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 第265章 昔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br>一个月后。
    秦国使者的车队驶出邯郸城。
    马车之内,姚贾只感觉胸中壮怀激烈:“三年前,本官被卫兵架住腋下,丢出邯郸城。”
    “又被夺走一切家产,只留一身薄衣,顶风冒雪的走出了赵国疆域。”
    “可今日!”
    晚秋的凉风却吹的姚贾倍感灼热、面色潮红:“本官携威而来、载誉而归!”
    “不负我王信任之恩!”
    嬴政给了姚贾三十天时间。
    但姚贾仅仅用时二十五日便达成了与赵国的协定。
    秦国承认赵国对镣阳的所有权,对滏口陉、清漳河下游的掌控权,并赠小翼五十、中翼十、大翼二予赵。
    赵国承认秦国对魏国全境的所有权,并在三个月内输粮二十万石予秦,允许秦燕二国经赵土展开贸易。
    除此之外,另有大量关于贸易、疆域划分、盟约的补充协定。
    整体协定基本遵从战场上双方将士用拳头和刀剑打出来的战果,看似对大秦略显不利。
    但大秦的弱点实在是过于明显。
    粮草的短缺和时间的限制让姚贾处处受限。
    拿着如此起手牌,却能与赵国打个不相上下,已经足以证明姚贾的能力!
    就在姚贾畅想未来之际,马蹄隆隆、金铁交鸣之音悄然响起并愈演愈烈。
    姚贾推开车窗回身后望,便见邯郸城头竟然多出了诸多卫兵的身影。
    没多久,赵王偃竟也站上了城门楼。
    姚贾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赵王。”
    “您后悔了吗?”
    后悔也没有用了!
    昔年本官苦苦哀求继续为您所用,您却对本官爱答不理,甚至逐我出境。
    本官相信,终有一日,随着大秦愈发昌盛,本官将会成为你高攀不起之人!
    即便,你是赵王!
    突然间,两队卫兵冲出邯郸城西城门,厉声呵斥:
    “让路!”
    “净街!”
    “退至道路两侧!”
    在姚贾略显惊愕的目光中,秦国使者的车队也被赶下道路,不得不驶入两侧泥地之中。
    半个时辰后,地面的震动愈发明显,一条黑线也映入所有人的眼帘之中。
    “将士们回来了!”
    “我大赵的勇士凯旋归来!”
    “快去寻你大兄,你大兄眼睛好,定要看看你阿翁回来了没!”
    远远看到鏖战而回的赵军,原本还因封城净街而不满的黔首们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
    赵王偃也露出一丝笑容:“恺(kǎi)!”
    十余架平车驶出西城门,每一架平车上都承载着数名乐师。
    一时间,鼓瑟吹笙之音萦绕于城门周边。
    听着悠扬的乐声,李牧有些懵逼。
    在李牧的战争生涯中,武安之战是他打的最艰难的一战,战绩也是最拿不出手的一战。
    昔日李牧全歼匈奴十余万士卒都没得到过一次恺乐。
    结果此战只是斩秦军四万余就能享受恺乐了?
    但李牧在短暂的懵逼后,还是立刻喝令:“恺!”
    军中鼓手和李牧一样完全没有准备,只能慌忙登上鼓车,手持重锤砸向战鼓。
    “咚!咚咚!”
    国泰民安的丝竹之音与金戈铁马的战鼓之音交织为一副强国的画卷。
    李牧所部行进的脚步也更快了几分。
    李牧更是率军中高层将领一马当先,疾驰于邯郸城外二十丈,翻身下马,轰然拱手,昂然高呼:“大赵将军李牧,随大将军扈辄出征,又得王令假主帅之职,今日领军而回。”
    “此战,守武安不失,西却秦军三百里,夺秦之镣阳,斩敌四万六千七百二十级。”
    “望王大悦!”
    说话间,李牧还是有些忐忑。
    该不会是大王看错了军报,所以才恺乐以迎的吧?
    而今听到了真实的战报,大王会不会勃然大怒?
    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赵王偃畅快大笑:“寡人悦!”
    “将军果敢、将士悍勇,守土不失、攻占秦土,寡人大悦之!”
    “令!”
    赵王偃朗声开口:“将军李牧曾镇代、雁门,备匈奴。”
    “十四年间,将军李牧斩胡骑三十余万,开地千里,令胡骑不敢南下!”
    “此战将军李牧临危不乱、挽狂澜于将倾,令我大赵反败为胜。”
    “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黔首安集,故封将军李牧以武安。”
    “号,武安君!”
    全军将士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赵王偃?
    封地、封君?
    大王您确定没说错吗!
    李牧更是不敢置信的掐了自己一把。
    本将,封君了?
    而且还是武安君!
    秦之武安君白起,威压天下、战无不克!
    赵之武安君苏秦,合纵六国,令秦国十五年不敢踏出函谷关一步!
    而今,如此武功治世、威信安邦的封号却落到了他李牧的身上!
    本将何德何能啊!
    赵王偃朗声发问:“武安君可敢保我大赵黔首、迫秦不敢东进乎!”
    军中可不讲究谦逊。
    本将的战绩确实比之白起相去甚远。
    可本将的能力却不会比白起差!
    李牧梗着脖子高呼:“末将必为王上守土开疆,不负武安之名!”
    赵王偃畅快大笑:“善!甚善!”
    “寡人的武安君,上城来,让寡人好好看看你!”
    “宫中已备好珍馐美酒,令众将入宫宴飨!”
    “军营之中也已烹羊宰豕,今夜肉食管够、美酒管够,不醉不归!”
    赵军将士齐齐振奋狂呼:“拜谢大王!”
    领着军中中高层将领刚刚踏进城门,大量朝臣就围绕而来,拱手而笑:
    “武安君今日遭逢大喜,定要痛饮三爵啊!”
    “微臣家中长女年已十四,正是婚配之龄,据闻武安君之子俊朗英武,不知可曾婚配?”
    “武安君此战为我大赵开疆扩土、更是打消了秦军的嚣张气焰,本官为武安君贺!”
    李牧性子直,说话也直,平日里没少得罪人。
    所以李牧在镇守代郡时屡被邯郸贵人们刁难,每每回邯郸也都是门庭冷清,无人拜谒。
    可今日,就连郭开都对李牧笑脸相迎,言语之间尽是奉承。
    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李牧也压不住心中激动,笑着连连拱手:“多谢多谢。”
    “今夜必当不醉不归!”
    热闹和喧哗以李牧为中心,从城外向邯郸宫移动而去。
    待城门外重归冷清,卫兵才放开了对道路的管控,秦国使者的车驾也得以重新驶上道路。
    然而姚贾的眉头却依旧紧锁。
    他没觉得被打脸。
    毕竟他真的被打过很多次脸,心理承受能力极强。
    姚贾只是感觉有些不对劲:“李牧之功确实已足以封君。”
    “但此战的战功却并不是非封君不可。”
    “此战便封武安君,那若李牧再战再胜,又该如何封赏?”
    “且本官两日前就有意启程,赵国却强邀本官留驻,今日方才放本官回秦,想来也是为了让本官能见李牧封君之举。”
    赵国的每一个举动似乎都有很合理的解释。
    但当诸多细小的细节汇聚成一起,却让姚贾倍感警觉。
    再想起面见赵王偃时赵王偃几次忍不住的咳嗽和空气中淡淡的腥味,一个念头突然跃出脑海:“赵王或许非是染了风寒,而是时日不多矣!”
    “所以他急了!”
    “他急于为自己看好的将领树立威信,急于展现出自己的求才之心,为赵国招揽更多人才,留待下一任君王取用!”
    得出这个猜想后,姚贾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毕竟今年赵王偃才三十来岁,正是年轻力壮的年岁。
    时日不多这个词怎么想都和赵王偃联系不到一起。
    眉头紧锁间,姚贾踏步上车,沉声开口:“昼夜不休、沿途换马,加速回朝!”
    时至深夜。
    姚贾还在赶路,李牧还在喝酒。
    好在对于久驻北疆的武将而言,邯郸城的酒水难以醉人。
    就在李牧抱起酒坛准备去跟自己的麾下畅饮时,一名宦官走到了李牧身边,低声开口:“武安君,大王相邀!”
    李牧当即拱手:“请前面带路!”
    匆匆整理了一下刚换上的朝服,李牧跟在宦官身后快步进入御书房,拱手一礼:“末将拜见大王!”
    赵王偃笑而颔首:“武安君不必多礼。”
    “坐!”
    令宦官搬来软榻,请李牧坐在自己面前,赵王偃方才开口:“爱卿以为,我大赵未来如何?”
    李牧本就挺直的腰杆顿时就更直了。
    沉吟片刻后,李牧方才开口:“大赵危急!”
    赵王偃轻笑:“果真是寡人的武安君啊!”
    “详细说说。”
    随着秦军退去,朝中满是歌功颂德之声。
    但他们那是为了大赵而高兴吗?
    赵王偃第一天斩断的垂旒,第二天就被匠人重新穿好系在了冕冠上!
    这种真话,也就只能从李牧、触龙这等直臣嘴里听见了。
    李牧沉声道:“秦夺魏土,以至于秦可从东、南、西三面攻赵。”
    “且秦屡战屡胜,秦之将士若再闻战必定大喜,军心高昂。”
    “更令末将心中不安的,是秦之将领。”
    “此战臣与秦将王翦交战,此人能力不弱于末将,只是兵寡粮少方才为末将所破。”
    “然,秦非只王翦一将,更有长安君在侧!”
    “秦将王贲、秦将蒙武亦皆有大将之姿,皆可领兵攻赵。”
    “反观我大赵,大将稀缺也!”
    “仅只末将一人,何以同时照应东、西、南三方战局?”
    赵王偃收敛笑容,肃声发问:“听武安君之意,若我大赵再与秦交战,我大赵胜算不多?”
    李牧斩钉截铁道:“局部交战,末将必凯旋而归。”
    “若启大战,我大赵必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