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 > 第961章 万事俱备

张岳带领团队在生態摹擬项目上继续高歌猛进,

凭藉著前期积累的经验和匯聚全球人才的优势,

很快便在模擬月球环境的生態舱里成功培育出了几种耐寒耐旱的植物。

这些植物在特殊调配的“土壤”和人工模擬的光照下茁壮成长,

叶片翠绿欲滴,让团队成员们兴奋不已。

“大家看,我们的植物生长得非常好,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確的。”

张岳站在生態舱外,透过透明的观察窗,对著身边的团队成员们自豪地说道,

“接下来,我们要加快步伐,引入更多的生物种类,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態系统。”

团队里的专家们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干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陆续引入了一些小型的昆虫,

如蚯蚓来疏鬆“土壤”,蜜蜂来帮助植物授粉。

起初,这些昆虫在生態舱里也能勉强生存,

生態系统似乎在朝著良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

隨著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植物虽然依旧生长,但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而且叶片开始出现枯黄的现象。

昆虫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原本忙碌的蜜蜂不再频繁地在朵间飞舞,

蚯蚓也大多蜷缩在“土壤”深处,不再活跃。

“这是怎么回事?”

张岳看著生態舱里日益衰败的景象,眉头紧锁,大声问道,

“我们之前不是进展得很顺利吗?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团队里的资深生態学家陈教授皱著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

“张总,经过我们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目前生態系统里的物质循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气和有机物,无法被昆虫充分消耗和转化,

而昆虫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排泄物,也不能及时被植物吸收利用。

这就导致生態系统里的物质逐渐失衡,各种生物的生存都受到了影响。”

“而且,月球的环境和地球相差太大,

我们虽然模擬了部分环境因素,但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在影响著生態系统的稳定。”

另一位专家李博士补充道,

“比如月球表面的辐射强度、昼夜温差等,都可能对生物的生长和代谢產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张岳听了专家们的分析,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他原本以为生態系统建立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

只要把各种生物放在一起,提供適宜的环境条件,它们就能自然地形成一个循环。

可现在看来,事情远比他想像的要复杂得多。

“我不管这些什么物质循环、未知因素。”

张岳有些急躁地说道,

“你们都是全球顶尖的专家,怎么连一个小小的生態系统都搞不定?

在我看来,生態系统建立很简单,小学生都会。

你们看看小学课本,里面肯定有关於生態系统的基础知识。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给我找到小学课本,重新学习一下生態系统是怎么建立的。”

专家们听了张岳的话,都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张岳会说出这样的话,脸上纷纷露出了不满和委屈的神情。

“张总,我们研究生態学这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怎么能和小学生相提並论呢?”

陈教授有些生气地说道,

“小学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最基础的常识,根本无法解决我们目前遇到的复杂问题。”

“就是啊,张总。”

李博士也附和道,

“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您不能这么轻易地否定我们的专业能力啊。”

张岳却不听专家们的解释,他大手一挥,坚定地说道:

“我不管你们有什么理由,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

如果连小学的知识都掌握不好,还怎么研究这么高深的生態系统?

都给我行动起来,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

专家们无奈地嘆了口气,虽然心里十分不满,

但张岳是项目的负责人,他们又不得不听从他的命令。

於是,大家只好纷纷四处寻找小学课本,准备重新学习生態系统的基础知识。

在团队的实验室里,气氛变得十分压抑。

专家们坐在各自的工位上,手里拿著小学课本,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无奈,觉得自己多年的专业研究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唉,真没想到我们会有今天,居然要重新学习小学课本。”

陈教授嘆了口气,无奈地说道。

“是啊,张总这次的做法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李博士也附和道,

“我们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工作,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就在大家纷纷抱怨的时候,一位名叫张洁霞的年轻专家却静静地坐在角落里,

认真地翻看著手中的小学课本。

她没有参与大家的討论,而是全神贯注地盯著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幅图。

张洁霞在生態学领域虽然还算年轻,

但她一直有著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她觉得既然张岳让他们学习小学课本,那课本里说不定真的隱藏著什么解决问题的线索。

当她翻到课本上关於原核生物的介绍时,眼睛突然一亮,仿佛发现了一座宝藏。

她仔细地阅读著每一段文字,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生態舱里的景象。

“原核生物,如细菌和蓝藻,它们具有独特的代谢方式,

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將其转化为无机物,为植物提供养分;

蓝藻则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气和有机物……”

张洁霞嘴里念念有词,越想越兴奋。

她突然意识到,目前生態舱里缺少的或许就是这些原核生物。

植物和昆虫形成的生態系统过於单一,无法实现物质的充分循环。

而原核生物可以作为分解者和生產者,填补生態系统中的空白,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我找到办法了!”

张洁霞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声喊道。

她的喊声吸引了实验室里所有人的目光,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课本,疑惑地看著她。

“张洁霞,你找到什么办法了?”

陈教授好奇地问道。

张洁霞激动地拿著课本,跑到大家面前,说道:

“你们看,小学课本里介绍了原核生物,如细菌和蓝藻。

我觉得我们可以在生態舱里引入这些原核生物,

它们或许能够解决目前生態系统物质循环不畅的问题。”

专家们听了张洁霞的话,先是一愣,然后纷纷露出了怀疑的神情。

“原核生物?这能行吗?”

李博士有些质疑地说道,

“我们之前一直专注於植物和昆虫的研究,从来没有考虑过引入原核生物。

而且,这些微生物会不会对生態舱里的其他生物造成影响呢?”

“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陈教授思考片刻后说道,

“目前我们的生態系统已经陷入了僵局,常规的方法似乎都无法解决问题。

引入原核生物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说不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是,我们怎么引入这些原核生物呢?”

另一位专家问道,

“月球的环境和地球不同,我们需要在地球上找到適合在模擬月球环境中生存的原核生物,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洁霞自信地笑了笑,说道:

“我们可以先在地球上筛选一些具有较强適应能力的原核生物,

然后在实验室里对它们进行驯化和培养,让它们逐渐適应模擬月球环境。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原核生物进行改造,

增强它们的生存能力和代谢功能。”

专家们听了张洁霞的详细解释,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虽然他们心里还是有些疑虑,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於是,大家立刻行动起来。

张洁霞带领著一部分团队成员,开始在地球上四处寻找合適的原核生物样本。

他们採集了土壤、水体等各种环境中的样本,然后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和筛选。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终於筛选出了几种具有潜力的原核生物,

包括一些能够分解有机物的细菌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

接下来,张洁霞和团队成员们开始对这些原核生物进行驯化和培养。

他们在实验室里模擬月球的环境条件,如低温、低气压、强辐射等,

让原核生物逐渐適应这种极端环境。

同时,他们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原核生物的基因进行修改和优化,

增强它们的生存能力和代谢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些原核生物在模擬月球环境中根本无法生存,很快就死亡了;

有些原核生物虽然能够生存,但代谢功能非常弱,

无法起到分解有机物或產生氧气的作用。

“这可怎么办?我们筛选了这么多原核生物,都没有找到合適的。”

李博士有些沮丧地说道,

“难道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吗?”

“不要灰心,李博士。”

张洁霞鼓励道,

“我们才刚刚开始,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

我们要继续寻找更多的原核生物样本,不断优化驯化和培养的条件,

相信总会找到適合的。”

在张洁霞的鼓励下,团队成员们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投入到研究中。

他们不断扩大样本的採集范围,从深海热泉到高山冻土,

从沙漠戈壁到热带雨林,几乎跑遍了地球的各个角落。

同时,他们也不断改进驯化和培养的方法,尝试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终於找到了一套適合原核生物在模擬月球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方法。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团队终於成功驯化和培养出了几种能够在模擬月球环境中稳定生存和高效代谢的原核生物。

“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些原核生物引入生態舱,看看它们能否改善生態系统的状况。”

张洁霞兴奋地说道。

在张岳的同意下,团队成员们小心翼翼地將培养好的原核生物引入了生態舱。

他们密切观察著生態舱里的变化,心里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起初,生態舱里並没有明显的变化。

植物依旧生长缓慢,昆虫也不太活跃。

但过了几天,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叶片变得更加翠绿有光泽;

昆虫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蜜蜂在朵间忙碌地飞舞,

蚯蚓在“土壤”里欢快地蠕动。

“太好了!我们的方法奏效了!”

张洁霞兴奋地喊道。

团队成员们纷纷欢呼起来,他们看著生態舱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张岳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十分高兴。

他来到实验室,看著生態舱里的变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洁霞,你这次干得太漂亮了!”

张岳走到张洁霞面前,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

“没想到小学课本里的知识真的能解决我们的大问题。

看来我之前的想法有些片面了,不应该否定你们的专业能力。”

张洁霞笑了笑,说道:

“张总,其实这也不全是小学课本的功劳。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是运用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小学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发,让我们想到了引入原核生物这个方法。”

张岳点了点头,说道:

“你说得对。这次的经歷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基础知识,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

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一种知识,要善於从不同的地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

“而且,这次的成功也离不开团队里每一个人的努力。”

张岳接著说道,

“大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没有放弃,而是团结一心,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值得我们继续发扬下去。”

团队成员们听了张岳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知道,这次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著他们。

但他们也坚信,在张岳的带领下,在团队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

他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人类大规模登月的伟大目標。

隨著时间的推移,生態舱里的生態系统越来越稳定。

植物、昆虫和原核生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系统,

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著生態系统的平衡。

“我们的生態系统终於成功了!”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张岳激动地说道,

“这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人类探索太空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优化生態系统,提高它的稳定性和適应性,

为人类在月球上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做好准备。”

团队成员们纷纷鼓掌,脸上洋溢著自信和坚定的笑容。

在生態舱的生態系统取得稳定成功之后,

张岳的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新的征程——研究重力问题。

毕竟,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这对於人类移民月球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巨大挑战。

团队里负责物理研究的王博士率先站了出来,

他信心满满地对大家说:

“各位,重力问题虽然棘手,但並非无解。

我们可以先从模擬月球重力的环境入手,

看看人体在这种环境下会有哪些生理变化,

然后再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办法。”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於是,团队迅速搭建起了一个模擬月球重力的实验舱。

这个实验舱运用了先进的离心技术,能够精確地模擬出月球的重力环境。

实验开始的第一天,团队成员小李自告奋勇地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实验舱的志愿者。

他穿著特製的实验服,缓缓走进了实验舱。

当实验舱启动,模擬月球重力生效的那一刻,

小李只感觉身体变得轻飘飘的,仿佛失去了平衡。

他努力地想要站稳,却还是踉蹌了几步,差点摔倒。

“小李,你感觉怎么样?”

王博士在实验舱外通过通讯设备焦急地问道。

“王博士,我……我感觉有点晕,身体也不受控制。”

小李声音有些颤抖地回答道。

“別著急,先適应一下,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態。”

王博士安慰道。

小李在实验舱里艰难地適应著,他尝试著走动、跳跃,

每一次动作都显得那么笨拙和吃力。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个小时后,小李终于坚持不住,

向王博士发出了结束实验的请求。

“王博士,我实在不行了,感觉脑袋都要炸了,身体也快散架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