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 第318章 316红糖之利(求订阅月票)
    襄阳,州牧府。
    刘表与蔡夫人品尝着才放温的水,颇为惊讶。
    “这香甜……不是饴。”蔡夫人看向刘琮。
    刘琮笑着点头,见着刘表和蔡夫人都尝了,又看了看蔡凝,蔡凝也是笑着,“亦非蜜。”
    “嗯,是阿楚派人送来的,说是红,也可称蔗或赤。”刘琮解释,“说是交州那边产的,贩到了荆州。”
    “交州产的?”刘表微愣。
    交州牧张津,前两年还在和他打仗呢,这两年倒是消停了不少。
    “是。”刘琮点头,“具体的,来人也不知晓,只知道,还送去了不少世家。”
    “哈哈哈,阿楚这是又要做生意了。”蔡夫人笑着。
    她很清楚,跟黄月英做生意,赚钱简直太容易了,她那玉肌散,至今还每个月带来不少银钱呢。
    刘表也笑,自青灰在叶县大放异彩后,襄阳的青灰作坊很快就建立起来了,商户们闻风而动,如今属于襄阳这边的青灰作坊,也已有了不少订单。
    在他看来,“小先生”致仕后,黄月英是越发专注于商事了。
    如今,他经历了这一番变故,也并不眼红黄月英的生意。
    哪怕他知道,这所谓的红,一旦铺开,便也是极大的利益。
    他比较感兴趣的是,黄月英是如何能在交州那边开设作坊,生产这红的。刚才刘琮说了,这既可以称之为红,也可以称之为蔗,显然,这和蔗有关。
    “交州……”
    刘琮于是把黄月英的信拿了出来,递给刘表,“阿楚未曾说,但想来,应当也是在布局了。”
    刘表接过,而后看完,里头只说此是自交州产出,得了便给姨丈与姨母送了一些来。
    刘表笑笑,内心感叹无比。在他看来,如今的阿楚,已不是去年的阿楚了。
    阿楚……真的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做决断而不需事事倚仗他这荆州牧了。
    “琮儿日后,需……与阿楚……通力……协作。”刘表慢慢的说出这句话。
    刘琮自是应下。
    两人本就是表兄妹,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
    与此同时,城内诸多世家之间。
    “哎?蜜?不对!也非饴!”
    “这香味……倒是好闻的很。”
    “楚安那边还送了几个做菜的方子过来。”
    “哦?”
    ……
    “这糕……虽看着其貌不扬,但……着实是香甜无比!”
    “正是!”
    “听闻,这还有补气血之功效,于体虚之人有益!”
    “嘶……”
    “这一罐,价值几何?”
    “尚不知晓,不过,那位女君,有意请我等至楚安一叙。”
    “前两日,杨兄不也说,有机会,当至楚安一观吗?”
    ……
    叶县。
    刘备见着黄月英派人送来的赤,尝了一口,眼神一亮,“女君可有其他交代?”
    “还有书信一封。”
    刘备接过书信,打开,知道了这东西产自交州,如今产量不高,但黄月英却想请麋竺到楚安一叙,拓宽商路。
    心中一凛,便知晓黄月英这是要布置些其他东西,交州……似乎已经被拿下了。
    于是,令侍从退去,而后感叹,“阿楚这手段……当真是算尽了人心啊。”
    ……
    算没算尽人心,黄月英不知道。
    她只知道,利益共通时,即便是敌人……也会成为朋友。
    庄子里,红果子,一度代替了饴,成为了孩子们的心头好,但黄月英可没这么惯着他们,只是三四天才会让李婶那边备一次。
    庄子外,鱼饵,她也已经撒出去了,至于这些世家们会不会上钩,她并不担心。
    楚、吴之地,在更早时皆为偏远地区,中原各世家开枝散叶,不少世家那是往上翻个几代都能联系到一块儿。
    再加上令人心动的利益,就算没有关系,也能扯出关系,脸皮这东西,在生死或者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一万罐红,在黄月英的这样消耗下,直接去了三分之一。
    十月。
    无数车马到了楚安,都被接引在了县城中居住。
    “入城之前,见庶民在翻整田地,虽累,却是满脸笑意。”
    “此地治理,不简单啊。”
    “或者说,这位楚安君,手段是真的不简单。”
    “哈哈哈,女君的手段,大家不是都见过了吗?”
    于是,众人便都想起……那三个月的利益回报,远超他们自己想象的事儿。
    是啊,那位女君的手段,他们的确早就见过了。
    甚至……上门表达友好,想结些亲家,都被拒绝。
    在那之后,不少人便把目光转向了黄氏庄子上的其他人,他们承认,楚安黄氏,正在成为一个新起的世家。
    “好了,且先住下,再派人去递拜帖吧。”
    “也好。”
    ……
    县里一座小院之中。
    杨虑笑着对自家父亲行礼,“见过父亲。”
    杨则见着自己的长子,面色比去年这时候都好上不少,心里不禁大喜,“莫要多礼,身子好些了?”
    “此间有名医,名张机,为儿调整了一些用药,又传了儿子一套强体之法,身子确实好些了。”
    杨则笑着点头,“好。”
    “父亲来楚安,可是为儿子此前书信之故?”
    “不完全是。”杨则摇头,“这一个多月,荆州突然兴起了一样事物,阿虑可知晓?”
    杨虑想了想,“莫不是赤?”
    “嗯,正是,为父倒是忘了,阿虑在楚安,正巧方便。”
    杨虑失笑,“那赤,的确香甜,如今,黄氏庄子上,有不少用赤做的糕点。”
    “哦?”
    “赤果子,赤发糕,赤馒头……乃至于,有了此后,不少人都说,他们庄子上的菜,味道也好了不少。”
    杨则摸着胡子,“阿虑总去黄氏庄子上?”
    杨虑点头,“这段时间,女君在给庄子里的孩童们授课,名为格物学,儿时常去听。”
    杨则一喜,“这般说来,阿虑与女君,交情颇深?”
    杨虑想了想,“是朋友。”
    “女君对你,可有不同?”
    杨虑自是摇头。
    杨则接着道,“今年,阿虑也十五了,也该定一门亲事了。”
    原本,杨虑的身子实在太差,在襄阳各世家之间那是出了名的,所以,即便是想与楚安黄氏联姻,他都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大儿子。
    可现在,杨虑的身子有好转的迹象,他就有不同的想法了。
    第一,杨虑的年纪和楚安君差不了多少。
    第二,两人又有挺深的交情。
    第三,他们若是楚安黄氏可与他们杨氏联姻,至少可保他们杨氏数百年不衰。
    杨虑皱眉,摇头拒绝,“儿子的身体,虽有好转,但仍不佳,且……父亲是想为儿求娶女君吧?”
    杨则轻咳一声,有些尴尬。
    “此事,父亲莫要再提了。”杨虑也没生气,只是让自己父亲不要再提。
    杨则见此,只得点头。
    他这儿子,从小就想法多啊,他也没有办法。
    求订阅月票。
    今日份的。