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狂卷圣贤,带着赵云打天下 > 第311章 成公英狠毒献策
    黄昏时分。
    不可一世的西凉叛军主动撤退了。
    从日出到日落。
    五万西凉叛军愣是没干过八千苏家军。
    留下一地横七竖八的尸体。
    仓皇而逃。
    看着韩遂率众逃走的背影。
    庞德抹去脸上的血迹。
    向着李存孝大笑道:
    “飞虎大将军果然名不虚传!凭借一己之力打残了韩遂手下八部将,壮哉!”
    李存孝收起了五爪金龙禹王槊。
    策马来到庞德面前。
    指着他身上的一身血水,关切的问道:
    “有没有受伤?”
    庞德摇了摇头:
    “无妨,全是叛军的血。”
    李存孝放心的点了点头。
    又接着说道:
    “大王常说,西凉盛出悍勇之将,孟起将军便是其中魁首。”
    “你庞令明,可位列前三!如今看来,大王果然是慧眼识珠。”
    “今日令明将军果敢坚毅,看准时机主动出击,在战场上亦是奋勇难当,不会是一员虎将啊!”
    苏家军武将的金字塔。
    自然是五霸大将、十虎上将。
    可除了他们之外。
    还有一大批值得称道的武将。
    例如苏烈的师兄——北地枪王张绣。
    以及白马将军庞德。
    只不过五霸大将、十虎上将位置有限。
    而评定这些位置的排名。
    不仅要看个人武力值。
    还要看平时的功绩以及在军中的影响力等多重因素。
    所以诸如张绣、庞德这样的猛将。
    未能进入五霸大将、十虎上将之列。
    可这不代表苏烈就看不到他们的优点。
    经常在朝会上或者是王府酒宴的时
    候,点名道姓的表扬他们。
    得知自家大王时常表扬自己。
    庞德憨憨的挠了挠头。
    笑了。
    做属下的。
    就怕工作做的好,领导却不知道。
    能得到领导的表扬。
    自然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说明领导看到了属下的努力嘛。
    这谁不高兴?
    不过在高兴之余。
    庞德没有忘记眼下严峻的形势。
    对李存孝说道:
    “将军,我军虽然奋勇击退了韩遂叛军,可敌我双方毕竟兵力悬殊。”
    “接下来,还请将军坐镇潼关,率领我等对抗叛军!”
    李存孝说道:
    “令明放心,大王的主力军最多还有三天,就能抵达潼关了。”
    “你我兵合一处,守住潼关三日不是问题。”
    庞德点了点头。
    和李存孝并排回到了潼关之内。
    数十里之外的叛军大营中。
    韩遂一脸阴郁的走进中军大帐。
    气愤的把面前的一切物品摔了个稀巴烂。
    苏家军就怎么难搞?
    五万大军都拿不下区区八千苏家军?
    这还不算。
    一场战斗之中。
    旗本八部将减员一半。
    让韩遂情何以堪啊?
    身后响起轻微的脚步声。
    成公英走了进来。
    “主公,今日之战我军损失惨重,恐怕要另想他法,尽快挽回将士们的士气了。”
    韩遂怒火冲天的转身。
    指着潼关的方向大喝道:
    “李存孝、庞德皆为世之名将,均有万夫不当之勇。万军从中取我军上将首级,探囊取物般轻松!”
    “你且说说看,怎么样才能击败这两位万人敌?”
    成
    公英阴柔的说道:
    “有时候,破敌并不一定要用刀枪。”
    韩遂一听这话,立刻盯着成公英追问道:
    “如此说来,你有破敌之策了?”
    成公英微微点了点头。
    “属下的确有一条计策,就看主公敢不敢用了。”
    韩遂又急又怒的喝道:
    “这都什么关键时刻了,你要有办法就直说!”
    今天吃了这么大的亏。
    韩遂心里自然很着急。
    急于扳回劣势啊。
    不然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成公英缓缓伸出一根手指。
    落到了军事地形图上蜿蜒的渭水上。
    “主公你看,自古以来,泾、渭两条河水便如同两条巨大的水蛇,盘踞在关中之地。”
    “而这两条河之中,渭水上游位于西凉,中下游绕潼关而行。”
    “若是我们想办法把渭水这条巨蛇变活……”
    韩遂的双眼猛然瞪了起来。
    直勾勾的看着成公英。
    不敢置信的说道:
    “你……你是说,要掘开渭水倒灌潼关?”
    要知道。
    水火无情。
    韩遂虽然是二度反叛大汉。
    可他的内心中,并不愿意屠杀无辜的百姓。
    一旦掘开了渭水。
    潼关附近乃至半个关中的百姓们,必将生灵涂炭啊!
    这是韩遂说什么也不想看到的。
    可是……
    李存孝和庞德镇守的潼关。
    死死地挡住了韩遂向东的道路。
    要是不能解决了他们。
    等苏烈率领大军到来,问题可就严重了。
    成公英察言观色。
    知道韩遂心有顾虑。
    不动声色的推波助澜:
    “正所谓
    慈不掌兵。主公身系天下大事,岂能因一些微不足道的蝼蚁而做儿女之态?”
    “这天下,终究是掌握在上位者的手中,苏烈那一套得民心者的天下的理论,不过是标榜自己的噱头罢了。”
    “等主公攻克了潼关,而后占据了关中。那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要说韩遂一点也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
    乱世之中。
    哪个诸侯不想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
    即便退一万步讲。
    至少也要占据一方地盘。
    足够自保的同时,顺手左右一下天下大势啊。
    韩遂当然也不会免俗。
    哪个部门经理不想当副总?
    甚至搞掉集团总裁,把整个公司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这种事儿。
    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而且还有不少鲜活的案例。
    远的不说。
    同样出身西凉的董卓,不就是很好的典型?
    寝龙床、坐龙椅。
    享受大汉天子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美妙的滋味谁不想试试?
    韩遂为什么起兵二次造反?
    当然是自保啊!
    不过在自保的同时,他也未尝没有更进一步的意思。
    从诸侯做王。
    再从王爵往上挪一步……
    “罢了!为天下大事计,本将也只好狠心一回了!”
    “你立刻去安排吧,不过这件事要做的隐蔽。事后就说是天灾所致,绝不能落下把柄!”
    众怒不可犯。
    这点道理,韩遂还是明白的。
    但若是天灾所致,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遵命!”
    成公英一挑眉梢。
    转身领命而去。
    当夜。
    便有三千叛军被成公英挑选了出来。
    他们放下了武器。
    拿起挖掘的工具。
    跟着成公英悄悄离开了大营。
    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