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狂卷圣贤,带着赵云打天下 > 第381章 铁三角锁死刘备
    谛听把刘备窝囊退回柴桑的消息送到帝都。
    苏烈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声无比的畅快。
    荆襄九郡中。
    南阳早就被苏烈分割了出来。
    划入了司隶校尉部。
    如今又得到了江夏、长沙二郡。
    与南阳连成了三角形。
    不但进一步分化了荆州的地盘。
    更是把大耳贼牢牢地按在扬州西南四郡。
    让他半步都动弹不得!
    江夏郡比邻豫章。
    长沙郡挨着庐陵。
    刘备若想向外扩张势力。
    占据荆州北部的富庶之地。
    是肯定绕不开这两个郡的。
    除非他放弃对荆州的图谋。
    转而南下去占领荆州南部的桂阳、零陵、武陵这三个郡。
    或者是更加偏远的交州。
    荆州的政治、经济中心位于北边的襄阳。
    南边的开发就要落后许多了。
    基本上和刘备手里的扬州四郡差不多。
    用曹操的话来说。
    就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
    即便被刘备占领了,他也不可能翻出太大的浪花。
    而且苏烈正式任命刘琮为荆州牧。
    刘备的野心再大。
    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领兵攻打朝廷命官啊!
    只要他敢动兵。
    他之前花费十余年时间积累起来的“仁义”之名。
    便会一夕之间崩塌。
    用身败名裂换来不算富裕的穷乡僻壤之地。
    这其中的得失利害。
    刘备应该还是能分清楚的。
    而交州地形狭长。
    远离大汉的中心区域。
    从交州到帝都洛阳。
    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一来一回至少要半年之久。
    调动兵马、运输粮草都是问题。
    何况在大汉这个时代。
    黄河流域才是最重要的文明传承地。
    连长江流域都要靠边站。
    更不用说最南边的交州了。
    哪怕是2000之后,苏烈上一世生活的龙国。
    那也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交州地区才逐渐富裕起来的。
    所以说。
    交州比扬州西南四郡还要偏僻。
    刘备指望着靠交州发家致富。
    纯属是白日做梦!
    至于东边的江淮之地。
    给刘备两个胆儿,你问问他敢出兵吗?
    李靖、孙策、周瑜等苏家军大将。
    哪个是刘备能招惹的起的?
    当初苏烈任命李靖为扬州牧。
    就是防着刘备向东突进呢。
    无论是大唐军神李靖。
    还是小霸王孙策。
    或者是能力全面不输卧龙的周瑜。
    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再加上程普、黄盖、韩当等副将的协助。
    阵容丝毫不比刘备集团逊色好吗?
    开心不已的苏烈当即行使特权,代发天子令。
    改封张辽为江夏太守。
    移兵江夏郡驻防。
    任命徐达为长沙太守的行政职位。
    与张辽南、北呼应。
    彻底封锁刘备进军荆州北部的所有道路。
    把他死死地锁牢在柴桑。
    与此同时。
    苏烈还任命太史慈为新一任的南阳太守。
    即刻率领本部无当飞军前往南阳。
    虽然苏烈赐予了刘琮荆州牧的职位。
    短时间内。
    刘琮应该不会在蔡瑁的怂恿下,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
    可人心不足蛇吞象。
    蔡瑁这个莽夫。
    绝不会一直老老实实下去。
    早晚有一天。
    他会妄想收回南阳等三郡。
    恢复荆州最鼎盛时期的地盘。
    必须要有一名强力大将镇守南阳。
    让蔡瑁时刻处于威压之下。
    不敢有丝毫造次。
    此外。
    太史慈前往南阳。
    荆州北部钳制刘备的铁三角才算是真正成型。
    以张辽、徐达、太史慈三员大将的带兵能力。
    即便刘备有卧龙、凤雏相助。
    也不可能突破三员大将联手打造的防线。
    无论他往哪个方向上冲。
    轻则碰一鼻子灰。
    严重的话,碰的头破血流也不是不可能的!
    荆州铁三角的构成。
    让苏烈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暂时不必再为刘备那头的事情而烦恼了。
    得以把全部心思放在吸收鲜卑人、训练士兵等重要事务上来。
    解决了这些事情。
    苏烈才能放开手脚。
    和其他的诸侯们争霸天下啊。
    接下来半年多的世间。
    大漠上百分之八十的鲜卑人。
    陆续迁到了雍州、凉州、并州各地。
    成为这三州治下的子民。
    学习汉话、汉字,接受汉人文化。
    同时。
    把鲜卑人独有的彪悍作风,带到汉民之中。
    为汉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留下来的百分之二十鲜卑人中,将近一半是未嫁的女子。
    民族融合、民族融合。
    当然要从爱的结晶开始入手了。
    这些女子就是苏烈留给迁来的汉人所准备的。
    只要她们和迁来的汉人男子两情相悦。
    便可以结为夫妻。
    日后诞下孩子的话。
    还会得到相应的生育补贴。
    另外一半留下来的鲜卑人。
    则是熟悉周边环境、生活经验丰富之人。
    汉民对漠州的风土人情不甚了解。
    总要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帮助搬迁来的汉民尽快熟悉环境。
    与迁走的鲜卑人相对应的。
    整整十万汉民,则是在各种鼓励政策之下。
    带着足够的农具、种子等等物资。
    心甘情愿的前往漠州开荒。
    在刘伯温等人的精心调控下。
    十万汉民的男女比例为六比四。
    算上留在漠州的鲜卑女子。
    刚好达到五五之数。
    绝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
    继民族融合初步完成之后。
    又过了两个月。
    鲜卑与西凉降兵终于训练完毕。
    苏烈得到了五万精兵。
    苏家军因此而越发壮大了。
    能被苏家军大将们看上的兵员。
    可不是普通的士兵。
    这五万精兵的战斗力,一点也不比正式的苏家军士兵逊色。
    分为两万骑兵、两万步兵。
    以及一万名弓箭手。
    五万精兵训练完毕的这一天。
    苏烈下令将他们按照百人一组。
    分别编入苏家军各部。
    又在旧有的苏家军将士之中。
    精挑细选出四万久经沙场的老兵。
    晋升到白马义从、陷阵营等九支精锐部队。
    让九大精锐的兵力全部提升到了一万人。
    至此。
    苏家军的兵力构成便彻底定型了。
    苏烈直属的燕云十八骑、铁剑锐士和玄甲军。
    相当于是近卫军。
    只听苏烈一人的调令。
    关羽、赵云等大将率领的九大精锐部队。
    便是苏家军的高端战力。
    十五万名普通的士兵。
    则是苏家军的中坚力量。
    剩余的就是驻守各地的地方军了。
    三十七万地方军分散各方。
    捍卫着脚下的每一寸领土!
    各个兵种加起来。
    苏家军的总兵力竟是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