还是有问题。
就像是自家的小爱同学一样,问它城门楼子,它给自己回答胯骨肘子。
或许看见文字后“小孟”能好一些。
“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陈岩努力让自己的语言详细一点,毕竟“小孟”这种ai能做的事情看样子不是很多。
“没等我做什么,肠管就自己开始瘪下去,我没动。”
“几分钟后,肠管几乎恢复到正常偏大一点的直径,我查看肠道,没有扭转,也没有较窄,打开腹膜后肠梗阻自己就莫名其妙的恢复了。”
“喏,这里。”陈岩拎起肠系膜,“这里有赘生物,直径很小,几个毫左右,数量很多,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小孟你看完化验单之后看一眼赘生物,帮我判断一下到底是什么。”
“小孟”已经把病历放下,看着陈岩手里的肠系膜上的赘生物,轻声回答,“陈主任,是肠结核。”
“!!!”
“!!!”
陈岩叹了口气,唉的声音在无影灯下盘旋回绕,绕梁三日,久久不散。
“算了。”陈岩转身。
自己已经叙述的极其详细,“小孟”竟然还坚持说是肠结核,真是ai不可教啊。
“在协和,这种叫做弥漫性雪肠。”
“小孟”的声音飘过来。
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像是一道雷似的,在陈岩耳中翻滚。
“???”
“???”
陈岩刚要让孟良人把“小孟”带走,可随即便听到“小孟”的解释。
弥漫性雪肠?
好古怪的名字。
“这不是一个诊断,是根据临床肉眼看见的症状,约定俗成的一个名字。是肠结核弥散的一种,类似于雪样的赘生物是肠结核导致的。”
“相关的论文,您可以查找……”
“小孟”开始复述论文编号。
“……”
手术室里落针可闻,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钉在肠系膜上那簇晶莹的异物上——说像碎钻太过刻意,倒似初冬第一场雪落的霰粒,疏疏落落嵌在粉红的组织间。
“雪肠,还弥漫性的。“陈岩没来由想起啤酒屋的招牌套餐:冰镇雪配红肠。那咸香与麦芽香交织的滋味,与眼前这幅诡异画面形成荒诞的对比。
无影灯将那些“雪粒“照得璀璨夺目,每粒都折射出冷冽的光。
麻醉机的节奏声突然变得刺耳,像是提醒众人回归现实的闹铃。
“不对,小孟,有痰培养。”陈岩忽然打断了“小孟”的话语。
“陈主任,痰液嗜酸杆菌培养的确是阴性,但阴性不代表没有结核。患者还有少量胸腔积液,胸部ct上有类似于陈旧性结核的影响标志。”
“小孟”又开始“啰嗦”起来。
“小孟“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如同书写一份严谨的病历:从鉴别诊断到初步判断,再到最终确诊,每个环节都辅以详实的依据。
整个分析过程耗时颇长,但这次没人贸然打断。
站在一助位置的二线教授,脸上原本的戏谑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愈发凝重的神情。
无影灯将“小孟“的表情映得冷冽如霜,它平静的声音在手术室里回荡,像在宣读某种不容置疑的判决。
监护仪的滴答声不知何时变得异常清晰,仿佛在为这场人机交锋计时。
虽然“小孟”说话不像是正常聊天,类似于写病历,还是甲级病历那么啰嗦,一看就不像正常人。
可是!
它说的有道理。
一切的一切都证明“小孟”的判断是对的。
“那我该怎么办?”陈岩询问。
“第一,切肠系膜送病理活检,活检结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肉芽肿性炎,请排除结核。”
“小孟”把病理科经常用的模式都说了出来。
“第二,做相关检查,鉴别诊断,排除结核的可能。”
“第三……”
“第八……”
“小孟”滔滔不绝的说着。
陈岩沉默了,一句话都没说。
等“小孟”终于停下来,孟良人连忙用肩膀撞了一下“小孟”,堆笑弯腰,“陈主任,小孟说的有点啰嗦,但大概就是这样,具体手术,您来。”
“嗯,老孟啊,你给小罗教授打个视频……先打个电话,问问他忙不忙。”
“好。”
孟良人早已料到会是这样。
尽管“小孟“的分析滴水不漏,可陈岩这种老江湖,怎会轻易把决策权交给一台机器?
在陈主任心里,三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远比算法生成的诊断报告来得可靠。
哪怕他嘴上说的再怎么好听,实际行动里也会极其谨慎。
无影灯下,陈岩的眉头越锁越紧。他摩挲着手术刀柄的拇指突然停住。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听到老孟的声音。
“罗教授,您忙么?我在手术室,陈主任找台上会诊。”孟良人简短的描述了场景,和ai一样。
“好好,那我给你打视频。”
视频拨通,孟良人调节角度。
“陈主任加班急诊手术呢,辛苦。”罗浩温和的声音传出来,让陈岩心中一定。
“小罗,ai诊断是肠结核,你再帮我看一眼,要真是的话我就关了。”
“哦,弥漫性雪肠,这可不常见,我也只在论文上见过,平时都是听柴老板偶尔说过几句。”罗浩道。
罗浩一搭眼就说是弥漫性雪肠,和“小孟”的诊断一模一样,这下子陈岩放了心。
原来是这样。
看样子这是自己的知识盲区。
“老孟他们传染病院比较多见,但最近二十多年结核病的患者数量少了,相关患者几乎成了罕见病。改开前后,类似的患者不少见,我家协和病历库里有几百份类似的病历。”
“……”
陈岩陷入长久的沉默。
罗浩再次提及协和百年病案库,提及时代洪流如何重塑疾病谱系,提及社会环境与特定病症的此消彼长。那些泛黄的病历纸页上,凝结着几代医者的智慧结晶。
这份厚重底蕴此刻化作无可辩驳的论证——只需一眼就能洞悉罕见病症背后的玄机。
陈岩望着无影灯下那簇晶莹的“雪粒“,终于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这个动作很轻,却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陈主任,没什么事儿,我在病历里看见从前好多术者老师都记录了打开腹腔后肠梗阻、肠胀气莫名其妙自行缓解。”
“啊!对啊,这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现在结核病患者少了,各地传染病院都快黄的差不多了,没有足够的患者做数据搜集。”罗浩也略有一点惋惜,不过随后笑道,“没了是好事儿,是好事儿。”
“对对对,是好事儿。”陈岩附和,没有三重肯定表示否定的意思,只是在说罗浩说得对。
“小罗,你忙什么呢?”
“高铁上,忙了一个周末,正在往回赶。”罗浩回答道。
“辛苦,那我这面手术了。”
“嗯,回头聊。”
挂断电话,陈岩吁了口气,侧头看了一眼“小孟”,“老孟,你们是准备看完还是下去?”
“看完吧。”孟良人道,“小孟也要多采集一些样本,对了,患者家属没签字吧。”
“签什么字?”
陈岩一愣,以为术前签字让住院老总给忘了,他马上恶狠狠的瞪着住院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