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狂卷圣贤,带着赵云打天下 > 第402章 一夜之间变了天
    天色大亮。
    蓟县城中的士兵们纷纷醒来。
    按照平时的习惯登上城头一看。
    哎呦我去!
    苏家军先锋营中那个木杆上。
    又多了一具尸体!
    管亥非但没有把袁尚的尸体抢回来。
    自己反倒被挂上去和袁尚做伴了!
    这尼玛!
    闹呢?
    就睡了一觉的时间。
    外面咋就忽然变了天呢?
    城中士兵一片惊慌。
    彻底失去主心骨的感觉不好受啊。
    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头上,就像悬着一把超大号的利剑。
    随时有可能掉下来。
    而这把巨剑,正是苏家军出品的。
    这可咋整呀?
    相反。
    先锋营中的苏烈却是一副兴高采烈地神色。
    通过审问降兵。
    他已经知道蓟县城内发生的变故了。
    沉默了多年的管亥,忽然玩了一出异军突起。
    不但接替了袁尚的主公之位。
    还顺便弄死了袁熙那边的心腹大将牵招。
    吞并了袁熙的两万兵马!
    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苏烈都没想到,幽州战事会进展的这么顺利。
    管亥、郭图甚至先后伸出了援手。
    先是郭图挡住了牵招的援兵。
    让苏烈轻轻松松消灭袁尚的五万大军。
    然后管亥吞并牵招的兵马。
    间接帮助苏烈沉重打击了袁熙。
    隔山打牛神功啊!
    接下来的战斗。
    苏烈已经有了清晰地思路。
    先让麾下将士们好好休息一天。
    恢复昨天连续恶战两场的体力。
    然后一鼓作气拿下蓟县。
    彻底把袁家的势力封固在幽州东边。
    让袁熙无法把触手伸过蓟县。
    然后就是步步蚕食的过程。
    相信用不了多久。
    袁家就会彻底变成历史名词了。
    心情大好的苏烈。
    笑着看向苏鼎等四员小将。
    两个儿子和两个弟子,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不俗。
    比苏烈刚出道的时候还要强。
    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这让苏烈十分开心。
    培养新卧龙、凤雏的大计。
    向着成功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所以。
    苏烈决定再交给他们一项重要的任务。
    眼下俘获的降兵刚好四万左右。
    苏烈想让苏鼎他们用这四万人练练手。
    老王给了万达太子5个亿练手。
    苏烈当然也要给儿子和弟子们一笔启动资金,用来练手升级了。
    “目前我军收获四万降兵,我打算让你们四个每人训练一万降兵,半年之内,把他们训练到达到我军正规军标准的程度。”
    “你们四个,有没有信心?”
    苏鼎四小只一听。
    顿时面露喜色。
    忙不迭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执掌天下权。
    无非兵和钱。
    苏烈这意思,分明是要让他们培养自己的部曲啊。
    换句话说。
    就是把兵权分给了他们一部分。
    让他们能够真正的支棱起来。
    “父王放心!半年之后,我们一定交出让父王满意的答卷!”
    苏鼎代替其他几人做出了保证。
    苏烈笑呵呵的说道:
    “此外,我已经让远在漠州的仲谋、伯言赶过来了。”
    “漠州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他们也可以腾出手来,助你们一臂之力。”
    苏鼎一听。
    脸上的笑容更浓郁了。
    孙权、陆逊是嵩阳书院毕业的佼佼者。
    和苏鼎他们有同窗之谊。
    只不过比他们提前几届毕业而已。
    严格说起来都是校友。
    把孙权和陆逊调回来辅佐苏鼎。
    苏烈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在默许苏鼎培养自己的班底啊!
    这个时代的君主。
    大多会提前培养接班人。
    但很少有人提前把兵权交给下一代接班人。
    苏烈绝对是个例外。
    他有着鲜明的后世人思想。
    既然决定要培养接班人。
    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全方位去培养了。
    而且,苏鼎的表现。
    让苏烈坚信培养的方向绝不会出错。
    不出十年。
    苏鼎就会在磨练中成长。
    逐渐成长为合格的下一代君主。
    无独有偶。
    曹操也在琢磨着培养接班人的事情。
    他的年纪比苏烈大的多。
    如今已经是年近五十的中老年人了。
    比苏烈更加迫切的需要培养接班人。
    看着面前最出色的四个儿子。
    曹操的眼神表示他对儿子们十分满意。
    最大的曹丕今年20岁。
    文治武功都不错。
    比他小两岁的曹彰已经18岁了。
    黄须儿的威名在军中早已声名鹊起。
    接下来是16岁的曹植。
    从小就展露出极高的文学才华。
    写诗作赋不在曹操之下。
    年纪最小的曹冲年仅7岁。
    但却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
    一出生就是冰雪聪明。
    曹冲称象的故事广为流传。
    这四个儿子选谁做接班人,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这也是曹操最头疼的问题。
    同样优秀的儿子们。
    到底选谁好呢?
    拿不定注意的曹操,借着家宴的机会。
    向儿子们提出了考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你们一边吃,一边仔细想想,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已有两分醉意的曹植最先站起身来。
    向曹操行了一礼。
    随即开口说道:
    “苏烈率军远征幽州,正是我军进击宛、洛,解救天子的最好时机!”
    “天子若是驾临许昌,代行天子之事的便是父亲了!”
    黄须儿曹彰豪迈的大声说道:
    “正应如此!孩儿愿亲提十万雄师,将天子带到许昌!”
    曹操笑而不语。
    转头看向曹丕和曹冲。
    笑问道:
    “你们的意思呢?”
    年纪最小的曹冲不等曹丕做出回答。
    便站起身来抢着说道:
    “孩儿以为,此刻还不是我军进兵宛、洛的最佳时机!”
    “父亲下令厉兵秣马,却迟迟没有下达出兵的命令,就是在等一个时机。”
    曹操追问道:
    “什么时机?”
    曹冲毫不犹豫的答道:
    “吸引火力的时机!放眼当今天下,在苏烈威胁下岌岌可危的,并不是我军。”
    “割据扬州四郡的刘备、接受苏烈招安的荆州刘琮、东西两川的刘璋、张鲁,时刻处于苏烈的威压之下。”
    “他们的实力不如我军雄厚,地域不如我军广阔,所以最先着急的一定是他们。”
    “等他们先忍耐不住亮出刀兵,吸引镇守各处的苏家军火力之后,才是我军以雷霆之势出击的最佳时机!”
    曹操闻言大笑:
    “哈哈哈……冲儿聪明伶俐,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聪明的小脑瓜啊。”
    在曹操的大笑声中。
    曹丕终于开口说话了:
    “父亲,孩儿还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嗯?
    曹操认为曹冲的分析已经够全面的了。
    和曹操自己的分析有七、八分相似。
    没想到曹丕竟然还有其他的想法?
    灼灼目光落到了曹丕身上。
    曹操眼含深意的说道:
    “丕儿,你且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