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狂卷圣贤,带着赵云打天下 > 第486章 兵锋慑上庸
    荆州占有九郡之地。
    南阳便是荆州最北边的一个郡。
    紧挨着以帝都洛阳为中心八关。
    诸葛亮在隆中对时曾提出策略。
    让刘备以荆州为根基,北向宛、洛。
    西进巴蜀,攻取关中长安等地。
    则霸业可成,大事可期。
    这里所说的宛,指的就是宛城。
    也就是南阳郡的治所。
    刘备能把隆中对听懂几成,没有人知道。
    不过苏烈却是听的很明白。
    虽然诸葛亮向刘备讲述隆中对的时候。
    苏烈并不在身边。
    但这完全不妨碍苏烈对隆中对的理解。
    穿越过来的,就是有这个优势。
    理解的极致便是举一反三。
    把隆中对反过来用,便是苏烈打击张鲁的目标。
    诸葛亮不是要兵分两路。
    一路自巴蜀出兵进攻长安,另一路自荆州出兵攻取宛、洛吗?
    苏烈祭出拿来主义的大旗。
    亲自带兵从南阳向西进发。
    兵锋直抵汉中最东边的上庸。
    同时让马云禄传令马超、张绣。
    让他们从长安出兵。
    南下抵达关中与汉中的边界。
    在那里布置防御,不能让张鲁跨越雷池一步。
    从战略角度上看。
    苏烈完全是把隆中对反过来用。
    兵分两路威慑汉中啊!
    连麾下谋士出谋划策的过程都省略了。
    省事又方便。
    可苏烈这一番操作。
    让张鲁手下把守上庸的杨昂十分惆怅。
    在张鲁身边,话语权最重的人。
    无疑是他的弟弟张卫、张愧二人。
    除此之外。
    手下头号大将就是杨任了。
    杨昂地位在杨任之下。
    可以说是第四把交椅。
    严格来说杨昂的地位已经不低了。
    手中的兵马也有两万之多。
    几乎占据了整个汉中军的十分之一。
    怎么算也是实权人物。
    但问题是,要看跟谁比啊。
    和战斗力强悍的苏家军相比。
    杨昂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远的不说。
    就说最近被苏家军降服的蔡瑁吧。
    他在荆州的地位和影响力,比杨昂不止高出一个等级。
    结果呢?
    手握二十万荆州军的蔡瑁。
    连跟苏烈比划比划的勇气都没有。
    直接投降了!
    杨昂就靠两万多士兵,怎么敢向苏烈叫板?
    所以他很发愁。
    可不敢打也不行啊。
    没法向张鲁交代呀!
    杨昂正在万分危难之际。
    苏烈帮他做出了选择。
    苏家军前锋大将太史慈率部前来挑战!
    杨昂只好万般无奈的带兵出城。
    命部下一万士兵摆出专用于防守的阵型。
    与太史慈隔空相对。
    一看杨昂这驾驶。
    太史慈不屑的撇了撇嘴。
    两军交战之初。
    最重要的就是士气。
    将为兵之胆。
    连主将都没有战斗到底的决心。
    手下士兵还怎么战斗?
    隔着百步远的距离。
    太史慈大声喝道:
    “杨昂!你若畏惧我军,趁早投降!还能留你一条生路!”
    杨昂心里苦涩无边。
    讲真。
    他是想不战而降呢。
    可汉中军的结构比较特殊。
    除了带兵的主将之外。
    张鲁还设置了监军的职位。
    而监军之人,大多是五斗米道的高级教众担任。
    张鲁在汉中耕耘多年。
    治理方式一直沿用祖上传下来的那一套。
    说汉中军是部队,这没错。
    要说汉中军是一群五斗米道的信徒。
    那也没啥毛病。
    张鲁有点像是中世纪的欧洲教皇。
    加入汉中军的前提基础,是要先加入五斗米道。
    杨昂要是真敢投降的话。
    估计不等他走到太史慈那边。
    就要先被手下的士兵给群殴了。
    他们可都是张鲁的狂热信徒啊!
    没办法。
    杨昂只好硬着头皮喝道:
    “太史慈!你也别猖狂!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太史慈一针见血的嘲讽道:
    “杨昂啊杨昂,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你想凭着手下士兵五斗米道的双重身份,用精神战胜一切?我家大王说了,你不是张鲁!”
    “想激发出你手下士兵的狂热,你还没这个资格!”
    太史慈一句话拆穿了杨昂的老底儿。
    人家张鲁才是教皇。
    杨昂顶多算是个红衣大祭司。
    凭啥激发出士兵们的狂热?
    凭啥让士兵们的战斗力成倍增长?
    杨昂的头皮硬不起来了。
    就此陷入了沉默。
    但太史慈并没有放过他的打算。
    依旧在言语上强力输出:
    “我家大王还说了,就算是最能蛊惑人心的张角,也不是我军的对手!”
    “区区五斗米道,能和当初的太平道相比?”
    杨昂顿时又遭受了一次暴击。
    是啊。
    五斗米道仅限于汉中地区。
    再往远了说,顶多是辐射到益州北部、关中西南部等有限的地方。
    怎么能和当初,差点掀翻了大汉王朝的太平道相比呢?
    连张角都做不到的事情。
    张鲁的汉中军就更没可能了。
    用语言把对手打压的士气低落。
    太史慈认为时机已到。
    不再和杨昂多费口舌。
    挥动白虹枪仰天怒吼:
    “亮出刀枪!弩箭上膛!战!”
    跟随在太史慈身后的五千苏家军将士。
    立刻发出响亮的呐喊声。
    以战刀撞击盾牌。
    用长枪击打大地。
    在铿锵的备战声中。
    一架架连弩平端而起。
    瞄准了对面杨昂率领的上万汉中军。
    太史慈所部兵马,在人数上只有对手的一半。
    但是在气势上。
    却是对手的十倍!
    苏家军五千将士一通震天怒吼,杨昂的双眉紧紧皱了起来。
    他身后的上万汉中军士兵。
    更是两股颤颤。
    惊讶于苏家军高昂的斗志。
    他们就想不明白了。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
    谁也没有三头六臂。
    为啥苏家军的人就这么勇?
    但凡带过兵、打过仗的人都知道。
    百战精锐是经过无数战火洗礼出来的。
    苏家军便是如此。
    而张鲁在汉中龟缩多年。
    顶多是欺负欺负暗弱无能的益州牧刘璋。
    多年来始终未曾敢踏出汉中一步。
    以至于汉中军的情况,和荆州士兵差不多。
    都快呆废了!
    他们当然理解不了,苏家军为啥斗志昂扬了。
    下一刻。
    铮铮的机括声响起。
    双手握持的冠军弩先发。
    无数弩箭呼啸着飞上高空。
    在空中交织出一大片遮天蔽日的乌云。
    令汉中军士兵们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