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狂卷圣贤,带着赵云打天下 > 第510章 改元靖康
    苏烈登基称帝的流程很简单。
    相比之前历代帝王繁琐的程序。
    仅仅只是向天下发布了一道诏书而已。
    天下共主,有没有资格坐在天子宝座上。
    能不能赢得天下人的敬仰。
    不是靠登基大典有多隆重而决定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所向,才是一位帝王够不够格的唯一标准。
    苏烈的登基典礼没有举办。
    各地的百姓们,却自发举行了盛大的庆典。
    在田间。
    在坊市。
    在大街小巷……
    处处欢声雷动。
    庆祝着大汉终于迎来了一位英明的天子。
    自汉桓帝以来,大汉百姓们已经有五十多年未曾如此开心了!
    半个世纪的苦苦煎熬。
    终于让百姓们在暗无天日的昏暗之中。
    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苏烈大力推行的各项新政,便是这份曙光的源头!
    相比民间的盛典。
    冷清许久的皇宫,也跟着热闹了起来。
    刘协死后。
    皇宫便冷清了下来。
    直到苏烈进入皇宫,这片雕梁画栋的琼楼玉宇。
    才算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不过,苏烈坚持以简朴为主。
    并没有大兴土木,对宫殿进行修改扩建。
    用他的话来说。
    皇宫已经足够大了,完全住得下一家子人。
    实在没必要铺张浪费了。
    有那个钱,还不如多打造一些军械,多给将士们发放点福利呢。
    极致的权力与荣耀。
    其实不就是返璞归真的生活吗?
    家庭和睦。
    手足同心。
    远比一切都更为重要。
    随着皇宫恢复了人气。
    德阳殿重新变成了大汉中心的中心。
    自苏烈代行天子事以来。
    霸王王府就成了百官们朝会之所。
    如今。
    朝会之地再次轮转回了德阳殿内。
    称帝后的第一日。
    苏烈身穿象征着大汉天子的九龙冕袍。
    一步步走上德阳殿。
    向着天子宝座走去。
    每迈出一步。
    往昔的一幕幕便会浮现心头。
    多年之前。
    他只是个没落的商户子弟。
    连祖上苏守节的名誉都维护不住。
    多年之前。
    他在天下诸侯的眼中,只是个不入流的小角色。
    十八镇诸侯会盟,甚至都没有向他发出邀请。
    多年之前。
    他即便手中有了兵马。
    亦要小心翼翼,步步为营。
    不敢把步子迈的太大,唯恐一不小心扯到蛋……
    一路走来。
    在兄弟们的尽心辅助之下。
    踏过千难万险。
    斩断荆棘丛生。
    今天,苏烈终于再也不必仰视任何人的鼻息。
    再也不必接受任何的委曲求全。
    这天下。
    他说了算!
    走到天子宝座前。
    苏烈缓缓转身。
    面向大殿台阶下的文武百官。
    缓缓坐下。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骤然响起: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苏烈一甩袍袖。
    中气十足的说道:
    “诸卿平身!”
    等百官们纷纷站起身来。
    守护在苏烈身旁的李元霸,便朗声说道:
    “碧血映青天,丹心照汉旗!开朝!”
    以往的大汉天子上朝。
    首席宦官会尖着嗓子喊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苏烈入主皇宫之后。
    便解散了宦官这一特殊群体。
    宦官存在的意义。
    无非是历代帝王为了彰显皇权。
    突显高人一等的身份。
    宁可残害众多男子的身体,也要搞出宦官这一体系。
    再者。
    皇帝的妃子那么多。
    实在是有点忙不过来。
    为了不让独守空房的妃子们耐不住寂寞。
    由宦官负责宫内各项事宜,皇帝才能睡的安心。
    不必去担心,时刻有一顶绿油油的大帽子,忽然砸到自己头上。
    新的王朝就要有新的气象。
    苏烈自然不会沿用旧有的陋习。
    他不需要用任何形式、任何借口去维护所谓的皇室尊严。
    实力摆在那里。
    何须维护?
    自信源于强大。
    无论何时何地,苏烈从未失去过自信。
    而且苏烈还有更深层的考虑。
    未来,他终将会老去。
    帝王之位迟早要由长子苏鼎来继承。
    苏烈现在废除宦官制度。
    也是为了给苏鼎竖立规矩。
    后宫中没有了宦官这一特殊群体。
    苏鼎日后便只有两条路可选。
    要么,像他老爹苏烈一样变的强大。
    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后宫,而不是靠宦官来约束。
    要么,就老老实实的少纳几个妃子。
    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处理国事上来。
    所以,今天站在苏烈身边的人是霸宠组合。
    以后,也会是他们。
    绝不会再有一个宦官出现。
    宦官乱权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不少了。
    苏烈有生之年,绝不允许相同的事情再次上演。
    实话实说。
    听惯了宦官们有气无力的开场白。
    李元霸这一嗓子大吼,绝对是震撼级别的名场面。
    瞬间激起了百官们的血性。
    碧血映青天,丹心照汉旗。
    这样的开场白,岂不是比“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来的更加振奋人心?
    一日之计在于晨。
    百官们精神抖擞,才符合早朝存在的意义嘛。
    一个个无精打采的。
    还开早朝有什么用?
    王允第一个走出班列。
    向天子宝座上的苏烈拜礼之后。
    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我朝尚有年号未定,天下百姓翘首以盼,还请陛下示下年号,以安民心。”
    年号是帝王在位时期的纪元。
    例如后世的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
    都是用年号来命名的。
    百姓们也能以年号在计时。
    在劳作中准确把握耕种和收获的时间。
    此外。
    记叙历史往事的史官们,也需要以年号进行记载。
    总而言之。
    年号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每当有帝王登基。
    订下年号都是头等大事。
    对此。
    苏烈心里早就有了打算。
    “从今日起,我朝年号,便定为‘靖康’!”
    汉人历史上。
    盛世屡屡出现。
    但饱受屈辱的时间段也不少。
    比如苏烈口中的“靖康”。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两宋之交时期的岳飞,以慷慨激昂的手笔。
    写下了振聋发聩的《满江红》。
    靖康年间。
    北宋抵挡不住金人的猛攻。
    吓的宋徽宗连忙把皇位传给了儿子宋钦宗。
    自己躲到后宫自称为太上皇。
    而宋钦宗也是个昏庸的软骨头。
    直接被金军打破了都城。
    连同他那位太上皇老爹一起,做了金人的俘虏。
    堂堂大宋天子。
    父子双双成为阶下囚。
    奇耻大辱!
    那么多盛世的年号不选,苏烈偏偏定年号为“靖康”。
    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后代人。
    做人,要有骨气!
    做帝王,更要挺直脊梁!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因为。
    普通人投敌,坑害的只是自家父母妻儿。
    而帝王的身后,是大汉万千子民!
    谁都可以当汉人的叛徒。
    唯独大汉天子不能!
    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
    真男人,就是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