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 第415章 413孙权与周瑜的无力(求订阅月票)
    襄阳这边,黄月英经历了舆论风波,又遇到了习书那两个奇怪的叔父,让她生出了一丝警惕。
    在舆论事件之后,是个人都知道她黄月英……有亿点钱了。
    打天下最废什么?
    当然是钱啊!
    如果别人想在她身上谋划些什么,那更该是钱啊。
    而且,她被人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于是,最近出行,护卫比之前还严密了些。
    她可不想冒险,去钓什么鱼。
    ……
    三月下旬,宿麦即将进入收获期。
    这一次,不止是荆州各地,便是江东、益州各地也是摩拳擦掌。
    这法子,黄月英本也不打算保密。
    北方那边,在没有合适的作物种子之前,想要实现一年两熟的作物,实在有些难。
    所以,曹操即便知道了,也只能在少数几个地方实现这方法,对现在的她影响是微乎其微,多收些粮食,能活下去的百姓……就能更多。
    这时代的人口啊,还是太少了。
    ……
    邺城。
    曹操叹气,之前郭嘉的法子虽然给黄月英那边造成了一些困扰,但最后还是被解决了。
    冬麦夏稻这法子的秘密,突然就天下人都知道了。
    可他呢,即便知晓了也没有什么用。
    他可以种冬麦,但是夏稻却是追之不及,没有办法,只能在后头补上一季豆子。
    在粮食这一方面,他依旧存在劣势。
    但幸好……江东那边也得了这法子,且气候合适,如果奉孝的计谋操作得当,他不仅能得一支水军,更是能得一个粮仓。
    倒是蔡瑁,上钩了。
    这一点,是他这段时间心情唯一不错的地方。
    蔡瑁这人,他年轻的时候就认识,要说才能吧,有一些……但不多,但耐不住家里有钱,为荆州豪族,又有个名士父亲,所以,他们关系那时还算不错。
    现如今,这蔡瑁掌管着荆州一半的兵力,并且,还掌管着荆州水军,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在这时代,汉室……在与不在没有什么区别的情况下,刘表能做州牧,难道蔡瑁就不行?但他总得“站在”蔡瑁的立场考虑,现在如果给蔡瑁请封,蔡瑁接了……那蔡瑁在荆州的名声就臭了,所以,还是得等到刘表没了才行。
    是的,郭嘉的计划,也激起了蔡瑁的野心。
    原本刘表要是身体还成,蔡瑁大概率不会想太多。
    可现在刘表身体不行,几个儿子也不行,他又给蔡瑁递个台阶,蔡瑁想取而代之,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郭嘉断定,黄月英谋划这许多,最后推出的人绝不是蔡瑁,不是刘表一系,就是刘备一系,否则,那商行也不会叫做兴汉商行。
    所以届时,蔡瑁与黄月英这对舅甥也会起冲突。
    到时候,他便能伺机而动,将蔡瑁以及蔡家……收入手中。
    当然,除了这些布置仍然不够,冲突与矛盾不够强烈的话……那是很容易让一切都白费的啊。
    “司空!北方急报!”
    有侍从来报。
    曹操眉头又皱起,所以……他必要先平北方!
    ……
    江东。
    周瑜与孙权看着从顾家买回来的快舟,带人操作后,都沉默了。
    这快舟的原理虽然简单,但蒸汽机这个疙瘩却是精密,他们即便是想让工匠仿造,也得不少时间与精力。
    周瑜最近还收到了鲁肃的回信,他原以为鲁肃是会出手帮忙……可没有想到,等来的却是鲁肃的劝降信。
    他清楚,如今天下大势,优势在荆州这一方。可孙策是死在荆州人手里的,他又如何能不报此仇?
    对孙权来说,父亲与长兄都死在荆州……他更不可能投降荆州啊。
    他们若是一定要对另一个势力俯首称臣,只能是对北方。
    “公瑾,此事,你如何看?”沉默良久,孙权才开了口。
    有这样的机器在,除了能让船只跑的快,或许还能让其他东西都跑得快。
    “此物目前只装载于船只上,荆州若想拿下江东,兵士到底是要上岸的……”周瑜叹气,“只得将我方之城池加固……”
    是的,如果荆州打过来,他们几乎只能被动防御,想主动出击,那就是找死。
    孙权更默了。
    为何一下子,形势就成了这样呢?
    “但此时,我江东最主要的矛盾……还非此事。”周瑜苦笑着。
    孙权皱眉,“都到了这般情况了,难道还有比此事更重要的?”
    周瑜组织着言辞,“在荆州几趟海航后,咱们江东……那些世家,压不住了。”
    孙权脸色一冷,“压不住?”
    “是,根据消息,各世家都想直接投献荆州。”
    孙权登时咬了咬牙,“真当……我孙仲谋不会学兄长吗?”
    周瑜叹气。
    原本,对于江东来说,学孙策以杀止杀,是把双刃剑。
    用的好了,可以安稳内部,可用过头了,会把自己这边的人都推给敌人。
    只不过,现在的情况是,只要孙权敢动手,江东多数世家会直接举起反旗,这偌大的扬州,他们能最后掌控的……说不得只有吴郡了。
    一郡之地,如何能在这乱世中存活?
    若真是如此,孙氏……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好不到哪里去的。到底是故人之亲友,他周瑜又如何忍心?
    “此事,需得从长计议。”周瑜开了口,“如今各地仍处于……微妙之平衡,万不可打破。”
    孙权更是愤懑,十分无助,这样的无力感……从鲁肃被扣在荆州开始,一直存在。
    如今哪怕江东也开始推行冬麦夏稻,这无力感也无一丝减少。
    “那曹操之前的谋划呢……”
    周瑜思考一番,“依然需要执行,但……却得更加谨慎才可,否则,对我江东便是灭顶之灾。”
    孙权重复着这几个字,颓然的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他这州牧……当得还有什么意思啊!
    ……
    四月。
    南方各地,宿麦进入收获期,于是,新一轮抢收开始,黄月英自然也作为劳动力参与其中。
    但她收的,却是诸葛亮在隆中的那几亩地。
    从襄阳到隆中,不过是一点点路罢了。
    “兄长种地,可种出心得来了?”黄月英割着麦子,随后又笑问,“为何不让商行运几架脚踏的收割机过来?”
    “那收割机如今推广到底不够,百姓家中的余粮以及余钱,也是不够。”诸葛亮也弯着腰,喊着回答,“但阿楚可让商行以租借的形式……”
    黄月英则是笑笑,是啊。
    诸葛亮说的没错。
    荆州的百姓,虽然比其他各地的好不少,但是,能存下来的钱粮到底还是不算多,抵御灾害的能力仍然很弱,如果是以租借的形式,倒是能让百姓们轻省不少。
    只不过,荆州虽然有许多地方造了青灰路,但……真要运一些器械,还是有些困难,这……才是楚安那边各项器具推广的最大阻碍。
    第一章,如题,求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